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流放:边关基建全靠捡(278)
约莫见到晨光透进窗户纸,薛永安,起身,理了理未曾换下的衣裳,迈步走出屋子。
这会儿大家都还睡着,昨儿忙活的太累,吃的又太迟,公鸡留在村里,没有打鸣声提醒,谁也不愿离开梦乡。
他默默去后院打井水,填进灶房外的水缸里。
等再要返身去打水时,院里已多出一人。
“我来吧。”
杨一伸出手,薛永安也不推辞,把水桶递给他。
这人武功不比自己差,院里稍有点动静都瞒不过他。
也正是有老杨在,薛永安才能安心留在县城,不然,哪怕苏苏说破天,他也不会去当那劳什子县令。
转过头去烧热水。
烧完热水又去煮粥,把昨天剩的几个馒头,切一切,裹上蛋液煎了。
直到身后响起熟悉的声音,薛永安才停手。
“起的这么早,莫不是认床?还是说,枕边无人,不习惯?”
小姑娘站在灶房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笑容促狭。
“恩,枕边缺你。”
少年眸中满是宠溺,把牙刷递给她,又积极地拿起铜盆打洗脸水。
半宿难安,便在顷刻间化为踏实。
心里猛地生出一个念头。
两世为人,许就是为了在奈何桥边遇见她吧。
“你别这样,搞得好像我已经嫁人……”
沈春行有点不习惯,含着牙刷嘟囔。
“他这可不像是娶媳妇,明明是倒插门……”
王有才揉着眼睛走出来,后头跟着老宋。
俩人没分房。
反正当鬼也不怕睡眠不足,且能抵足长谈。
时间不够用啊。
距离老王返回地府,也就剩不足三个月。
“这换了新宅子,炕还烧不烧?烧的话要抓点紧,冬天离着可就不远了。
还有养猪厂,鸡厂,鸭厂……也不是随便去几个人就能弄起来,还是要科学饲养啊,回头我把这方面知识都写下来,你找几个识字的去打理。
恩,最好再找几个年轻点的小伙,跟我学学烧陶,总不能我一走,这门营生就不要了吧?”
饭桌上,王有才絮絮叨叨地交代。
老宋附和:“要不咱俩干脆还是回村里折腾去吧?万一后面来的人没这方面专家,琉璃折腾一半没下文,得多闹心啊。”
沈春行一愣,算算日子,默然半晌,犹豫着开口:“要不我找老何开开后门,让你再多留些时日?”
老王摆摆手:“别!那我在这儿多留……老家的人就得晚一点出来,还是别让上面难做。”
因着大伙儿都在,几人没敢说得太明白。
“老王要走啊?”刁氏听了半天,总算听明白,不由纳闷看向薛永安,“小薛啊,你从哪请的人,管的这么严,咋还不给多住段日子啊?”
当初地府来人时,皆以薛永安名义,称是请来教村民致富。
如今确实办到。
毕竟相处了大半年,老太太已经习惯了这一大家子,猛然想起,他们原是要离开的,多少有些不舍。
薛永安看了眼沈春行,斟酌着答:“从京城里请的,王老爷子身居要职,除了咱们这儿,还得去别处造福乡里。”
刁氏傻眼了:“身居要职?咋,老王还是个当官儿的啊?”
她诧异地转过头问林波波:“你也身居要职啊?”
林波波淡定地用勺子划拉粥,“我是妹妹从大马路上捡回来的,她没跟您交代吗?”
“……”
刁氏仔细回想了下。
还真是!
习惯了孙女往家里带人,后来就没咋询问。
一听说是“捡”来的,刁氏就没了多问的兴趣。
反正孙女就那臭毛病呗。
老太太吧嗒了两口粥,遗憾地叹气:“既然是有正事,那我就不多留了,要是什么时候得空,记得再来家里坐坐。”
王有才笑眯眯地答应:“好说好说……”
其实大伙儿都知道,此一别,今生再难相见。
连刁氏都是这么认为的。
哪个正常人,没事儿会从京城跑来北境?
她寻思着,估摸是沾了小薛的光,有人要给他挣功绩哩,如今铺好路,自然是要离开,没个什么要紧事,应是不会再来了。
沈家的饭桌上向来是欢快的,唯独今天例外,气氛显得有些低迷。
牛春华全程板着脸,吃了一碗粥,丢下碗就走。
她是为着老王才抢来这个机会,如今心里的话还未有机会道出,那冤家便又要逃走,难免感到委屈。
心说,自个儿就那么讨人厌吗?
老宋冲老王挤眉弄眼,老王连连摇头叹气。
沈春行懒得看他们打哑迷,招呼一声,随着薛永安去县衙。
陈嬷嬷既然醒了,自是要去瞧瞧的。
“不用我跟着吗?”常大夫在后面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