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末代天策(29)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然后便就安东、河北道北部最新战况进行分析,接着协商宣布了后军几项人事任命及军务安排,着重讨论了先发四旅到达平州后一应后续工作以及同右军配合作战的方略。
这些消息都不算甚么,即便议会上没有明说,高登也能猜到多半是契丹那边又开仗了。
然而最令他感到高兴的是褚垓最后宣布的一项决议:后军指挥褚垓带领丁旅跟随大军统一行动,副指挥周全坐镇后方节制几大军库,为大军支应补给,因此暂命后军甲旅旅帅花源为检校副指挥,统领甲、乙、丙、戊先发四旅。
花源副指挥率领先发四旅抵达平州后,根据前线战况提前补充给养军器并招募民夫驮马预备大军使用……如有必要,可随右军出战。
高登听了半夜,瞌睡虫在头顶绕了几十圈,褚垓给花源传授机宜之时,他半睡半醒之间还在心中冷笑:花源小儿乳臭未干,全靠他老头在安西拼掉半个脑袋才荫了个小侯,在军队里混碗饭吃,竟然轻轻松松捡了个军副指挥的要职……
等褚垓说到“可以出战”他才一个激灵醒了过来——甚么?可以出战?
他抬起头茫然地看着四周,这么快就要打仗了?
他想着,内心顿时火热起来,看来平州正是他迈出低谷平步青云的转折所在!
至于花源怎样怎样又哪里算个事儿了,这毛头小子!论官职别说这个小小游击将军,整个后军除了褚世藩这个土老财,谁高的过我高登?
即便是周全的宁远将军衔也比自己的定远将军低一阶……
高登直到回来的路上还在琢磨着如何漂漂亮亮地打上一仗,如何在他皇帝老泰山面前风光一把,甚至连马蹄踏进了戊旅的营盘里都没觉察,谁知冷不丁一声“高旅帅早”将他吓了一跳,定睛看时,才见陆鸿正经八百地让在边上,给他行着军礼。
“在下陆鸿。”
高登似乎略有耳闻,知道这戊旅里除却自己之外唯一一名军官就是面前这个年轻人了。他立即换出一副和蔼可亲的笑容,并且在陆鸿走到身侧相扶之前下了马,亲切地把缰绳交了出去,“马上召集一下,本将有话要说!”
正说着,高登那白白净净的随从掖着衣襟小跑过来,从陆鸿手里抢过缰绳,通红着脸向他瞪了一眼,对高登软软地说道:“将军回来了。”高登拍拍他的手背,微笑着点点头。
陆鸿尴尬地笑笑,没来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慌忙转身向各营房去通报集合。高登眯着眼,看着那高高瘦瘦的身影经过一座座营房,口中不断发出几句简短的号令,年轻矫健的身形让他不禁想到了自己当年,在亲府给圣文先帝做校尉的时候……
可是没等他追忆往昔、感叹当年,那些新兵们已经陆续相跟着从帘门中鱼贯而出,迅速汇集到校场上来。
高登将目光从陆鸿身上收了回来,冷冷地扫视着在自己面前七手八脚排着队形的新兵,脸色越来越黑,昨夜刚刚激起的满腔热血早已化为乌有……
赤裸裸的现实仿佛在狠狠地嘲笑他的异想天开——我们的高大将军,你打算靠这七百多民夫上战场建功立业吗?
他感到脸颊火辣辣的,一整夜的疲惫终于涌上心头,没有理会那些瞪着眼等他训话的下属同袍们,低着头一言不发地向他的营房走去。
陆鸿和他的乡亲战友们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傻站着不知所措。
第二十四章 青州军北征
过了半晌,那小随从从帘门里探出头来,向陆鸿招了招手。陆鸿暗叹一声,只得一路小跑过去。到了帘门口,尚未掀帘而入,便听房内高登疲惫的声音道:“小陆啊!”陆鸿的手停在帘门上,站在门外答应了一声。
“你拿上手令带些人到辎重营去,领一千套兵甲军器……军官装备按两个团配置。就这些,去罢。”说罢一封手令从门内递了出来,连着这封手令的,是一条光溜溜的手臂……
陆鸿接过手令,那条手臂倏然缩了回去,帘门只微微晃动了两下。陆鸿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含糊地应了一声,转身一溜烟地跑了。
这一天已经是八月廿二。
近两日青州城里异常忙碌,青州大库一车车盖着油毡布的货物络绎不绝地从城内拉到城外,城池四门口、几条大街岔口都立起了征召民夫、驮马的告示牌,而且这次都督府出的人力、驮马钱要比以往高出三成!
于是人们纷纷猜测李督是下定决心要进军徐州了!
一时间青州城里群情鼎沸,州学里几名文学生甚至在鲁风楼里留下了十余篇长短诗。
有曰“蹄马铿锵九州破,鲲鹏嗷啸一海平”、“书生犹羡艳,将士百战功。青驴随军去,南朝把花看”之类歌功颂德、一派乐观的,也有曰“将军不溅血,犹可封王侯;慈母盼儿归,不知已成空”之类厌倦战争、悲悯士卒的,还有一些表达前途难测、抒发个人担忧的等等,不一而足。
甚至有人连夜写了洋洋洒洒万余言的《平南策》,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大周军与南唐兵马的优劣对比,并且给出了十余条平定南唐的战斗策略。
这些策略中包括了诸如争取几日拿下扬州、从哪一路掩袭庐州进取淮南道、集合多少兵力逼迫敌人在有利我方之地形决战……
这份方略一经问世,便在学子间引起巨大反响。
有一些颇有名望的文学生联名将这个《平南策》送到城外青州行营,要面呈大总管李毅。
谁知还没见到李大人的尊面,这群人便被巡逻的士兵以“擅闯军机重地”的罪名羁押了起来,那份“旷世之作”由带队的校尉过目之后直接扯成了碎片——一文不值,狗屁不通!
当然,这是文雅的说法,其实那位校尉的原话是:“这他娘的啥吊玩意儿?”
可是城里这股子热闹还没缓过劲去,就有人发现城外的卫军已经在河上加修木桥了——欸,咋回事哩,咱们的大军这是要向北?
一股奇怪的氛围在青州城里蔓延开来,甚至巷陌之中零星传出一些有鼻子有眼的说法:南唐人联合了契丹和高丽,要合围大周了!
甚至更有人说,回鹘人已经撕破臣书,挥师打进了关内,李大督要兵分两路去填东北和西北的窟窿!
随着二十四日右军和后军四旅的提前开拔、更多大军还在坐等调拨物资的情况出现,这种原本属于扯闲淡的说法立即上升到一个比较可信的高度——看罢,右军去支援东北了,而李督要亲自支援更远的西北,因此要准备更多的粮草。
青州府一面大肆抓捕谣言者,一面加紧招募民夫驮马,忙成了一锅粥,而刚刚修成不到十天的都督府却仿佛在逸泉坊里沉睡了下来:大门紧闭,风铃低垂,从二十二日开始便没有一纸公文进出,也没有一个官家人前来骚扰。
李毅足不出户在都督府里静静待了四天,直到二十六日清早,都督府忽然中门大开,七八十骑健卒挟着初晨的习习凉风呼号翻涌而出,蹄声踏碎了逸泉坊平静的美梦,也正式吹响了大军北进的号角……
青州行营的兵将们都明白,此去平州不久之后必有一仗,也许是打契丹,也许是打高丽。在没有到达平州之前大多数人都不会清楚他们的敌人到底是谁,也不需要知道。
他们只需要听从上官的指令,完成自己军人的职责——整备、行军、操练、准备杀敌……
饶是如此,大家心中都还抱着较为乐观的情绪,大周自武帝以降,对关外胡人大小上百战最终都以胜利结束。胡人在草原上各自征战不休,最强大的吐蕃被回鹘牵制,又与南召、大唐僵持不下,基本没有东侵的余暇。
可是这一切只是人们最美好的愿景……
根据后来《大周志》记载,丰庆六年六月初,草原上强盛的回鹘为黠戛斯击败,部族被迫四散流徙;七月初吐蕃陈兵大非川;八月十三契丹、室韦联军杀入营州,十五围城;八月十四奚王集合五部六万兵马攻打居庸关,幽州震动;八月十五中秋高丽发兵安东……
上一篇:只想继承遗产的我成了救世主
下一篇:北宋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