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阑记(474)
蒋钰默然,也吃了一杯。沉吟道:“钟蒨公阖府壮烈殉国的事,我也听祖辈说起过,心中甚是起敬。”
望着画像中人,又道:“我还听说,当年太祖皇帝对钟学士、马将军等人也是赞叹,南唐遗臣,也都得到礼遇,一些到汴京任职,一些不愿做官的,也由得他们回归故里……当时城破,太祖帝下令拨十万石粮食运至金陵,赈济灾民。如此帝王,可算得上是千古唯此一人了。如今几十年过去,当朝也换了,将军又何必一直耿耿于心。”
他这一番话说得十分恳切。李存忠似乎有些动容,忽又冷笑一声:“阁下说的固然有理,可惜你不是我。江南从皇室到百姓,一直过的好好的,不曾有犯赵宋。凭甚强取豪夺,据为己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呵呵……”
笑了两声,接着道:“一句话说尽天下的道理,就是恃强凌弱,弱肉强食。唐国主到了汴京,虽然太祖皇帝初时礼遇,后来赵二强夺小周后,如此羞辱还不够,最后仍下毒手杀害了。这些事,别人自可以不理会,我是他子孙后人,能不理会么?我虽幼小,也是男儿一腔热血,如何能放得下?换了是你,能放下么?”
蒋钰不答,默然了半晌,叹息一声。问允中道:“三弟,听了这么久,这些事你是怎么看的?”
允中没料到哥哥忽然问自己,摇了摇头,应道:“我不知道。”蒋钰道:“你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必顾虑。”
允中看了看李存忠,答道:“我真的不知道,各人立场不同,难说对错。我只是觉着,兵凶战危,两方争胜,难免生灵涂炭,伤及许多无辜的人。”
李存忠笑道:“还是允中兄弟慈悲心肠,奈何世间之事,说理容易,放下却难。大公子就不要为难他了。李大人让我来,本是要劝大公子与我们合作,不想你却劝开我了……”
略一迟疑,又道:“说实话,我对大公子没抱多大的希望。只明白说,要是不肯与我们共事,恐怕你兄弟二人有性命之危。但问大公子,如果事成之后共享富贵,你可肯么?”
蒋钰也笑了:“将军说的玩笑话!圣人有语,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蒋钰虽不才,自认是个君子,立于世间,俯仰无怍,此生足矣,生死又有何惧?蒋姓赵姓又有何分别?”
李存忠望空笑了两声:“蒋兄这话说的痛快,李悃实是佩服!白驹过隙,人寿几何?是人固有一死,人都道我李悃起兵举事,是为了将来做皇帝,哪知我一腔男子意气!我根本就没想过什么复国,早在金陵城破时,就已做好赴死的准备了。事成事败,又与我何干!”
蒋钰听他称呼改了,便道:“既是如此,就请李兄将我三弟放出去吧,他是文弱书生,又不会武功,又没功名在身,过往恩恩怨怨,与他没有半点干系。他若平安去了,蒋钰答应李兄不走,丈夫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李存忠笑道:“蒋兄莫怪,这事情我说了可不算。要依我,也决不会做出这等事来。我和秦助交好,和李孚却不是一路的。说白了,要称王称霸的人是他,不是我。这桩事里,我只是尽自己本分罢了,谁也保护不了,别说是允中兄弟,就算是我嫡亲的子侄,要是在战场上遇见了,也只能下手无情。”说毕又笑,笑声中尽是苍凉。
预知后事,且看下回。
第169章 (上)
【蒋含光城头托玉】
话说李存忠陪着蒋钰允中二人饮了数杯酒, 又说些过往的闲话,大战在即,三人却好像相识很久的朋友一般。看天色渐晚,李存忠起身告辞, 说道:“孙沔孙大人领兵舍了寿州, 往庐州来了。陆青兄弟随同, 我来时路上与他拼杀了一场。估摸一二日内就到了。”拱手作别而去。
这厢兄弟二人吃毕, 常发指挥兵卒收拾盘盏桌子,俱都往屋外去了。蒋钰仔细看了看允中, 问:“怎么样, 这两天你在哪儿,他们有没有难为你?”
允中摇头道:“没, 就在相邻院子里,饮食歇卧一应都周到的,就是不让我出门。”
蒋钰微笑说:“那就好。”招呼他到桌旁:“你来看看,这里竟有一幅王右军的字帖,也不知是什么时候的摹本, 很得其神。”
允中哪有心思, 走到跟前没作声。抬头看了看蒋钰, 唤道:“大哥”,禁不住眼里泛出泪来。
蒋钰暗自叹了口气,说道:“你不要担心,没事, 咱们一定有法子回去。”
允中闻言, 连连摇头道:“我不是担心, 也不是急着出去,我, 我只想让大哥快些离开,要不是为了我,你也不会到这里来,都是我没用,连累了大哥。”一面说着,眼泪就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