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府娇媳+番外(199)
谢知筠看向谢知行:“你记得,我们是一家人,有事情就同父亲商议,他能告诉你如何去做。”
谢知行愣了愣,他低头深思许久,才坚定点头:“我知道了。”
晚上卫戟回来家里,特地洗漱更衣,然后才去看谢知筠。
谢知筠已经好了,这几日其实是在静养,把之前失去的元气补回来。
卫戟回来的时候她正在做女红,卫戟仔细一看,还是在做袜子。
他不由笑了一声,走进屋来,伸手碰了碰她的额头。
谢知筠乖乖让他碰,然后才说:“昨日就好了,你不用担心。”
卫戟点点头,坐在了床边,安静看她做针线。
看了一会,卫戟才问:“阿行来过了?”
谢知筠点点头,同他简单说了八堂叔的事,然后便道:“阿行也长大了,懂事了许多,我倒是很放心。”
卫戟笑了起来。
他低下头,用额头碰了碰谢知筠的额头。
“他倒是不让人操心,只是有的人,”卫戟的语调带着缠绵的暖,“有的人却总是让人放不下心。”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章 小公爷真是体贴
等谢知筠好了,没过两日,她就又忙了起来。
八州中,位置偏北的临砚是南地比较有名的产棉地,每年七月上,北越和南陈的布商就会蜂拥而至,采买大批棉花回去过冬。
以往年来说, 这个时候的肃国公府就要开始准备棉银了。
因为到了冬日,要给将士们发放过冬的夹棉军服,需要提前采买大批量的棉花。
若是棉花不够,还要去大齐再买,这样不仅耗费更多,也不能保证一定能买到。
到了今年,卫苍和卫戟都不想再让南陈和北越随意采买棉花,所以想要整个吃下临砚的棉花,再拿棉花同南陈和北越交易。
这么做能保证西郊大营军士们的过冬棉服,也能保证八州百姓都有过冬棉衣,却对府中的营收有很大压力。
肃国公府并没有那么多钱。
这几日,一家人就在为这事忙碌。
谢知筠主要负责盘账,要把家中可以拿得出手的银两都算出来,然后再去商议后面的买棉事宜。
今日纪秀秀也跟着一起忙了。
加上崔季和卫宁淑,四人一起算了一个上午,最终的结果也不太理想。
谢知筠揉了揉眉心,看着手里的账册道:“这么算来,即便把家中的古玩字画拿来折现,也还差了六七成,这还是在棉价没涨的基础上算的。”
纪秀秀看了看她,又去看崔季, 有些欲言又止。
谢知筠微微松了一下眉头, 道:“秀秀, 怎么了?”
一起生活了这么久,也经常一起做事,彼此之间倒是熟稔不少。
纪秀秀听见她问, 犹豫片刻,还是道:“母亲,长嫂,我娘家那边……”
纪家肯定有钱,但也没有有钱到那个份上。
谢知筠想了想:“你的意思是,纪家大约能拿出剩下的六成?”
纪秀秀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若是都拿出来,我们下半年的活钱就要一笔掏空,生意不好做,估计是拿不出这么多的。”
谢知筠看向崔季,垂眸沉思片刻,道:“虽然纪家能拿出这么多银钱,可也不能让纪氏补这个亏空,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你家里也不能因为你,就把所有的活钱拿来填补,那后续的生意就不好做了。”
纪氏是商贾人家,是生意人, 生意人可不会做赔本买卖。
谢知筠看向崔季:“母亲,我看咱们往年的账册,除了咱们自己家出大头,各州府的权贵人家也要认缴一定数额的养军银。”
这笔钱不仅仅用来采买棉花,也用来采买军粮,织造兵器,医治士兵等等。
这么多年经营下来,西郊大营即便养着十数万精兵,各州府也有两万左右的州兵,但卫氏却到底没有被拖垮。
因为是举八州之力来供养士兵,所以比北越要轻松一些。
崔季便道:“正是如此,若是加上各家的养军银,我们大概还差四成。”
这四成就是往年卖给北越和南陈的棉花了。
谢知筠垂眸深思片刻,便道:“母亲,秀秀,我倒是有个想法。”
“剩下这六成棉银,由八州的权贵世家认缴,认缴之后,其中有四成我们可能会拿来售卖给北越,售卖所得的差价,就当成是他们的养军银。”
“其余多交的部分,等货款收到之后按数奉还。”
纪秀秀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她可是老行家了,一下就听出里面的门道。
“这个妙啊,”纪秀秀道,“只要能归还多认缴的养军银,这买卖稳赚不赔。最后可能因为这笔银子多赚的差价,少交很多养军银,这对于很多人家来说都是很大的一笔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