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流放:边关基建全靠捡(152)
对于李氏的遭遇,她并不同情,可心里也无甚快慰。
老人一生为子女,最后却落得万人嫌的下场,可笑又可悲。
然而这终究是旁人的家事,听过就算了,刁氏没有被糊弄住,谨慎问道:“就算如此,也不该回赠如此重的礼吧?咱家就是个庄稼户,这啥笔墨纸砚,要来何用?”
虽然几个孩子都在识字,可外人并不该知。
这份礼来得莫名其妙。
沈春行扫了眼墙角,答非所问:“既然家里有,这份便拿给吴庆用吧,他也该到好好读书的年纪了,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考取功名。”
从他们说话起,吴敏便知趣地走开,陪着俩小子一起捉蚂蚱。
刁氏皱着眉思索片刻,心中一动,缓缓点头:“理该如此。”
蒋老爷子戎马半生,在北境有旧,并不奇怪。可惜这些人猜错了方向,把好处扣到自家头上。
索性沈家并非贪婪之人,既受着,便好好护住吴家姐弟,也不算没了良心。
倒是另一件事,更让刁氏为之感慨:“当日,兰丫头只砍了李婆子的一只手,我还暗地里可惜过,以为她心太软,何曾想……你说,她莫不是早猜到会如此?”
自家人知自家事。
李氏强势了半辈子,平日里没少磋磨儿媳,等到她垮了,难免会受到苛待,李氏那两个儿子教养的呀,都非善类。
这黄连啊,合该她自己吃。
想到那个断臂后,仍手持木簪护在自家老爹身后的姑娘,沈春行眼眸暗了暗,轻声哼道:“猜不猜到,不都那么回事儿。奶你别看李婆子眼下活着像受罪,她自个儿未必不情愿。”
刁氏撇撇嘴:“兰丫头当年失了一臂,还不是往鬼门关走过几遭?就这,没等人伤好,那老虔婆便忙不迭将她嫁出去,生怕晚一步会担上副棺材似的!兰丫头能活到如今,全是老天爷开眼,替她寻了个好男人!”
“我有工夫可怜那老虔婆,不如担心担心兰丫头,也不知他二人过得如何……”
杨瘸子虽身有残疾,年纪也偏大,但从其行为可以看出,乃是真心疼爱媳妇。
乱世中,能有一份相互扶持的感情,实属难得。
只可惜造化弄人。
俩人先是因水灾逃难到北境,为着生计不得已加入匪窝。茶馆一役,流犯有了归降的机会,他们却因与李家的仇怨,毅然背负罪名离去。
天大地大,也不知何处才是二人的容身处……
“兰姐命硬着,连地府都不肯收她,人间又岂能阻她去路?缘分到了,自会有碰面的机会。”沈春行笑着岔开话题,“咱还是先来说点正事吧。”
来到此,便是奉命种田,没有什么能比春耕更为重要。
刁氏精神一震,喋喋不休起来:“你还知正事啊!一走好些天,我还以为你要把这烂摊子扔给我!”
“怎么是烂摊子?”
王有才听了半天八卦,也磕了半天瓜子。
连带着外形儒雅的老宋,都蹲到门槛前,捧着茶壶吨吨灌水。
沈春行瞄了他们好几眼,心说也不给自己吃点……就见着俩人不满地站起身。
第112章 白事
“地里的菜都收完,腌上了,如今只等窑炉垒好,便可烧制陶罐分装封坛,春丫头在不在,咱都能挣钱!”
刁氏瞥眼王有才,心里还是没底,“话是这么说,往哪儿卖,还是个问题,别最后都砸手里。”
酱菜封坛后虽能久放,可北境就这么大,又多是穷苦百姓,她对这笔生意,远没有在外时表现的那般自信。
听完几人的讲述,沈春行略一思索,问道:“乡亲们都同意了由沈家往外售卖酱菜?”
说起这个,刁氏面露得意:“那白花花的银子拿到手,谁还能说出个不字?我瞧他们,恨不得跟咱家绑在一起!如今你说啥,他们都会当圣旨!”
这事儿说来也巧。
正月十五后,附近的庙会彻底散了,大伙儿守在家里数钱,在发现扣除掉沈家的赊账后,仍能给自家余下近一两银子,他们心头火热啊。
要知道,省着点用,这一两银子,几乎就是一年的嚼用。而如今只花了区区十天便赚到!放在以前,在伯爵府中当差时,也万不敢想啊。
于是,当从刁氏口中得知,春丫头有意卖酱菜,他们二话没说,上赶着要掺一脚!
也就是这时候,老宋来了。
他跟老王经验丰富啊,别说是酱菜,酱大骨都能给你整出花来!也就没等沈春行回来,直接带着大伙儿开干。
所谓的窑炉,亦是在讨论中搭起。
往外运酱菜,少不得要考虑封存的问题,老头不放心附近的工艺啊,想着自己烧,既省钱,还能给大伙儿多寻一门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