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214)

作者:南边不亮北边亮 阅读记录


刘伯温说道:“苏公子,老刘我虽然没做过生意,但还是知道一些生意经的。”

“即便这种纺织机很昂贵,但只要这台纺织机工作的时间够长,我自然能赚回来,更重要的是,有了这种纺织机,我再招纺织工人的时候,便可以压价了。”

“到时候,这些纺织工人需要面对的就是和纺织机的竞争。”

说到这里,刘伯温顿时明白了什么。

他眉头一蹙,朝着苏璟道:“苏公子,你是说,当这样类似纺织机的器物大量的出现之后,便会产生……工业革命?”

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便用上了之前苏璟所说的革命一词。

“老刘,很不错,你已经开始理解了。”

苏璟点了点头,内心对于刘伯温直接说出工业革命一词,那是相当震撼的。

只是刘伯温又疑惑道:“苏公子,但大明乃是以农为本,士农工商,种田才是第一位的。”

“苏公子所言,那是商人,商人是最低等的,商人自古以来,便没有成功之先例。”

大明的现状,可还没有资本主义。

或者说,距离资本主义很远。

百姓的思想,就是种田!

土地,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经商这种事,从思想上就是低人一等的。

现代化的纺织机放到大明,可能并不会有太大的波澜。

刘伯温还是想的比较深的,农民起义,古已有之,而且有成功的先例。

朱元璋就是个现成的!

要按苏璟的说法,革命那得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商人,不配。

苏璟看着刘伯温说道:“这就是大明的现状,或者说是咱们华夏大地大一统王朝的现状。”

“老刘,你以为,为什么会有士农工商的说法。”

苏璟朝着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管子·小匡》中曾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淮南子·齐俗训》中言: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自春秋战国以来,士农工商便盛行而来了。”

刘伯温读的书还是多的,这些都记得很清楚。

苏璟笑着点头道:“那你以为,为何农在前,而商在末。”

刘伯温一愣,似乎没想到苏璟为何会问出这种问题,但他还是说道:“民以食为天,填饱肚子永远是最重要的,农民种地,生产出粮食,自然要排在第一位。”

“商人逐利,低买高卖,不事生产,自然要排在末尾。”

很标准的答案,也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答案。

苏璟摇头道:“老刘,不应该,以你的脑子,不至于想的这么浅显啊!”

一开始刘伯温连续给出精彩言论,让苏璟对他的期待拔高了。

这就导致了此刻刘伯温的回答,让苏璟有些失望了。

“嗯,苏公子,我说的不对吗?”

刘伯温有些奇怪道。

苏璟立刻道:“倒也不是,只是说的太简单了。”

“还请苏公子为我解惑。”

刘伯温认真道。

只是一个士农工商,刘伯温还真没有想到太多的东西。

苏璟顿了顿,说道:“老刘,还记得我昨天说过生产力和剩余产品吧。”

刘伯温当即点点头。

苏璟继续道:“这士农工商被实行的根本原因,不就是生产力的不足么。”

“农民劳作,产出粮食,供养整个国家便已经是极限了。”

“其他行业的人,不能多,因为再多的话,粮食的产量就不会够了。”

“但如果当产能过剩的时候呢?剩余产品过多,不需要全部的土地,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粮食的产量已经足够的时候呢?”

“那时候,农民还能排在第一位吗?”

苏璟的反问让刘伯温一愣。

他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自古以来,就没有粮食完全足够的时候啊。

即便是汉唐盛世,那各地饥荒的事情,依旧是时有发生。

这怎么可能呢?

苏璟所言,已经有些超出了他的常识认知。

“苏公子,如是真如你所说,那岂不是不会有人饿死了?”

刘伯温朝着苏璟问道。

不会有人饿死。

这……

苏璟突然想到了前世,全世界的粮食产量,完全足够养活全部的人口,但全世界的饥荒人口,依旧很多。

“不,老刘,粮食再多,依旧有人会饿死的。”

苏璟摇了摇头道。

刘伯温反应很快,立刻知道自己刚才说的话有些过于天真了。

这不久前,大明才出了一次赈灾粮贪腐案。

要想没人饿死,只是光有粮食产量是不够的。

苏璟继续道:“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会不断的提高,这就导致了生产关系会发生变化。”

“就好像我刚才所说的那种未来的纺织机,还有未来的粮食产量暴增,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但对于大明,或者说对于整个封建王朝而言,这却并不是必然的。”

“老刘,你知道为什么吗?”

苏璟朝着刘伯温再度问道。

刘伯温眉头紧锁,思考了一会,回答道:“因为大明没有科学?”

一针见血,相当的准确。

苏璟点头道:“没错,老刘,因为封建社会下,统治者不仅要统治疆域,还要统治思想。”

“大明是大一统的王朝,或者说咱们华夏大地上自秦朝之后,不断诞生的都是大一统王朝。”

“这样的王朝自然是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但对于百姓的思想禁锢也是无比强大的。”

“还有着儒学这门无比切合统治者的思想枷锁,简直就是得天独厚!”

“科学,在被禁锢思想的状况下是难以发展的。”

说到此处,苏璟都有些义愤填膺起来。

他也学过历史,现在更是穿越明朝,知晓了咱们老祖宗曾经有过许多牛逼的发现,科学的萌芽。

但最后,却是全都被扼杀了。

在这么一条治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以苏璟看来,儒学是首当其冲的大问题。

刘伯温听着苏璟的话语,那些统治疆域统治思想的内容,让他震撼。

“苏公子,难道儒学不好吗?”

刘伯温朝着苏璟问道,刘伯温也是个儒学大家,对于苏璟这般的评价,总还是觉得有些偏颇的。

“那就要老刘你认为的好是什么好了。”

苏璟淡淡道:“以治人而言,儒学乃是大道,但以科学而言,儒学便是歧路。”

治人。

科学。

刘伯温被苏璟这么一说,也有些疑惑了。

苏璟继续道:“科学之发展,乃是从无至有之过程,需要是思想和思维的创新,而儒学呢,只让我们学先贤之论,明先贤之义,不思创举,不论创新。”

“以儒学为主导,哪能有什么科学的发展。”

“简单的说,就是儒学讲究的是守旧。

祖师爷说的就是对的,祖师爷做的事就要学习。

不同于祖师爷的话不能说,祖师爷没做过的事不能做。

思想永远都停留在了刚刚诞生时候的样子,后人永远是在向后看。

而科学,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必须要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向前看。

需要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创造,需要冒险精神。

这和儒家传统的思想是相违背的,一切按照祖先的安排,循序渐进,永远都不会出错。

比如孔子一直主张恢复西周时代便是明证!”

苏璟侃侃而谈,也是放开了话匣子。

这在明朝贬低儒学,其实是一件挺大胆的事情。

但苏璟的兴致正高,也不管这么多了。

刘伯温仔细的听着苏璟的吐槽,从一开始的不解,到慢慢理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