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1805(913)

作者:王子虚 阅读记录


而且管理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朱迪镧感觉迷惑。

官厂会集中建设房屋,早期似乎是集体宿舍,但是很快就变成了独立公寓。

再后来就变成了常规楼房,现在已经变成了独立院落。

官厂在郊区有大片的员工住宅区。

员工入职就可以申请租住,一整个院子的月租金只有五银钞,能住一大家子人。

关键是,在工厂工作满十年之后,就可以不用再付租金了。

工作满二十年之后,院子的产权会直接转交给个人。

也就是说,一旦进入官厂,也就不用考虑自己准备房子的问题了。

住宅区集中,所以有统一的班车接送。

住宅区还有工厂办的学校,小学和中学在工厂范围内就有。

在一个府或者几个府的范围内,还会有一艘工厂办的大学,或者是与工厂合作的大学。

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到这些学校上学会有额外补贴。

就算是拿不到大学的奖学金,工厂提供的补贴也能把学费降到五十银钞以内。

而工厂的普通产线工人,试用期内旧有三十到四十银钞的工钱,转正后之后直接提到五十银钞。

也就是说一个月的工钱就能支付一个孩子全年的学费。

新手工人拿到的五十银钞的工钱就不算低,关键是他们没有特别大的硬性开销。

最多就是买辆汽车了。

想要买个普通的要半年工钱,买个好点的要攒一年的工钱。

与此同时,工厂和住宅区内,还有“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共享货车”。

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凭工卡借用。

工厂内和住宅区还有自己的医院,医药费用还很低。

工厂和住宅区内还有各种娱乐设施,包括计算机厅和电影院等等。

工厂还有后勤部,负责工厂和员工住房的维修和养护,还会给员工介绍对象,给员工的孩子牵线搭桥。

工厂高有自己的婚庆队伍,有自己的餐饮队伍,有自己的生活物资供应链。

大量的生活基础花销可以用工厂提供的服务。

不是工人完全不花钱,而是可以在工厂现有的设施和服务基础上提供。

走财团内部的流通渠道供应,还是集中采购和供应的性质。

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低价采购,减少了不必要的民间交易环节,工人们最终的生活成本降低了。

按照朱迪镧的了解,一个工人拿出一半的工钱,就能够应付他们一个家庭的衣食开销了。

年长一代的工人,还想着把另一半工钱存起来,但是年轻一代的工人很多就想着吃喝玩乐了。

关键是,普通人生活的基础物资,最常见的社会生活和娱乐活动,工厂和住宅区里面都能够提供。

普通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各种事情,被集团一手包办了大部分。

普通工人已经不需要专门费心去考虑怎么应付。

朱迪镧对于这个状态有些迷惑。

所以带着这些迷惑,又去参观了民间的汽车厂,以及民间的汽车配件厂。

然后朱迪镧就体验到了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民间工厂的东家绝大部分都是单纯的发钱,工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都与他们完全无关。

工人要自己拿着房票,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买房子,或者自己买地皮建房子。

工人要自己给孩子找学校,自己支付所有的学费。

工人要自己准备上下班的车辆。

朱迪镧问了几个东家后,得知曾经有民间的东家们尝试模仿官厂,为工人提供各种生活层面的服务。

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由于体量上的巨大差异,他们提供相关服务的成本极高。

官厂工人众多,数以千万甚至亿计。

官方可以自己投钱建庄园、开餐饮公司、婚庆公司,自己建设学校和医院。

成本摊薄下来之后其实很便宜。

民间厂商只有一地一厂,提供相关服务都要与相关行业打交道,购买他们的服务。

总的使用成本远高于官厂的投入。

再加上民间工厂的工人不稳定,很多人都想着积累经验跳槽去官厂。

也很难为工人提供可以转移归属的住房。

最终民间厂商都默认只给工钱,其他一概不管的经营策略。

反而是这样让他们降低了经营成本。

有些民间工厂,如果经营的产品有竞争力,最终底层工人的工钱可能比官厂还高。

但即便如此,民间工厂上工人,大部分还是想跳槽。

朱迪镧问了很多工人,还问了一些民间厂商的基层管理人员。

很多工人可能说不清楚,但是管理人员通常是能说会道的。

朱迪镧通过与他们交流理解了他们的心态。

“民厂是工作,官厂是生活。”

在民厂干活,唯一目的就是赚钱,然后区建设自己的家,自己和后代的一切都要靠自己。

至于官厂,官厂本身就是家了,只要进了官厂并稳住,自己这辈子甚至后代的事情都不需要操心了。

但是民间厂商的东家们又是怎么想的?

第607章 官厂子弟与民间东家

“殿下您是不知道,我们民间经营是真的是很艰难……”

林海东,一个小有规模的民间座椅工厂的东家,在自己的会客室里面跟朱迪镧唠嗑吐苦水。

朱迪镧是皇子还是本地基层官员,本地再大牌的人都不能不见。

虽然不至于和古典时代那样供起来,但是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至少也得是客客气气的。

哪怕朱迪镧只是个未满十五周岁的孩子,也要认真对待。

甚至于,正是因为朱迪镧未满十五周岁,就已经出来实训了,更让相关人员更加重视。

大部分人都知道皇子的教育模式,每个人都有专门的老师,学的速度快慢完全看个人的天赋。

十五岁不到就毕业了,这放在古代怕不是个神童,还是受了完整教育那种。

而不是单纯凭借天赋在历史上昙花一现的类型。

朱迪镧非常好奇的追问:

“具体难在什么地方?你给我讲清楚,我给父皇的报告里面写出来,也许能够有机会改善。”

林海东严肃的表情没有任何缓和:

“最重要的是经营范围上的限制。

“咱们的民间厂商的管理制度上,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双有限’。

“第一个有限,是指东家对自己持股的厂商的债务负有限责任。

“以自己的承诺同时也必须投入厂商账户上的股本为限。

“如果公司注册股本一万银钞,那公司倒闭的时候,也最多赔光这一万银钞就行了。

“不需要拿其他的家产去堵窟窿。

“但是与此同时,还有第二个有限,也就是有限经营规模。

“应收账款上限、应付账款上限,都不得超过注册资金,公司资产规模不得低于注册资金。

“合同金额也直接限制在应收和应付之内了。

“注册股本只有一万银钞,那就不能去做一万一千银钞的生意。

“已经签了八千银钞的合同,最多就只能再签两千银钞了。

“想要扩大经营规模,那就必须先认缴更多资金,提升注册资金之后才能参与。

“而且,贷款和借款也被限制在了这个范围之内。

“第一个有限,确实保障了东家们的安全,不需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了。

“但是第二个有限,就严格限制了公司规模。

“必须真的拥有相对应的股本,才能去经营对应规模的产业。

“这卡死了民间厂商的规模增长速度……”

朱迪镧听完之后觉得不对劲:

“不限制有限经营规模的话,只有一万银钞股本的商行,经营了两万银钞的业务,最终亏得血本无归的时候,也最多只需要赔偿一万银钞。

“但是,被这个一万银钞的商行欠了两万银钞的人怎么办?他们明明总计损失了两万银钞,最终却只能拿回来一万银钞的赔偿,不是亏大了吗?”

林海东叹息着说:

“经商肯定有亏有赚啊,两个公司的一份合同亏了两万银钞,双方各承担一半不是正好均摊了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