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1805(544)

作者:王子虚 阅读记录


“那等到十几二十年之后爆发了,你能自己解决掉吗?”

朱靖垣直接摇头:

“我也不知道。”

朱简炎顿时有点无语:

“那你还敢说。”

朱靖垣想了想:

“这至少是一代人的事情,等民间资本感觉到官营财团在方方面面都压制他们,皇室财团还在顶层控制各种规则的时候,就已经木已成舟了。”

朱简炎马上反问:

“木已成舟,你就不怕他们破罐子破摔,然后搞出你说的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吗?”

朱靖垣笑着说:

“最高级的资产阶级就是皇室,最大规模的资产阶级就是朝廷。

“民间资本在这样两座大山的压制下,能发展出来的规模,能占到大明全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都不错了。

“作为皇帝掌控着皇室财团和官营财团,官僚体系绝大部分都会站在皇帝这边。

“普通民间资本群体靠什么搞资产阶级革命?”

朱简炎想了想说:

“照你这个说法,那民间厂商别说发展壮大了,直接被官营财团收购的概率更大。

“最后可能只剩下一些个体小摊贩,还能是私人经营的产业。”

朱靖垣再次笑着说:

“那种情况也不能说不好吧,要是真的所有产业都是皇室和朝廷在经营,那我们不就可以直接转向全民所有制了……”

这句话一出来,朱仲梁和朱简炎这俩皇帝的反应顿时就有点激烈。

几乎同时瞪大眼睛看向朱靖垣:

“你是皇子!皇室最核心的成员!搞什么全民所有制!”

朱靖垣也顿时反应过来,自己可是皇子啊:

“那就略微限制一下官营财团的经营范围和规模吧。

“去掉最底层的,乡镇级的衙门太小了,就不要办官营工厂、商行了。

“官营厂商最低从县城起步,县级之下的中小市场和个体户,尽可能留给民间。

“与此同时,顶层产业也可以限制一下。

“官营财团主打有规模效益的产业,大宗产品和消费品以及各类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朝廷吸纳和掌控更多的工业人口。

“不主动去涉足高精尖的核心产业,那些东西交给皇室财团经营。

“这样以后大明的产业就能形成三层结构了。

“皇室财团掌控核心和高端产业,官营财团以大宗商品和有规模效应的产业为主,民间资本去搞地方和乡镇级别的低端小规模产业。”

朱简炎这次才比较满意和接受了:

“这样还差不多。”

朱仲梁、朱简炎、朱靖垣这祖孙三人,确定了大致的方向之后,继续在细节上展开讨论。

主要是朱仲梁和朱简炎盯着朱靖垣,把这种设想都列举出来,三人一起讨论判断优劣。

祖孙担任在这个小会议室里面,就这样持续的密谈了三天。

外部的任何人都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

不过会谈结束之后,大明皇帝朱简炎回到朝廷上,就开始着手组织“大明财团”。

第一批人员和产业直接从皇室财团转移过来。

同时开始提升各级官僚的福利待遇标准,开始建设各种生活保障设施。

这些住房、学校等保障设施的组织和建设,就是新成立的大明财团的第一批新业务。

摆出了从考上秀才开始,就终身到死后都完全包办的态势。

无论哪一项,对官吏们而言,都是绝大的好事。

当初的撤藩设省,是对藩国的官吏的大好事。

开放六大行业,是对家里有产业,以及代表着某些产业的官僚的好事。

这次提升全体官吏待遇,就是对所有官吏的好事了。

官营财团目前的任务,似乎就是专门负责官吏待遇的相关组织。

所以就算是家里有产业的官员,也没有马上想到,官营财团后续与自己家的竞争。

所以整个官吏体系都是普天同庆的感觉。

很多官僚甚至有喜极而泣的感觉。

从仁武到现在一百五十多年了,大明的皇帝终于想到给官僚系统松绑了。

虽然皇帝改变思路的具体原因没有人知道,但是皇帝的近臣们透漏了一些侧面情报。

皇帝家祖孙三代在应天府开了个会。

专门等朱靖垣从南洋回来的时候,三代人专门在应天府碰面开的会。

可以想象,这其中肯定有朱靖垣的原因。

不然两代皇帝不用专门跑去南京,在京师还不能决定吗?

考虑到朱靖垣曾经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大部分官吏都把感激放到了朱靖垣身上。

至于官营财团和民间资本开始竞争的影响,那是以后得事情了。

可以想象的是,就算是这种竞争开始了,除了代表着某些产业资本利益的官员,绝大部分纯粹来当官的官吏肯定仍然会心向朝廷。

另一边,朱靖垣和朱仲梁在会议结束之后,一起去了应天府周围的战舰产业工厂参观。

最重要的就是舰炮工厂。

接待和陪同人员是从京师跟着朱简炎过来的汪莱和李锐。

七年前,两人是工部军器司和舰船司的主事,都是正六品的官员。

现在他们都是新成立的“军械部”的侍郎,已经是正三品的官员了。

两人在七年的时间里面升了六级,这在大明的官僚体系中属于绝对的异数。

正常情况下,都是三年一任,一任期满,考察无过失,有贡献,才能正常的晋升一级。

既然有正常情况,那就也有不正常的情况。

工部的军器司和舰船司,本身的职务过于重要,但是前几年又没办法拆分部门。

于是就把两个司的主官郎中的品级,从正五品提升到了正四品。

这个提升正好让两人碰上了,升到郎中后不到两年,就直接凭空升了两级。

去年的时候,大明设立大域和分管九卿后,军器司和舰船司终于从工部拆分出来,形成了新得军械部。

作为整个部门实际前身的两个司的负责人,两人也顺理成章的成了新部门的佐贰官侍郎。

让他们在部门内部提前晋升,而不是从外部调任更合适的品级的官员,因为大明官场还有世祖皇帝定下的另外一个惯例,专业型的部门官职尽可能走内部晋升。

所以让他们从正四品直接跳正三品侍郎,而不是从外面调一个从三品过来当侍郎。

两人也确实都是有能力,也都是有大功劳的。

这两个部门在朱靖垣的提点以及催促下,在过去的几年一直持续不断地产出新发明。

如果不看资历和年限,单纯的看功劳来定品级,这些发明已经足够两人晋升到尚书了。

所以这两人对朱靖垣也是格外的感激,也是发自内心的敬重,都觉得自己这是真的遇到了和世祖皇帝一样的人物了。

两人在工厂门外接到朱仲梁和朱靖垣祖孙两个,非常认真甚至有些激动的行礼,然后引领着两人一起进厂里面参观。

众人首先直接去了制造出来的火炮的实验场地

李锐在前往场地的路上,就颇为激动的对朱靖垣说明了情况:

“殿下,电渣重熔钢的性能真的是太好了,相对传统工艺熔炼的钢材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用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舰炮,能够完全满足您当初提的那些要求。

“而且,如果只是要满足您提的那些参数要求,我们甚至可以将包括炮闩在内的单门火炮总重量压制到一百吨以内,同样重量下使用传统工艺可能只能制造三百八十毫米的火炮。

“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以及留有足够的余量,我们将火炮重量放宽到了一百二十吨。

“目前百吨级的电渣重熔炉仍然还在攻关,现有的测试炮管仍然使用了三层结构。

“多层嵌套结构的炮管,本身可以单独更换磨损的内部衬管,也是一种成本优势。

“四百二十毫米口径,五十倍径的火炮,使用一千三百六十公斤的超重型穿甲弹,在炮口初速达到八百米每秒的时候,仍然有至少三百到四百发的寿命。

“如果进一步增加炮弹重量,使用一千五百公斤的极端超重型炮弹,且继续保持八百米每秒的初速,应该仍然能够保持一百五十发以上的寿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