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皇妃+番外(304)

作者:莲静竹衣 阅读记录
所以我们可以在自由的天空里冥想神游,至于这是戏说还是故事都不那么重要了。

只是源于喜欢。

《六朝纪事》中的主人公,如今就安息在北京西北昌平境内。

在苍松翠柏掩衬下有十三座肃穆庄重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明十三陵。

长陵——为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与仁孝文皇后徐氏合葬墓,另有十六位妃子从葬。

献陵——为明仁宗朱高炽与诚孝昭皇后张氏合葬墓,另有十妃从葬。

景陵——为明宣宗朱瞻基与继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合葬墓,另有十妃从葬。

裕陵——为明英宗朱祁镇与钱、周两后妃的合葬墓,自英宗起废止宫妃殉葬。

茂陵——为明宪宗朱见深与继后王氏、追赠后邵氏、进称后纪氏的一帝三后合葬墓。

全文终

独家番外之:明成祖朱棣为孙子朱瞻基纳妃,弃孙氏而立胡氏的真正原因。

若微八岁入宫,与朱瞻基青梅竹马,于世人眼中素来是皇太孙妃的不二人选,然而波涛诡谲,命运突变,明成祖永乐大帝的神来之笔,胡氏立、若微弃。

书友看到此处有疑,成祖明明是喜欢若微的聪慧灵秀,也让她在宫中待年多时,为何会在关键时刻改弦易辙?

虽有胡善祥等人所作的“祥瑞”之说,也有各种揣测,甚至认为会不会是成祖自己喜欢上了若微?书中也借太子妃张妍之口说过这种猜测。然而,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帝王所为从不受任何人的左右,更不会为小儿女私情所牵绊,他所虑所防的终究是椒房弄权、外戚为祸。

如此种种,本篇独家揭密。

那一年,秋日午后,南京东宫太子妃寝殿。

张妍靠在榻上似怨非怨地看了一眼彭城伯夫人:“青梅竹马,自小一起长大的情份最是稀罕,如今连我这个母妃都得靠后了!”

彭城伯夫人日益发福,耳边也添了白发,深深饮了口茶放下茶杯,看着张妍:“娘娘在担心什么?感情好不正是娘娘希望的吗?况且若微这孩子一向乖巧伶俐,对你也恭敬。她入宫这几年,不仅与咸宁公主情同姐妹,与瞻基、瞻墉和睦,就连王贵妃、张贵妃、还有咱们太子宫这几位,都对她交口称赞。”

张妍微微挑了挑眉,并未相应。

彭城伯夫人猜度着:“娘娘许是有些吃味,说来这当婆婆的心思,娘是最明白不过了,若他们不好,你心里不舒坦,可若是他们太好了,这心里也不是滋味!”

张妍眉头微蹙,母亲说的只是寻常妇人之见,自己久居宫中,看多了宫闱政治,又怎会如此浅薄狭隘?自己心里不舒坦,是觉得若微太过聪明,模样也太出众,幼时还好,如今大了越发觉得不妥,总觉得稍有不慎,便会引出祸端。所谓红颜祸水,说的便是如此。更要紧的是,瞻基心里只装着她一个,这样的专情,于皇家终究不是好事。

彭城伯夫人见张妍面色忽明忽暗,却不言语,心里便有些打鼓:“娘娘到底在担心什么?”

张妍也不好太过明说,只道:“母亲不知道,前些日子圣上让女儿与贵妃娘娘帮瞻基选几个暖床的宫女,熟悉一下内闱之事,可他却偏偏不要。尚寝局安排尚宫教引,他也不听。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彭城伯夫人听了,颇不以为然,索性笑了起来:“娘娘实在是多虑了,这些个事,倒也不急,终归顺其自然的好。有件事,倒想提点一二,娘娘,可还记得咱们当初为何要把若微推荐入宫?”

“母亲当年逢人便夸这孩子乖巧可爱。”张妍面上淡淡的。

“若微是好,却并非全然为此。”彭城伯夫人摇了摇头,神色也肃紧了些。

张妍莫名:“那又是为何?她家小门小户,也帮衬不了咱们什么。”

彭城伯夫人收敛了一惯的温和与慈祥,神情越发端肃:“咱们大明朝开国以来,这后宫里的主位娘娘有一位算一位,全是出身名门、功勋之后,太祖的马皇后自不必说了。当今皇上的徐皇后是中山王徐达长女。那建文帝的皇后是马皇后的侄女。先太子朱标的太子妃是郑国公常遇春的闺女。再看咱们太子宫这几位,娘娘是知道的,郭氏是武定候的孙女,张氏是英国公的妹妹。而咱家呢,你爹虽是有些功劳,可这官位也只做到指挥使,还是靠着你的缘故才封了伯。所以,咱们与那些名门向来是比不得的。为娘一直担心,若你日后升位,成为皇后乃至太后,若儿媳妇家里门第比你高,想来娘娘这腰杆子不硬,恐怕也不好提携兄弟子侄。”

张妍明白了母亲的苦心,便点了点头附和着:“正是如此。”

彭城伯夫人又道:“再者呢。太子实力弱些,咱们本就靠着瞻基,可这瞻基从小是徐皇后养大的,不在你身边。他与瞻墉、瞻墡不同,跟你多少有些隔阂。所以瞻基的正妃要是你从小养大的,既是婆婆又是养母,情份自是不同,以后你也好辖制。就是拉下脸来骂一顿,她也得听。否则,若是换为那些侯门千金,恐怕你才立了规矩拿了婆婆的款,她们身后那些老勋戚们就得聒噪了。”

张妍心下越发感慨,不由连连点头:“还是母亲思虑深远。”

“当娘的,自是处处为了女儿打算,你如今可是万不能有丁点儿闪失。”说到此,彭城伯夫人看了看四下没人,压低声音:“圣上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让他们完婚?”

张妍:“还未下旨,只说让礼部先准备。可是前儿又听说皇上让人彻查若微的家世。娘,这里面会不会不妥?”

“能有什么事?女儿就放心吧!他家里的事情我最清楚了,虽说门第不高,但清白极了。他爹在永城为官,与你爹也曾是同僚,你爹说他官声不错”。彭城伯夫人十分笃定。

张妍:“既如此,便可放心了。前些日子,皇上总说为瞻基再挑几个人,女儿这心里还嘀咕着,别是有什么变故。”

“这倒也寻常”,彭城伯夫人神清淡然:“照理说像瞻基这么大,房里早该有几个人了。”

与母亲一番详谈后,张妍先前的不安便悉数散去,人也越发的平和恬静起来,孰料,乾清宫中已是风云骤变。

乾清宫。

朱棣手中拿着一幅画像,目光凌然,神情有些悲愤。画像里正是昔年的旧识董素素。

马云入内,一脸的小心,声音也是极为轻缓:“万岁爷,该传膳了!”

朱棣眼睛一瞪:“吃什么吃,这是要将朕气死才甘心!”

天子一语,总管太监马云与殿内的一众侍女、太监便立即跪了下去,大气也不敢喘。

朱棣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马云便让侍女、太监都退了下去,屏息侍立,神色紧然。

朱棣瞥了一眼马云,又看像画像:“这东西怎么得来的?”

马云斟酌着小心回应:“派出去的人每次去查她总不在家,就请画工找她家的邻居仔细描述,才得了这幅画像。”

朱棣听了更怒,不由咆哮:“找了这么多年,没想到就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你们究竟是怎么办差的?”

马云低着头,面色羞窘:“当年那董老爷膝下只有一个位女公子又以行医为生,所以咱们便按着这个线索去查。没料董老爷已改姓更名,现在叫做孙云璞,又把女婿孙敬之充做儿子,那董姑娘在外面自称孙夫人,素来不提娘家姓氏,所以咱们才被蒙混过去。”

朱棣龙目如炬:“当年若微入宫的时候,司礼监不是去查了家世、祖谱了吗?”

马云:“这家谱并没有做假,孙敬之生父正是孙云濮,与董老爷是同窗好友,洪武十六年孙云濮远赴朝鲜讲学一直未归,直到二十年后永乐元年才返家,之后就为孙敬之操办婚事。料想那个时候返家的就是董老爷,而真正的孙云濮要么还留在朝鲜,要么就是已然过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