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55)

作者:南边不亮北边亮 阅读记录


朱元璋很厌恶贪官污吏,对于贪腐受贿的官员律法也是相当的严苛。

但李善长并不是。

作为大明中书左丞相,他总管大明内务,统领百官。

李善长很清楚,没有那么多的清官,官员也不可能个个清廉,尤其是在朱元璋的治下,官员的俸禄其实真的很低。

这次只是调查苏璟,并不是要对付某个官员。

程序上,苏璟没有问题,那就足够了。

李善长将这些旧资料文档放到一边,转而看向了最新搜集到的信息。

苏璟的红薯制糖工坊。

因为要调查苏璟在整个环节中是否有作奸犯科的地方,所以从原料的采买一直到运输,生产和销售,李善长全都调查了一遍。

敏锐的李善长立刻就发现了不一样。

苏璟的这个红薯制糖工坊,解决了溧水县数千人的生计问题。

这还只是两座工坊的前提。

此时,李善长的脸色变了,变得凝重起来。

他本来就是负责内政工作的,民生也属于他的范畴,大明的专卖两淮之盐,茶法还有鱼税等,全部都是他主持制定的。

他的眼界和能力都是非常高的。

苏璟的这围绕红薯打造的“产业链”强烈吸引了他的目光。

李善长边看边惊叹道:“果真是大才啊!”

第六十五章 恭喜陛下!

“快,现在继续盯着苏璟,好好看看他都干了什么,不要遗漏。”

李善长立刻下达了命令。

本来只是来调查苏璟的过错的,但没想到竟然别有发现。

李善长看出了苏璟这套体系的先进性,可行性。

这才如此的惊叹。

当然,这不是产业链这种东西多么的高端,说到底产业链只是一个概念。

只不过由于封建社会下的基本社会属性,以及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下闭塞的商业环境。

导致无法形成大规模集体化的产业链。

这是明初的现实情况。

事实上到了明朝中后期,手工业繁荣发展,许多产业都蓬勃发展,事实上的产业链也出现了。

只不过,那都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大部分的人,思维和见识是无法超脱时代的束缚的,李善长也是如此。

但这并不妨碍李善长的眼光毒辣。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一见苏璟了,只是碍于朱元璋的命令,只能暗中调查。

好好的讨论一下,这套产业中的具体关节,如此布置,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有些东西,直接看,也不是那么容易看得明白的。

还是直接问操作者来的简单明了。

……

紫禁城,奉先殿。

朱元璋正在看着什么,眉头紧锁,似乎是极难理解的样子。

“太子这些日子,写的东西全都在这了?”

朱元璋你朝着面前跪着的拱卫郎问道。

“回禀陛下,这些已经是全部了。”

拱卫郎低头回答道。

“好,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朱元璋摆摆手,拱卫郎随即退下。

没错,朱元璋看的正是朱标在东宫之中写的那些关于产业链的内容。

术业有专攻,这方面并不是老朱擅长的。

而且朱标写的比较杂乱,属于千头万绪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就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无奈,朱元璋拿着这些东西来到了坤宁宫,也就是马皇后的住所。

“妹子,你来看看,这标儿都写了些什么东西,竟然让我这个当爹的都看不太懂了。”

朱元璋脸色并不是很好,反倒是有些不可置信的样子。

毕竟,父亲看不懂儿子写的东西,这属实有些丢人。

“哦?还有此事?”

马皇后一听,那是立刻便看了起来。

这上下看了好一会,马皇后的眉头一会皱起,一会又舒展开来。

“怎么样,妹子?你看明白没?”

朱元璋有些迫不及待的朝着马皇后问道。

马皇后过了一会,这才开口道:“重八,这些日子,标儿真没出过东宫?”

“那是自然,朕下了禁足令,岂能让他外出,除了安排宋濂去讲经,标儿也没见过其他人了。”

朱元璋回答的那是相当的详细,因为他知道马皇后的意思。

就是认为朱标自己写出这些东西来不太可能,应该是苏璟教的。

反正现在啥都是怀疑和苏璟有关系。

马皇后顿了顿道:“重八,标儿写的这些,或许可以拿给诚意伯看看,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是很懂这些。”

刘伯温!

朱元璋眉头一挑,这么些日子,倒是对刘伯温有些遗忘了。

朱元璋忌惮刘伯温,正是因为刘伯温的才能够高。

不仅仅是军事谋略,其他的方面,刘伯温都颇有建树。

遇事不决问刘基,总是没错的。

“妹子说的有理,我这就找伯温问问去。”

朱元璋点点头,拿起朱标写的东西,直接便出宫去了。

诚意伯府。

“陛下驾到!”

朱元璋刚到门口,太监嘹亮的传唤声已经响起。

整个刘伯温府邸内上上下下那是立刻紧张了起来。

毕竟是天子驾临,全都恭敬的跪倒在地上,等待着朱元璋驾临。

“陛下驾临,老臣不甚惶恐。”

刘伯温直接在门口就要朝着朱元璋跪下了。

他知道自己的处境,也很能认清楚现实。

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的。

“伯温,不必如此,朕只是过来看看你。”

朱元璋一脸笑容,看起来相当的和善:“你让下人都退下吧,咱们君臣聊聊。”

“臣领命。”

刘伯温起身,立刻将左右屏退。

府邸之中,朱元璋坐在主座之上,而刘伯温则是站在对面。

“伯温,坐吧,不必如此拘谨,这里是你家,不是皇宫。”

朱元璋抬抬手,示意刘伯温坐下。

“多谢陛下。”

刘伯温这才坐了下来。

“最近过得怎么样啊?”

朱元璋开口问道,并没有直接拿出朱标写的那些东西。

刘伯温回答道:“谢陛下关心,老臣这些日子,读读书养养花,过得很好。”

读书养花,不干政事。

这也是刘伯温表明自己态度的话语。

朱元璋点点头,左右看了看,又说道:“家里可有什么缺的,朕让宫里给你送点来。”

“多谢陛下,不过陛下赏赐已经够多了,臣家中人丁不多,并不缺什么。”

刘伯温再度感谢朱元璋,话语那是相当的诚恳。

反正就是一个核心,自己安心当个富家翁,别无他求了。

听到这些话,朱元璋的脸上果然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他笑道:“伯温啊,你可是有大才之人,让你在家里赋闲,你若是心里有想法,可得和朕说。”

“不敢,陛下谬赞了。”

刘伯温有些紧张道。

看着刘伯温此刻的神情,朱元璋这才将朱标写的东西拿了出来,放到了刘伯温的面前道:

“伯温啊,看看这些,再给朕说说,是何想法。”

“是,陛下。”

刘伯温松了口气,直接看了起来,只是一眼他便道:“这是太子殿下的笔迹?”

刘伯温也是朱元璋给朱标请的诸多老师中的一位,虽说没有宋濂教导的时间多,但笔迹这种东西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不错,这些日子太子在东宫禁足,就写了这么些东西。”

朱元璋点点头道。

刘伯温仔细的看了起来,没有一点懈怠。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看朱标写的东西,虽然之前大多是转述苏璟的言论比较多。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刘伯温看的速度却始终都是缓慢的。

甚至看到某些部分,还得翻到之前重新对照下。

朱元璋也不着急,反正就这么等着。

过了不知道多久,刘伯温将所有的纸张放下,起身对着朱元璋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