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三花妹妹今天去哪了[旅行](91)
作者:巧可丽 阅读记录
“同学们,我们现在是不是都用灯来照明,但古代的人没有灯,他们用什么呢?”
“火! ”
“对,就是火。”
“在古代,火是非常重要的,但火该怎么保存呢?”
老师带着他们来到一处玻璃前,指着玻璃后面一个小小的圆柱体陶罐,道:“我们来仔细看一看这个罐子,它和旁边这两个圆滚滚的陶罐有什么区别?”
米莉歪着头,区别?
一个圆圆的,一个是圆柱体?
“我们来看它的侧面,这个罐子的侧面是不是有两个孔?”
小学生们齐刷刷道:“是——”
“这就是它和别的储存罐最大的区别,别看它小,它的本事可大得很,它就是当时原始人类用来储存火种的火种器。”
“原始人类在外出时需要使用火的时候,就带上它。”
“它只需要在罐子内部的底部铺上一层火炭,再在上面铺上厚厚的没有燃烧的木炭,全都塞满后再堵上它侧面其中一个孔,让空气可以持续进入,但又不会让火势太过凶猛,而将木炭全部烧完。”
“什么时候需要火,就什么时候把被堵住的那个小孔打开,让空气快速进入,火势就会变得汹涌,从陶罐顶部的圆孔中冒出火焰,人们就可以依靠这个方法使用火了。”
米莉感觉这个原理有点像她小时候家里用过的那种烧蜂窝煤的煤气炉,同样是有个可以控制空气进入的小铁门。
把小铁门挪开空气进入,蜂窝煤烧得就比较快。
小铁门堵住,蜂窝煤烧得就慢了,相应地,暖气片也会不那么暖和。
古人的智慧到了现代也不过时啊。
史前博物馆出来,来到了夏商朝时期的展会。
米莉看到了好多青铜器,还有三根腿的陶制温酒器和一个扁扁的不知名生物。
她凑进去看,才发现这竟然是一只癞蛤蟆。
……古人为什么对癞蛤蟆情有独钟?
她瞥了一眼介绍,才发现人家有正式的名字——蟾蜍。
失敬了。
再往后走,就到了商朝,展示出来的青铜器技术明显就精进了不少。
一小拨人围在一个玻璃柜前,一个带着话筒的导游似乎正在讲解。
米莉左右看看,发现只有那个玻璃柜前人比较多。
那应该就是这个展会里比较重要的产品吧。
她凑过去,两条腿站立起来,盯着玻璃柜的那盅青铜小鼎仔细看。
“这就是子申父己鼎,如果对商朝有了解的话,大家应该知道商朝的王族姓子,这个文物就是一个叫子申的人为他的父辈所铸造的一个小鼎。”
怪不得花纹这么精美。
即使只是青铜器,但上面的纹路丰富,两层斜角云雷纹中间刻着一圈蝉纹。
“中间这一圈刻着像昆虫一样的图案,这就是蝉纹。在当时,人们认为蝉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而将蝉纹刻在这个小鼎上,则是意味着给自己的父辈们献上干净的食物,用来祈求保佑。”
“而这座小鼎的底部,则是三足鼎立,用的是鸟形足,至于是什么鸟?经过专家的考证,统一的说法是玄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句诗,‘天命玄鸟,将而生商’,这是《诗经·商颂》的第二篇《玄鸟篇》中出现的一句诗。”
“商朝王族认为他们是玄鸟的后代,所以会在一些供奉给王族的器物上雕刻这玄鸟的图纹……”
第74章 春天是个适合发呆的季节(3.2三更)
米莉在一楼的展会参观完后便沿着楼梯向二楼走去。
二楼是博物馆的珍宝馆, 一些不参加展览的文物会收藏在这里。
走进珍宝馆的大门,米莉抬起眼就看见躺倒在一片土堆里的半面佛。
她心一凉,差点被自己的爪子绊倒。
周围来来往往的游客, 竟然对此毫无察觉。
她揉了揉眼, 确定自己没有看错。
难道工作人员就是故意这样摆放的?
米莉半信半疑, 正要向前查看,眼角却忽然看见不远处一座和眼前土堆里的半面佛一模一样的展品。
她回头看了一眼刚才放在土堆里的那张半面佛。
……可能这样摆放博物馆有自己的用意吧。
如果对古文物比较喜爱的话,大概都会或多或少地了解到神都博物馆的这个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的半面佛泥塑面相。
虽然米莉觉得国家的东西不需要用外国文物来赞扬,但如果能够借此机会宣扬传统文化的话,那就没什么了。
这张出自北魏皇家寺院永宁寺的佛面相,一经展出,就颇受关注。
永宁寺始建于北魏, 公元156年建立, 在世间仅仅存活了18年就被一场大火烧毁。
这座残缺的八面佛像在大火后被埋入地下上千年, 在20世纪80年代才被考古的工作人员挖掘出来, 重新绽放出光彩。
在米莉的角度, 刚好看见佛像微微上扬的唇角。
在昏暗的展馆内,佛像谨慎下半张脸,可唇角的微笑却十分柔和、沉静。
半张脸的残缺却仿佛重新绽放了它与众不同的美。
北魏半面佛像是神都博物馆的五大镇之宝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 还有以纯白和田玉制成的曹魏白玉杯, “龙种神驹,四蹄踏雪”的唐三彩黑釉马。
高六米、重四吨的金丝楠木塔。
以及我国目前出土最大, 也是最重的石辟邪,东汉石辟邪。
如果不是博物馆没有餐厅, 米莉觉得自己可以在里面待一整天。
从博物馆出来向东步行, 穿过一个十字路口,就能看到一片居民区。
米莉随便找了一家面店, 点了一碗羊肉烩面。
吃饱喝足之后她转了个弯,直奔植物园。
现在是三月底,所到之处一片绿意盎然。
中午的行人并不多,米莉几乎一只猫霸占了整座植物园。
头顶偶尔飞过几只鸟雀,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不断在耳边响起。
米莉沿着小路向南一直走,偶尔还能听到不远处水流拍打着石壁的声音。
她没有注意自己走了多久,穿过两座横跨在水上的桥,鼻尖嗅到一股淡淡的花香。
她抽了抽鼻子,确定自己没有闻错,便朝着花香飘来的方向一路寻找。
一片被透明塑料布笼罩着的大棚映入她眼底,里面一团一团肆意绽放着的牡丹花迎风招展。
还不到四月,大棚里的牡丹就开了。
植物园的行人几乎都聚集在这里,还有不少摄影师长枪短炮对着大棚里娇艳欲滴的牡丹花,全方位无死角地拍摄。
“[1]唯有牡丹真绝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上学时听到这句诗的时候,米莉只是在脑子里幻想出一朵朵牡丹花,虽然有一个大致模糊的概念,却始终不能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做“花开时节动京城”。
可多年后搁下学业,却在一次不经意间将年少时的茫然与怀疑全部解开。
“那两种颜色掺杂在一起开出来的花叫做岛锦,看见那颜色没?这可是比大红还要漂亮的一品红,平常见不到的。”
米莉歪了歪脑袋,看见一个戴无框眼镜,说话文绉绉的老头,他身边围着几个看起来刚上小学的孩子。
有人科普,她也乐得听,于是便凑近过去。
“那花心颜色深,花瓣边缘颜色淡的叫做梨园春,这个花小姑娘们都喜欢,它看着就娇嫩,就跟那种值青春的男孩女孩一样,青涩,但开得又很肆意。”
米莉跟着他手指的方向,踮起脚尖看过去。
“爷爷,还有那朵一边一种颜色的牡丹,叫什么?”
“那是二乔,因为恰好是两种颜色,便用大乔小乔这两姐妹的名字而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