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1805(889)

作者:王子虚 阅读记录


包括理查德在内的很多传统贵族不是很喜欢明式的礼服。

关键是礼服也不适合平时穿着,所以反而不如这些所谓的新正装更加流行。

等到大明征服整个欧罗巴大陆,出现了全民主动穿正统明式服装的情况,这时候就是礼服和便服同时出现了。

适合平时穿着的明式服装出来。

但是家产丢了一大半的理查德却产生了逆反心里。

不但不想要接受明式的服装和生活方式,甚至还要排除所有大明元素的影响。

结果对于具体哪些东西是大明元素的判断上,理查德和自己找来的服装设计师都有点迷糊了。

他们理所当然的觉得,他们身上穿的所谓新正装当然是泰西传统服装。

只是这东西好像最初是大明人设计生产和销售的。

所以就需要把大明元素撇出去,把纯正的欧罗巴的元素保留下来。

其他的元素和设计也许不好判断,但是高跟鞋和长筒袜绝对是最纯粹的欧罗巴传统。

理查德最先确认了这一点。

不过男女都穿高跟的鞋子的话,显然要在款式上有明显的区分。

理查德觉得可以从最关键的鞋跟形态上区分。

锋利如剑的细长直跟应该是男人的,有着相对圆润曲线的粗跟应该是女人的。

确定了鞋跟之后,理查德觉得自己找到了方向。

于是就用类似的标准,慢慢确定了纯粹的欧罗巴传统风格的新式服装设计方案。

让工厂生产出来给自己家的仆人和雇员更换。

为了将自己的理念贯彻到底,理查德给自己的一岁的孩子的衣服,也全换成了自己认可的风格。

让他直接穿着这种衣服学走路并且长大。

……

理查德·格罗夫纳折腾自己家人的时候,在距离这里近千公里的墨洲大陆内部,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战斗。

整个墨洲大陆命运也来到了一个新的路口,大明在大陆内部的全面探索和政府行动终于要结束了。

负责执行任务的主力,黑贵族和黑军官的游牧军团,迎来了最后一场成规模的战斗。

黑贵族和黑军官们的队伍,最初的任务是用散落的居民点构建“黑墙”,作为大明与泰西诸国墨洲殖民地的边界。

当建成的居民点基本稳定下来,双方的边界也基本稳定之后,他们很快就又有了新的任务。

大明朝廷要求组织探索和征服队伍,拉网式的探索整个大陆内部的情况,征服所有尚未纳入大明体系的野人部落。

黑贵族们觉得这种战斗是理所当然的,征服其他的不服从的部落并抓捕奴隶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作战队伍以黑公爵为单位出兵,仍然以类似游牧部落的形式活动。

他们前后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整个大草原上来回扫荡了两圈。

摸清了整个大陆内部的绝大部分地理情况,找到了大草原上活动的绝大部分有一定规模的部落。

黑贵族的游牧部队,用的是大明提供的淘汰武器,大多数是栓动步枪,没有大口径火炮。

他们面对其他国家的正规军当然吃亏,但是对大部分墨洲部落却都是碾压的。

在广阔的大草原上,射程更远的栓动步枪,可能比突击步枪都好用。

大公六年七月十五日,最后一场部落级别的战斗,在南墨洲内陆的山区结束了。

三个大型部落的联军,总计超过一千人的土著部队,三个照面就被黑贵族的枪手部队给打崩了。

然后就开始了喜闻乐见的抓奴隶环节。

负责这场战斗指挥的黑贵族是黑继忠。

他正是二十年前最早横穿墨洲大草原的黑忠诚的继承人。

二十年前最具有智慧的黑贵族,黑忠诚先生在前几年就已经去世。

黑继忠已经继承了他们的黑公爵之位。

今天的这一场战斗,似乎是他战争生涯的收官之战。

不过战斗本身没有什么好记录的。

不过从现在开始,大明对墨洲内陆的管理,就变成了存量控制。

大明希望合理的控制大明人之外的其他人口数量。

人口过度增长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特别是在生活资源匮乏的墨洲内陆,过多的人口显然是不合适的。

所以大明已经在黑贵族体系内设立了一系列的社会管理规则。

在战场上取得了功劳,拥有了奴隶的黑贵族和黑军官,才能拥有结婚并传承后代的权利。

普通底层奴隶无权生育后代。

与此同时,每一个黑贵族和黑军官,都只能将爵位和身份传给一个后代。

其他子女的身份也都是普通奴隶,也都不能生育后代。

为了配合这个制度的实施,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黑贵族和黑军官的兄弟姐妹都要出家修行。

第596章 真的要修史了

大公六年七月十八日,大明京师应天府新城,大宗伯沈复专程拜见皇帝朱靖垣。

在皇帝办公室里面见了礼,沈复递上了一份自己写的奏疏:

“陛下,臣以为应该修一份罗马和泰西诸国史了。”

朱靖垣听了这句话就是一愣,主要是没有意识到修史这件事情。

然后就打开奏疏看了一下,沈复在上面写了修撰罗马和泰西诸国史的意义。

首先说明,罗马和泰西诸国不同于大理和日本。

其领土面积广阔,国家成分复杂,目前剩余的人口数量众多。

关键是有了相对较高的文明特征,有一大批能够管理社会且拥有编撰文献能力的遗民。

这些人短时间内不会全部消失。

他们会留下很多记录,甚至可能会出现民间版本的泰西通史。

如果大明朝廷不修史,等同于将罗马和泰西历史的解释权,放给了这些泰西诸国遗民们。

他们修撰的历史的态度未必会符合大明的政治立场。

与其这样,不如大明朝廷官方修撰一份罗马和泰西诸国史,可以尽可能的简略,但是可以表明朝廷立场。

以后,礼部在文化宣传方面,能够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参照。

艺文部审查文艺作品时也能有一个标准。

大明朝廷理所当然的目标,是将天下生活的其他族群,有选择的纳入大明的天朝体系。

焚书、平坟、拆庙有助于推动这个过程,可以尽可能斩断其根源。

同时,给其他族群修史同样有助于推动这个过程,盖棺定论可以安抚现存的其他族群遗民的情绪。

承认对方过去存在过的事实,同时营造融入进来是大势所趋的共识。

随着其他族群移民的事实上逐步消亡,在后世逐步消减其他族群过去存在的事实的叙事。

奏疏不长,内容非常的简洁,表达的观点也非常的明确。

修史是朝廷的责任也是权利。

泰西遗民太多了,文明程度显然是比较高的,不能算是纯粹的蛮夷。

所以大明在这个方面,也就没办法和对大理和日本那样,迅速的把有能力留下记录的人处理干净。

多少都会留下一些文明的残渣和痕迹。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应该主动出面掌握解释权,将这些残余痕迹倒向对朝廷有利的一面。

将有其他倾向性的观念消除,让社会普遍认知只剩下官方口径。

然后官方不再提及这些事情。

这些知识不会在任何实际的环境有实际的需求。

最后让世界上除了最为偏门的爱好者,没有人再去了解这些事情。

朱靖垣看着奏疏的内容,心中再次回想起了前世的各种观点,某个网络键政流派中曾经流传过一句话:

“历史给皇罗的代号是拜占庭。”

最初提出这句话的人,其内心的意思具体有多少,外人无从得知。

但是却可以对位体验到很多的情绪。

东罗马后期选择了希腊化,抛弃了罗马这种整个文明圈绝对主导者的概念,成为一个与其他周边国家并列的名叫罗马的独立国家。

所以最后连罗马这个名字都保不住,在灭亡之后被外人称之为拜占庭国。

拜占庭是君士坦丁堡所在的那片地方最初的希腊名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