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1805(678)

作者:王子虚 阅读记录


府下辖的县通常比较多,通常都在五六个以上,甚至有十几个。

州下辖的县通常很少,通常是两三个。

州的存在,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越来越便利,通讯效率越来越高。

很多孤立和偏远的州,已经能够交给府直接管辖了。

在朱靖垣看来,这种类型的州,已经可以撤销了。

但州这一级行政区划本身,仍然不应该直接撤销,而是应该略微调整其职能。

可以将其转化为后世县级市的地位。

对于人口较多,发展程度较高的县,将其升级为州,但不再下辖代管其他县城。

这个过程要慢慢来,可以从自己管理的江淮省开始。

朱简炎知道朱靖垣的目的。

现场稍微考虑了一会儿,就给了可以尝试的回应。

并吩咐对应部门配合审批,对撤下来的官员做好合适的安排。

至于地方管理层面的具体调整工作,是朱靖垣这个江淮布政使的活儿。

这个调整,直接取消了一个府和两个州,一群四品到六品的官员要都挪地方。

放在现代,相当于撤销了一个地级市和两个地区,将八个县合并到了另一个地级市。

对对应地方的官僚而言,这是了不得的大事,但是对皇帝而言就是一句话。

对于中央朝廷的相关官僚而言,只是考虑到这样的行政区划调整,会让本来就强势的应天府再次扩张的一大截。

虽然增加的都是江北的地区,在当地看来都是相对不是特别富裕的地方。

但毕竟也是江淮省的地盘,相比其他省份而言都是好地方啊。

不过这些心中有小法的官员最终都没有站出来说话。

几个州府的官员换地方,也未必不能换个好地方,大食亲王一向慷慨。

关键是,没有人会在这种并不特别重要的问题上,去顶撞皇帝和大食亲王,真犯不着。

所以这件事情就这么确定了。

早朝之后,朱靖垣回到自己的办公衙门后,就让秘书打电话叫应天府的知府、江浦县的知县、应天府的官营工程建设公司的掌柜,下午两点到布政使司衙门来开会。

江浦县可不是什么无人区,也不是从敌人手中接管的京师旧城。

朱靖垣要在这里建设一个新首都,建设一个完全独立的中央朝廷行政区。

继续保持行政区和其他城市功能区隔离开的状态,就得把预定的新首都区域内生活的普通百姓迁到别处去。

江浦县辖区的范围,基本就是朱靖垣前世南京的浦口区,总面积九百多平方公里。

朱靖垣的目标不是整个江浦县,新首都行政区不需要那么大的面积。

顺天府旧城的面积,总共也就一百平方公里出头。

顺天府旧城没有六层以上的楼房,城内还居住着大量的近支宗室和高级勋贵,现在仍然暂能够满足中央衙署的全部需求。

而现在规划的新首都的行政区,所使用的办公楼的和居民区的高度都会放宽到二十层。

直接把顺天府旧城现有的相应居民全部搬过来,在新首都行政区的直接占用的土地面积应该会大幅度缩小好几倍的。

朱靖垣考虑以后的朝廷机构规模扩充,以及继续提升高级官员们的工作和生活保障等级的需求,仍然准备划出一百平方公里左右的平地,作为新首都的建设用地。

江浦县中西部的老山,整体上是呈东北西南的走向,这一段的长江也是东北西南走向,只是倾斜的角度略有不同。

这一组山河之间的区域,宽度在四公里到十公里之间,长度十八公里左右,总体形状呈梯形,面积差不多就是一百平方公里。

朱靖垣的目标就是这片山河之间的平地。

这块平地的西北侧,总面积一百平方公里左右的老山山区,本来就是皇庄的林场。

现在正好把这片林场圈起来,作为新的皇室宫殿的后山林场。

老山和长江正好就是这块区域的边界。

新宫殿和办公楼的选址,就在老山东南麓的中间位置,正好是这片区域的中间位置。

这里也正好也是江浦县的老城,这片区域之中最大的人口聚集区。

要在这里建新城和宫殿,这些人就都要迁走。

毕节幸运的是,江浦县老城不是江浦县人口最多的地方。

江浦县最东北角,浦口以北的江北区域,是应天府规划的江北新城。

因为朝廷投资建设的第一座应天长江大桥放在了这里。

南北向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也都经过这里。

这里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江浦县本地重点建设的新兴城区。

随着最近十年来的不断建设,这片区域已经成了江浦县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

朱靖垣理所当然的选择要继续保留下这片江北的新开发区。

再把江浦县老城区的人口迁到这里来。

这种所当然的方案,符合江浦县老城大部分人的迁徙倾向,工作也会更好做一些。

下午一点钟的时候,朱靖垣找的三个人就都按时赶到了。

朱靖垣收到消息,也没有让他们继续等着,直接让他们进了会议室。

朱靖垣先把应天府区划调整的消息告诉了应天知府,让他知道这么回事,把另外八个县的事儿尽快接过来。

应天府管辖的县,一下子从七个变成了十五个。

而且原本的七个有两个是附郭县,郊县原本只有五个,这次直接增加八个。

应天知府被这个消息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就被新的消息给惊到了。

朱靖垣跟三人说明了江浦县的迁徙的规划和方向。

明确告诉他们,江浦县浦子口以西以南的地,以后都划给皇室和中央朝廷了。

这片区域内的百姓,在未来半年到一年内,全部迁徙到江浦县新城。

建设公司负责在新城建设足够的安置房。

知县负责组织人手下去宣传和执行,从县城到下面的乡镇都通知到,让当地百姓都提前做好搬家准备,从现在开始都别搞什么建设了。

两人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找知府负责协调。

知府还解决不了再来找自己。

这活儿虽然是老爹交给自己的,但自己也确实只能交给知府和知县去办。

朱靖垣手上的工作还多着呢,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这也是官僚体系的作用。

应天府知府、江浦县知县、应天府工程建设公司掌柜三人,之前就听说了皇帝要在江浦县老山下建新的行宫。

本来他们都很高兴,也都挺纠结的。

老山下有了皇帝的行宫,肯定能吸引更多的人,到江浦县旧城投资建设和定居。

但现在他们重点发展的区域是新城区啊。

现在好了,确实要在这里建行宫,但是要建的范围超乎他们的想想。

新城以南全部都被皇帝征用了……

三人也都没有什么好说的,老老实实的答应着,表示一定把拆迁工作做好。

三个人领了命令之后,都没有在应天府停留,直接一起去了江浦县。

对于朱靖垣而言,除了拆迁之外,还有同样重要的事情要做。

但是对他们三个而言,配合皇帝的行宫建设,做好拆迁准备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应天府知府直接把自己衙门临时迁到江浦县,准备把这个活儿干完之前就不回去了。

知府和知县直接给建设公司批了地,让他们立刻组织人手去开工建楼。

建设公司马上去要造银行贷款,购买更多的设备和材料。

一边直接招募更多工人和工匠干活,一边把部分建设任务外包民间施工队,一边尝试收购建设中的住宅区项目。

这部分拆迁房子也就没有什么设计可言了,全部采用目前最成熟和最典型的楼型,直接使用现有的典型图纸施工。

两级衙门和官方工程公司的推动下,应天江北新区的建设速度前所未有的飙升起来。

另一边,皇家工程公司也以很快就行动起来了。

预定的新正殿和偏殿,以及中央衙署的办公楼,基本就在江浦县旧城偏北区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