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星河白鹭起【古代探案】(243)

作者:红摇 阅读记录

他知道这未必是真相,但自己没证据,任何辩解都没有意义,还会把方小杞和季杨扯进麻烦中,不如一人担着,于事态更加有利。

窦文带着迟小乙也跪在一边。窦文带着哭腔叩头:“圣上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都怪老奴从一开始自作主张,圣上莫要怪罪二公子!”

德宗帝倚在御座,手撑着额头,仿佛一通发作之后耗尽了力气。他摆了摆手:“窦爱卿,你隐瞒观音像的事,是为了天下安宁,也是为朕分忧。你独自承担,默默负重受累,朕怎么会怪你?”

沈星河闻言,不由抬头看了一眼窦文,目光既鄙夷,又佩服。

这个老狐狸,惯会黑白颠倒力挽狂澜,硬生生把过错扳成功劳。

沈星河来时,窦文早已抓住时机赶在前边,将圣宁寺四面观音的其中一面变成钟馗、以及梁木匠在木像中自尽的事,对德宗帝和盘托出,在御前痛哭,做尽自责请罪之态。

但是,了澄之死,被窦文说成:了澄自愿与邪像同焚,以自身佛骨净化邪物。

此时,窦文涕泪俱下:“梁木匠堕入邪道,此举为的是给天下泼晦气,给圣上添郁堵,让民心起祸乱!了澄大师大仁大义,决定舍身净化邪气。大师走前,老奴答应过他,哪怕犯下欺君瞒上之罪,老奴拼上老命,也得把事情瞒住,绝不能让梁木匠得逞!却不料,明蒲和尚竟是与梁木匠一伙的,分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老奴无能,自己实在应付不了了!老奴对不住圣上,也对不住了澄大师,老奴无颜苟活,求圣上赐死!”

德宗帝走下龙椅,亲手搀扶窦文:“窦爱卿何出此言?你对朕赤胆忠心,朕哪能不知?”

沈星河跪在一边看戏,嘴角露出冷笑。了澄自焚前,只见了一个人,就是明蒲。如今明蒲也死了,了澄是自愿自焚,还是被迫自焚,说不清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念头一闪。

难道,窦文料定了明蒲会死,死无对证,所以才有恃无恐?

明蒲自尽时的情景,已在他脑海里回闪无数遍——白不闻一时未收的银针,被明蒲拿来当自尽凶器。

窦文想让明蒲死,因为明蒲会说出窦文逼死了澄大师的真相。

钟馗也想让明蒲死,因为,明蒲很可能知道是谁在大雄宝殿下的神仙眼。

明蒲偏就迎合他们的心意,一再求死。

第一次在大雄宝殿被方小杞救下,没能死成。第二次把白不闻的银针弄到手,终于得逞。死亡是痛苦的,需要极大勇气。通常,人自尽时一次死不成,很难鼓起第二次勇气。

明蒲却做到了,死志可谓坚定不移。他曾有短暂清醒,清醒时分明是个怯弱的和尚,把银针插进自己心脏时却那般坚定。

那种勇气,真的只是神仙眼带来的吗?

还是,有人在推着他走上绝路?回想整个过程,最可疑的,就是留下银针的白不闻。

可是,说那是巧合,更加合理。因为,就算白不闻是故意留下了银针,人都有本能的求生意志,明蒲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白不闻如何能保证明蒲一定用银针自尽?

沈星河思索时,眼锋如刀片,逡巡在窦文的侧脸。

第192章 受刑

窦文不在意沈星河无礼的眼神,顺势看过来,老眼含泪,一副痛惜难当之状:

“今日百官宴,乃是一年之初吉隆盛事,偏偏圣宁寺又出事, 老奴想着,传出去未免让天下人议论些丧气话,便想把明蒲暂押,怎么也得把事情捂到明日再说,岂料沈大人办案心切,当众把人带走,民间想必已传言纷扬,也是在所难免。

明蒲在沈大人手中自尽,是明蒲堕入邪道的疯魔之举,虽然钟馗案的线索就此断了,再想办法查就是,还望圣上莫要怪罪沈大人。”

沈星河撇了撇嘴角。得了,老狐狸手中如端着一个盆,把祸水一盆盆泼过来。

德宗帝沉沉问道:“明蒲放火时,口中念的是那首钟馗歌谣?”

窦文还没答,沈星河便答了:“正是。微臣将他带至大理寺后,他也在反复地念。”

钟馗,是德宗帝心头之刺。

德宗帝脸色郁怒:“此事岂能一笔带过?沈星河,你行事莽撞草率,先前杀死四名嫌犯,朕已姑息你一次,原以为你能痛定思痛,改过自新!不料你再次玩忽职守,致嫌犯身亡!若让朕知道你与钟馗有牵连,朕不会顾及情面。”

德宗帝对沈星河一向宽和,鲜有地对他露出帝王之怒,徐徐道:“大理寺少卿,你先不必做了。去领二十廷杖,跟监察御史把事情交待清楚。”

沈星河似早有预料,没有分辩,只平静地自己摘下乌纱帽:“罪臣遵旨。”

上一篇:善男恶女 下一篇:和离后养崽日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