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1805(192)

作者:王子虚 阅读记录


在真实的海战中,战舰的体量碾压是绝对的,巡洋舰要去单挑战列舰,那基本都是必死无疑。

巡洋舰面对决战型战列舰,有一定机会拼死送主力舰回船厂修船。

面对通用型战列舰,可能只是让战列舰的涂装花掉,不影响她去打决战,或者是继续屠杀下一群巡洋舰。

很显然,分级防护的是通用的理想化设计,所以被称为通用型战列舰。

这种设计的缺点同样非常的明显。

在同样吨位下,通用型战列舰的核心舱防护效果,肯定是低于采用“绝对核心防护”设计的战列舰的。

因为非核心区域的防护占用了装甲份额啊。

要达到同样级别的核心防护等级,通用型战列舰吨位就要继续提升。

这样悖论就来了。

绝对核心防护式战列舰的吨位增加之后,也能继续加强自己的核心防御水平啊!

在原有的地球海军历史上,纯粹的“绝对核心防护”设计,与传统的保守的分级防护设计,存在的时间都非常的短暂。

基本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总共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存在过。

当时又正好是海军条约导致的“海军假日”时期,各海军强国都没有造新船,大部分设计被枪毙在了设计图上。

到了二战爆发前夕,那些新时代的新锐战列舰,除了“最终决战兵器大和”以外,基本都是两种思路的混合体了。

都是“受到核心防御观念影响的激进版分级防护设计”。

或者“借鉴分级防护设计思路的优化版核心防御设计。”

这种设计方向其实最困难掌握的。

防护装甲要分级设计,要分几级?具体怎么分?

战舰上的不同区域和设备,应该分别分到具体哪一级?

不同等级的装甲厚度比例差值要取到多大最好?

主装甲和水平装甲要占多少比例?

在没有计算机模拟的时代,很难直接找到真正的最佳区间,只能依赖海军和设计师的经验。

所以,虽然历史上绝大部分二战新锐战列舰,都是这种风格的设计,但是设计效果却参差不齐。

设计优秀的黎塞留级和维内托级被后世津津乐道。

设计经验不足的俾斯麦级,被嘲讽为最优秀的一战战列舰。

最终决战兵器大和本来就不准备通用,回去采用最极端绝对核心防御设计了。

现在,在这个世界,在朱靖垣的指导下,大明工匠也是直奔混合设计的最终目标去的。

但是朱靖垣本人其实只知道理念和方向,根本没有能力把握“激进和保守之间的度”。

工匠们同样没有足够的经验,在朱靖垣提供指导思想之前,他们甚至还没有成熟的核心防护思路。

这样来来回回反复研讨计算力小半年,工匠对最终的取舍仍然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在新锐战列舰的设计上,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方案,同时还希望继续修改。

这在朱靖垣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设计经验是需要积累的。

战舰设计本来就不是一劳永逸的,是要不断的迭代升级更新的。

具体到一艘战舰上,建成之后也仍然是可以大幅度升级改造,修正原有问题和更换新设备。

完全不留余量的一次性设计反而是不成熟的设计,朱姆沃尔特那种设计问题跟有没有余量没有关系。

朱靖垣起身来到讨论的桌子前,那上面现在摆着一堆阶段性的设计图纸。

有几张接近定稿状态的整体概况图纸被摆在了最上面。

战列舰有三套,航空母舰也是三套。

战列舰一号方案,采用绝对核心防护设计,其他参数也为决战需求做了极端化的调整。

使用四座三联装三百六十毫米舰炮,主装甲厚度三百六十毫米,倾斜二十度布置,最大航速二十三节。

这就是一艘典型的“铁王八”,这防御水平在这个时代是明显超标的。

如果放在原有地球历史上,会成为仅次于大和的世界第二,远超衣阿华、黎塞留等新锐战列舰。

朱靖垣扫了一眼就直接放弃掉了,自己从一开始就不想要这种很快就会淘汰的战列舰。

虽然设计方案有预留升级锅炉,把航速提升到二十七节的计划。

朱靖垣虽然也考虑着升级锅炉,但也必须做好不升级锅炉,直接用到淘汰的可能性。

二十三节是真的没办法加入航母编队活动的,二十七节都相对保守了。

战列舰二号方案,采用两种思路的混合并且折中,同时更倾向于更加传统的设计。

主炮降低到三座,主装甲厚度降低到二百八十毫米,仍然倾斜二十度布置,最大航速三十节。

在拥有完善的主次装甲盒的基础上,对主装甲以上的舰体上层建筑防护,也做了明显的整体强化。

战列舰三号方案,也是两种思路的混合方案,但是方向与二号方案相反,更加倾向于强化核心防护。

主装甲厚度提升到了三百毫米,放弃了主装甲向上延伸的上部装甲,上层建筑防护也有明显的取舍。

舰首完全没有装甲,只要被别的船撞一下就会“掉头”,参考历史上的威斯康星号战列舰。

在原世界的历史上,二战新锐战列舰基本都是最后这种方案。

因为二战已经是矛略大于盾的时代了,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必须尽可能的强化盾。

朱靖垣考虑了很长时间后,转脸看向汪莱和其他的工匠们:

“今天必须选出一个最终方案来,年底之前必须正式开工建造。

“一号舰方案直接放弃,支持二号方案的举手我看看有几个?”

朱靖垣说罢,现场的工匠们犹豫了一会儿,差不多有一半的人举起了手,包括汪莱。

朱靖垣轻轻点头,然后问支持三号方案的工匠,结果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工匠举手。

很显然,剩下的六分之一就是支持一号方案的真正激进派了。

越是激进的方案,支持的人数量越少。

最保守的方案最受欢迎。

朱靖垣看向汪莱:

“汪主事,你来说说,你和大部分工匠为什么支持二号方案。”

汪莱是个比较温和的性格,在做主事的时候会综合报告工匠们的情况,尽可能不偏不倚。

但是在作为工匠的时候,就会坚持自己个人的观点了:

“臣以为,现在泰西各国的海军作战方案,仍然停留在五公里近距离拼刺刀洗甲板的水平上。

“我们的远距离作战思路也尚不完全成熟,仍然需要防备可能遭遇的巡洋舰近距离突袭。

“所以臣的建议是,这艘无惧号战列舰作为实验舰,上层建筑仍然要提供对小口径火炮的防护。

“与此同时,根据殿下提供的新装甲配方研发的新装甲已经完成了试生产,防御效果又有了明显提升。

“还有殿下提出的,倾斜式的装甲安装方式,让同样厚度的装甲防御效果再次提升。

“现在我们的二百八十毫米装甲,已经足够在十公里距离防御泰西各国的最新舰炮了。

“而且,我们可以预料的是,我们的三百六十毫米五十倍径新舰炮服役后,我们的新锐战舰的作战距离会继续提升到十五公里甚至更远。

“在这样的情况下,二号方案这种相对保守的设计,能够在确保我们舰队的绝对优势的同事,尽可能提升持续作战能力。

“这种设计能够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不需要追求更加极端的一号和三号方案。”

朱靖垣听了非常满意的轻轻点头:

“好,那就确定二号方案,返回京师的路上完成正式图纸绘制,回到京师之后直接开工。”

历史上二战时代选择最多的是三号方案的方向。

但是这个世界的大明新锐战列舰出现的太早了。

在核心区域防御已经足够的情况下,加强其他区域的防护,增加持续作战能力,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但是有些工匠似乎不太愿意接受这种选择。

工匠和工匠出身的官员,跟普通大学必要考功名出身的官员,性格上一直有着明显的差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