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1805(536)

作者:王子虚 阅读记录


这就是近现代自然发展形成的民族国家的雏形。

说一样的语言,用一样的文字,有一样的身份,有共同的文化习惯,并且都为之骄傲。

在这种环境下,大明的皇帝说出了“我是大明人的皇帝”的话。

就像法国大革命中拿破仑,他的皇帝头衔是法兰西人的皇帝,不再是罗马皇帝。

这个世界的大明,正在熔炼出一个名为“大明”的族群,以他们所在国家为名的族群。

朱靖垣甚至考虑到,如果这样的大明统一了全世界,那么地球是否还叫地球?

地球现在其实不叫地球了,现在是世界、天下、寰宇。

如果大明统一了全世界,那这个世界就是大明,就像统一天下的大秦还是大秦。

如果更进一步,大明走向了宇宙时代,如果与其他的外星文明接触了。

那大明甚至可能变成人类全体的代称,这个星球的文明就叫大明。

朱靖垣想通了这些事情,才再次意识到屁股漂移,脑臀分离的只有自己。

自己老爹这个大明人的皇帝的屁股和脑子都稳定的很。

朱靖垣也再次意识到,整合大明内部其他族群的紧迫性。

大明这个族群目前还没有完全稳定,还在“留同去异”的过程中。

留同去异有两层意思。

一是保留相同的地方,舍弃不同的地方。

二是保留有共同认知的人,抛弃没有共同认知的人。

在现在这个大明,如果有人梗着脖子声称,自己不是大明人,自己不想当大明人,那这个人在大明甚至世界上都会举步维艰。

所以没有什么求同存异,就是留同去异,将整个国家和人群完全熔炼成一体。

这个过程中,整个国家的所有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统一思想”。

在面对某些国家层面的问题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做出相同的选择。

整个国家因此能够爆发出非常恐怖的力量。

在传统的古典王朝时代,一个一千万人的国家,能拿出十万人的战兵就算不错了。

那时候的普通人去当兵,是为了赚钱,为了生存,是去替君王和贵族打仗。

但是民族国家一旦形成,那一千万人的国家甚至能拉出一百万人的部队。

这种国家的军队,他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在为自己的国家打仗。

以至于,不但动员能力暴涨一个数量级,作战积极性也会提升一个大档次。

就算是生产力相同的情况下,统一了思想的民族国家,相对传统古典国家也是碾压的。

好处的确很多,但是缺点也非常的明显,特别是对皇族和的贵族而言……

那就是普通民众开始逐渐拥有主人翁意识了,他们觉得自己也是国家的主人了。

他们不会再觉得反正土地和国家都是君主的,君主怎么折腾享乐都跟自己无关了。

君主和贵族不再是国家的主人了,自己和君主都是国家的主人,君主只是主人群体内部的地位较高的首脑。

这个首脑怎么管理国家,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跟自己是息息相关的,都是影响自己的族群未来的事情。

所以自己要时刻盯着君主在干什么,君主干的好不好,如果降额不好了,自己要提意见,要让对方改正。

当然,他们可能本来是出于善意的,但君主也不能不予理会。

否则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说白了,统治者没办法随便糊弄百姓了。

朱靖垣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应该是没有意识到,或者是没有感知到这种差异的存在。

因为作为整个大明人群体的一部分,他本人也在这种情况下被统一思想了。

他现在的想法就是站在所有大明人的角度考虑的。

他……作为储君培养出来的皇子,从小本来就没有放肆娱乐的认知和习惯。

大概……在他的认知之中,皇帝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人吧。

现在皇帝有了作为大明人的皇帝的觉悟,那皇室也变成大明人的象征也是只是时间问题。

传承相对久远而且有一定威望的皇室,本身也是很好的提升族群凝聚力的工具。

但是自己现在和以后应该怎么办呢?

自己的屁股和脑子现在还在漂移着,没有找到着陆的地方呢。

自己可没有那种自发形成的大明人的觉悟。

自己有的是中国人的认知,自己还有比奇怪的人类的认知。

自己要陷入大明人的熔炉之中,还是继续保持自己这种独立于外的心态?

第395章 夏洛特的来意

朱靖垣在考虑自己是谁,自己应该成为谁的问题。

考虑自己接下来应该去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的时候,南洋地区的区划调整也开始了。

南洋地区本身在政治上消失了,只剩下了一个地理概念。

除了吕宋、婆罗洲、旧港以及周边岛屿之外的南洋诸岛,与更南方的天南大陆合并,成为大明第一个真正的大域,天南域。

朱靖垣本人的职务也对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总督南洋地区和天南大域军政事务。

天南大域也暂时不分派分管九卿,现在直接让朱靖垣来实际分管。

天南大域官署暂时放在狮城,等朱靖垣离开之后,再转到爪哇岛的椰城(雅加达)。

在各个衙门正在适应新的定位的时候,朱靖垣收到了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的信。

朱靖垣看了自后就直接皱眉。

威廉三世希望送他的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来朱靖垣的身边学习。

而且明确说了,不是来大明留学,是想要来朱靖垣个人身边学习和工作。

目的也非常的直白,希望他们能够跟朱靖垣建立友谊,进而加强两国王室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加强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希望普鲁士能够与大明保持长久的友好合作关系。

朱靖垣看了一下对方提的这两个孩子的名字。

“威廉·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现在十四岁,这小孩应该是历史上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光头大胡子……”

“弗里德里希·路易丝·夏洛特·威廉明妮,现在十三岁,原本的历史上应该是露西亚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皇后。”

朱靖垣并不怎么在意这两个小屁孩本身,他们的身份已经不可能与历史上同步了。

现在的普鲁士,已经基本整合了历史上的德意志帝国的领土,只是名字仍然叫普鲁士。

“仍然叫普鲁士?”

朱靖垣的思路来到这里的时候,明显卡壳停顿了一下。

历史上它为什么要改成德意志帝国?

历史上的普鲁士,并没有如秦灭六国那样,直接武力吞并其他德意志邦国。

后来成立的德意志帝国,本质上仍然是一个联邦。

只不过联邦中有一个格外强大的邦国普鲁士,在联邦中占了绝对主导地位而已。

所以建立德意志帝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协调帝国范围内各邦国的关系。

在邦国名义上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更高层级的机构。

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皇帝,德意志皇帝可以向巴伐利亚等邦国下令,但普鲁士皇帝不行。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内部其实都是联邦状态。

其他邦国并不是完全服从普鲁士国王兼任的皇帝的命令和意志。

内部邦国之间,邦国与帝国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

这些矛盾甚至伴随了德意志德国的终生。

换句话说,普鲁士帝国直到灭亡,都没有完成彻底的、全方位的统一。

德意志帝国朝廷,就是多个邦国在“求同存异”的情况下,组建起来的协调机构。

甚至于,不只是他们内部没有统一,外面还剩下一个奥地利,跟普鲁士争夺正统呢。

反过来看,大明本土如果出现了军阀混战的状态,如果当时没有一个力量能够完全整合自己的族群全部基本盘,同时周围的环境还极端复杂和恶劣的话,那可能就会像普鲁士那样,通过求同存异的方法,组建一个更高层级的“中华联邦”,才是比较妥善的方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