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可道情(100)

作者:金陵美人 阅读记录


正月十三, 元宵节前夕,枢密院河西房收到宁武关的军报。

因为是宁武关,张殊南处理起来格外慎重, 他特意拿着军报去找王清正。

王清正摸着胡子看完, 抖了抖军报,笑道:“这样的军报, 每年到这个时候能少说能收到二十来封,你拿去登记入册吧。”

张殊南几不可察地挑了挑眉, 问道:“不用管吗?”

王清正端着茶盏, 摇摇头:“不是不管,是枢密院管不了。兵部侍郎胡正勇你是见过的, 此人滑头滑脑, 磨盘两圆, 前脚答应下来的事, 后脚就不作数了。没有官家的旨意,枢密院去问兵部要粮草, 难如登天。”

张殊南对胡正勇有点印象,朝会时站在他的斜前方, 正如王清正所说, 此人圆滑处事, 谨小慎微,除了官家和三司使姚相公问话,他几乎不怎么说话。

“听说姚立君家的三娘子和胡正勇家的二郎君定了亲。”一提到姚立君, 王清正就没什么好脸色, 他撇撇嘴道, “他们都是自己人, 我可不去自找没趣。”

王清正的态度就是枢密院的态度, 张殊南在想该如何解决这件事。

王清正见他不说话,以为他在担心宁武关,笑道:“你回去翻翻军报就晓得了,韩武年年都喊缺兵短粮,习惯就好。”

“是。”张殊南点头应下。

正月二十三,河西房又收到宁武关急报,枢密院没做处理。

张殊南静坐了一整夜,案头的一根红蜡已燃到底端,自窗扉投入一线光束,落在他的微垂的眼睛上。

陡然地亮让他有片刻的失神,眉间的一道深痕无声地述说着一夜的殚精竭虑。

屋外传来赵靖的声音:“郎君,孙嬷嬷煮了米粥,您用一碗吧。”

“嗯。”得到准许,赵靖方推门入内,他仔细的观察着张殊南的脸色,眼底乌青一片,看来是一夜未睡。

赵靖呈上米粥,小心问道:“郎君今日是否要告假?”

张殊南看着眼前的米粥,胃口全无。他捏了捏鼻梁,将案上信件锁入匣中,淡道:“不必。时候还早,帮我备水吧。”

到了上值的时辰,张殊南上马车后,赵靖翻身上马,挥手示意车夫驾车。

孙嬷嬷从府里追出来,递给赵靖一个油纸包,轻声道:“米粥未动,我怕郎君身体吃不消,你带几块糕点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

赵靖点点头,把油纸包揣在兜里。

至枢密院,张殊南吩咐河西房把近几年有关宁武关的军报和粮草运输的回执送到他房中。王清正得知此事后,心里有些奇怪,这张殊南未免也太关心宁武关了。

张殊南仔细翻看了一整日,宁武关的粮草军需确实有大问题,韩武没有夸大,宁武关的粮草是真的不够吃。

每年兵部自大军仓调出粮草和最终运到宁武关的数量相差接近半成,运输的人力和路上的损耗至多不过一万石,那么剩下的九万石去哪里了?

他又去看边门关和雁门关的记录,不出所料,外三关只有宁武关被扣了粮草。

张殊南想,这件事兵部侍郎胡正勇清楚,王清正也不会糊涂到哪里去。

直到酉时二刻,他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叫了一声,赵靖倒茶的手顿了一下,立刻从兜里掏出油纸包,轻手轻脚地放到张殊南的手边。

张殊南侧过脸看了一眼,伸手打开油纸包,是菊花酥。他怔了怔,目光很静,似乎在想事情。

赵靖一拍脑袋,懊恼道:“这个孙嬷嬷怎么给我带的是甜糕点,郎君,我出去给您寻点其他吃食吧。”

张殊南掰下一小块,默默地放入口中,清甜溢香,意外的不腻口。

赵靖松了一口气,笑道:“咱们家的二娘子打小就爱吃菊花酥,有时候还空口吃菊花蜜呢。”

张殊南的脸色眼见着沉了下来,赵靖颇紧张地往后退了两步,他说错话了。

良久,张殊南端起一盏浓茶漱口,眉间未见风澜:“她很久之前就不吃菊花糕点了。”

赵靖摸了摸脑袋,尴尬地笑笑。

夜里看到太晚,宫门下钥,张殊南索性在枢密院过夜,隔日傍晚才回府。

张殊南下马车时正好碰到在门口转悠的云安,他可是稀客。自从云安置了府邸,他就鲜少同张殊南往来,除非云霁寄了家书回来,他才肯搭理张殊南。

云安显然有些着急,站在门口就问:“你昨日去哪里了?”

张殊南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进来说吧。”

俩人进了书房,赵靖上了一壶茶,一碗白米粥兼一碟小菜。张殊南给云安斟茶后,端起粥碗,带有歉意的笑了笑:“昨日在枢密院看卷宗,结束时宫门已经下钥,就睡在枢密院了。你用膳了吗?”

“吃过了。”云安见他神情疲倦,语气缓和了几分,“我是想问问你,有没有云霁的消息。”

张殊南不动声色地咽下一口粥,摇头:“没有。”

云安神情凝重道:“她是不是出事了?”

“此话怎讲?”张殊南把碗放下,神情凝重。

云安道:“我夜里一闭眼就梦见云霁浑身是血的模样,白日里更是莫名心悸。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去相国寺烧香,住持说兄妹之间血脉相连,确实能感知到对方。”

“王相公十分赏识你,你能否探听出消息?”云安顿了顿,试探道,“你也不希望云霁出事吧?”

张殊南避开云安急切的目光,垂在袖中的手死死地捏着:“我明日就问,你放心。”

“我绝不会让云霁出事。”他对云安承诺,亦是坚定自己。

正月二十六,张殊南叩响了王清正的屋门。

王清正猜到了他的来意,张殊南入座后,他倒杯茶润嗓子,先发制人:“我给你说说,沙岭战役吧?”

张殊南手里拿了本册子,王清正瞥了一眼:“十七年前十月初十的沙岭战役,宁武关大败,割六座城池给契丹。自此以外三关为界,关外全部被契丹所占领。”

张殊南微微挑眉,不对,册中记载沙岭战役是十月初五。

“胜败乃兵家常事,彼时我军的实力确实比不上契丹,这笔帐不应该算在宁武关头上,但那一日偏偏是宁疆节。”王清正声音很低,“官家希望边疆安宁,特意把自己的生辰日取名宁疆。”

张殊南恍然大悟。

生辰日丢了疆土,官家怎能不记恨?于是改了那场战役的时间,刻意地边缘化宁武关。

那日三位相公在大殿上唇枪舌战,吵得不可开交。景泰皇帝稳坐钓鱼台,看了好大一出戏,最后再出面轻飘飘地带过宁武关。

这一手制衡术,玩得实在高明。

王清正长叹一息:“这是不能道与外人说的秘辛,老夫今日告诉你,是因为惜才,不愿见你深陷泥潭。殊南,有些事面上过得去就不要纠结,如果非要捅破那层窗户纸,宁武关只会难上加难。”

张殊南静静地看着他:“老师,若我非要管呢?”

“那你就是犯傻,白白葬送了大好前程。”王清正斩钉截铁,“枢密院不会保你,更不会有你的位置。”

张殊南深吸一口气,撩袍跪了下去,脊背未松半分:“学生有不得不管的理由,请老师指一条明路,后果我一人承担,绝不拖累枢密院。”

王清正垂眼看他:“什么理由能让你甘愿断送仕途,甚至丢了性命也不怕?”

“宁武关的云霁,一箭射死契丹十一王子的云霁,是学生的心上人。”

张殊南深深地将头叩下去:“边关将士无辜,正如老师所说,这笔帐不应该算在宁武关头上。”

“云霁竟是个小娘子?”王清正一脸惊讶道,“你来枢密院,也是为了她?”

“是。”张殊南答的干脆,“她保家卫国,我守她后方无忧,仅此而已。对枢密院,我问心无愧。”

王清正靠在椅背上,久久没有说话,张殊南亦不曾起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