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儿(521)
余范这个时候就没有再说什么了,只说自己要回去再考虑考虑...毕竟这不是什么小事。
许盈这才没再劝——他当然听得懂话,这个时候再说‘考虑’就不是真的‘考虑’,只不过是一个固定的流程,就像大臣劝开国皇帝进皇帝位时中间总有一个三请三让的过程。真的直接就上,那就显得太急不可耐了。
读书人的矜持还是要有的。
劝好了余先生这里,许盈私下又找虞恕说了这件事:“此事县尉如今也知道了,不过此事光靠余先生一人恐怕支撑不起来。余先生到时还能联络一些过去的同窗来共同担任书院的夫子,我也能寻来一些人...但这些都是负责文教之人。而一间书院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别的要注意。”
为什么在虞恕知道这件事之后,还要私底下找他商量?就在于这里了。一所学校,或者说宋朝时臻至巅峰的古代书院,其中除了学生和老师,总是需要一些人来负责行政和后勤工作的。
这方面,许盈需要一个地头蛇来帮忙...许盈很看重书院的事,这个人必须是信得过的。而相较于其他人,虞恕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许盈交代的这件事,虞恕当成是头等大事来对待!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现在一心将许盈当成是自己的进身之阶,想要成为得到许盈扶持的‘自己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巧宗儿,就是不想讨好许盈,他也会想办这件事。
‘教化’一直是官员最重要的政绩,也是最王道的政绩之一!相较于其他政绩吃力不讨好,又或者成本高,‘教化’可以说得上是惠而不费...当然了,如果只是想要搞搞政绩,教化是很容易做的
。但如果是真正的教化,那又是千难万难了,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可不是说说的。
许盈显然是个认真的人,这样大张旗鼓地搞这件事,事情必然小不了!说不定就是一场盛会!而如果参与到这种教化盛会中,哪怕是作为协助者,也能吃到不少红利!像余范之流,自然可以获得士林名望,而他就可以获得政治资源!
唯一的问题是,许盈并没有大搞地方官学,而是选择了私学...如果是官学的话,自然更适合他这样的官员捞政绩,而且也名正言顺一些。
在许盈的授意之下,虞恕很快将许盈要支持办一家大书院的事传了出去。而这件事不出意料的引起了县中上下关注,还在筹备阶段,就已经有很多人特意来向虞恕打听这件事了,其中就包括和他交好的柴雄。
柴雄代表的是柴氏。
“真有此等事?”柴雄见到虞恕就迫不及待地问了这个问题,得到虞恕的肯定之后他露出有些激动的表情:“我柴氏愿意为此事添柴!”
虞恕:???
虞恕并不奇怪柴氏会想要帮忙,但没有想到他们会这样不矜持,开门见山就要撒币——对于地方豪强来说,地方就是根本!所以他们往往很矛盾,既要通过压榨本乡来维持自身的荣华富贵,又想要像世家大族一样造福乡里,得个好名声。
世家大族不管在外是什么吃相,但在自己乡里是很注意经营名声的。而他们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因为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名声本来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地方豪强有个贪酷、刻薄乡里的名声没什么,但世家大族却沾不得这些。
二是世家大族传承不知多少代,早就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相比起来,他们就算不压榨乡里,也可以在经济上保持超然地位。
可即使是没有余地考虑乡里名声的地方豪强,心里也不见得真的就乐意如此。只要不是心理扭曲的人,谁不想要好名声?地方豪强也希望乡亲们能说自己的好话(不管自己做了什么),为此他们本来就会偶尔‘回馈乡里’,施加一些小恩小惠。
只不过这样做的效果就见仁见智了。
相比起之前做的那些,投资在教育上绝对是地方豪强改变
名声的最好途径!不过投资教育是件好事,可考虑到此时的社会大环境,根本不能指望一座书院就惠及到多少普通人。而对于柴氏为首的长城县豪强来说,地方上的普通百姓估计还是骂他们的占绝大多数。
不过他们也不在乎,只要能在教育业做些事,到时候受益的都是读书人!相较于普通人,读书人不管贫富,在古代社会都是比较能发声的群体!这一点在如今这年月里则更加明显。
只要地方上的读书人保持不说坏话的程度,柴氏这些人家在舆论上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只不过就算想到了这一点,靠地方豪强自己也办不来这件事——地方豪强的名声不好,在士林也没有什么人脉,而现在的读书人又普遍讲究一个‘气节’‘风骨’!真要是地方豪强主导的教育产业,别说是招生了,怕是临像样的老师都请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