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郎贤妻(种田文)(46)
孙木青也点头说好:“就按娘说的办。”
其实从前王红英不养那么多家禽,还有另一层原因,便是手上的钱不够,家里不是这堵墙塌,就是那块瓦漏,叫人修补就得花钱,手上得的银子往往还没捂热就花了去,因此一直没有余钱去买多的家禽,儿孙绕膝,家禽满园,田广地丰,有大房子住一直是王红英惦记的好日子。
三人在集市逛了一会儿,看着要到晌午,肚子开始叽里咕噜,王红英从包袱里掏出几个煮熟的红薯,说找个水井喝几口井水,就着红薯垫吧一顿,早饭就是红薯,孙木青实在不想再吃,光是想想就觉得胃烧的慌,提议去吃排骨面。
说起那排骨面,也算是他跟小喜的一段缘分,小两口很有默契的相视一笑。
但是王红英有些舍不得:“算了,你俩吃我就爱吃那个。”
这话没人信,秦小喜挽着婆婆的胳膊:“这怎么能行。”
孙木青在一旁搭话:“全都去,吃一碗面也花不了多少钱,咱们辛辛苦苦做事做活儿,为了啥?不就为了过过好日子吃口香的,咱又不天天来,下一次馆子又怎么了?”
王红英吞了吞口水,那个排骨面她是听说过的,也路过过,闻那味道就知滋味很好,把心一横:“吃!”
到了面馆,孙木青叫了三碗排骨面,面还是原来的滋味,筋道的面条,奶白的骨汤,还有裹着厚厚酱汁的大肉排骨,一口啃下去,叫人满口肉香,秦小喜吃面先喝面汤,笑着问王红英:“滋味可好?”
王红英呼噜呼噜的吸着面条:“好着哩,今日算享福了。”
原以为娶了儿媳妇之后一家要勒紧裤腰带过活,咋还越过滋味越美了呢?王红英摇了摇头,心想还是从前自己目光短浅了,再或者小喜这丫头根本不是什么命硬克夫的,而是一个有福气的宝贝,再或者是他家木青福气命更硬,能合得住小喜的八字。
美美的吃完了面条,王红英又去面馆灶台前转悠了两次,想要瞧瞧人家是怎么煮面条的,回去她也煮一煮,让家人能常吃上这好味的面,那面馆的老板倒是不避讳,乐呵呵的和王红英分享秘诀,做面条的面团要揉的好,这个面才劲道,王红英心想,不就是些白案功夫,她做了多年的饭,有经验。
但更重要的其实是配料,煮面的汤是加了大棒骨熬的高汤,那大肉排骨则加了大料卤,耗时耗力,也费油费柴,自己在家煮十分麻烦,但是王红英还是记下了,往后有机会可以试试。
但一家人没有想到,偶然下次馆子就叫村里人瞧见了。
傍晚时分,一家子走路回村,孙木青走在最前头,提着装猪的笼子,另外一只手提了两只大母鸡,王红英则提着鸡崽和公鸡,还有两只鸭走在后面,秦小喜怀里抱着一堆麻线棉线,一家三口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满载而归,有说有笑的高兴极了。
王红英哼起了很久不唱的小曲儿,那曲子秦小喜也会唱,时不时的和婆婆和音,倒是欢快。
但人还没进村,有关他们三个去下馆子的消息,就流传开来,再加上他们一次买了那么多的东西,有关他们家的传言越发没谱,高凤莲在心里一通盘算,孙木青家里就那一亩三分田,没有什么私产,打家具办酒席的钱都来路不明,还买猪下馆子,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那钱不是他家的,是迎进门的媳妇秦小喜的。
旋即,高凤莲恍然大悟,难怪王红英那么精明一个人人,愿意娶个丧门星进门,原来是盯上人家的钱了。
另外有一人在旁边疑惑地说:“不对,秦小喜那丫头若真带了那么多的嫁妆,不早就嫁出去了,还能轮到孙木青?”
高凤莲压低了嗓门说:“这里头还有隐情的,秦小喜的亲娘已经不在了,现在家里的那个是后娘,要我说呀,一定是秦小喜的亲娘给她留了不少嫁妆,秦小喜没有同家里人说,直接带到了婆家。”
“哎呦,这样说来,秦小喜那丫头也不简单呢,身边有钱不留给娘家,反倒带到婆家来给人家花,这不是吃里扒外嘛。”
高凤英终于说了句公道话:“这怎么能叫吃里扒外,她现在嫁到了孙家,就是孙家的人,估娘家才是胳膊肘往外拐,何况听说她后娘对她是不好的,刻薄的要命,就为这个,她也不会顾娘家。”
这些乱七八糟的传闻后来也传到了王红英的耳朵里,但她暂时没有功夫理会,家里添了两只猪,添了一堆鸡鸭,她忙着安置那些小东西,又高兴又忙碌,才没工夫和外头那些闲人嚼嘴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