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85)
“原来这位就是九原太守之女。”吴王李恪先是打量了苏荷一番,随后礼貌的拱手行礼。
“这位便是我与你提到过的兄长,吴王李恪。”李忱介绍道。
苏荷抬头,眼前这人就是被父亲抢去结发妻子的皇子,今日见到真人她便明白了,张贵妃因何而愤怒,比起那年过甲子,老态龙钟的皇帝,无论是雍王李忱,还是吴王李恪,都要胜出老皇帝太多。
不过,苏荷对他的印象并没有因为他的礼貌而改变,为了自保而抛出妻子,在苏荷眼里,只是一个贪生怕死,怯懦之人而已。
“见过吴王。”苏荷福身道。
“苏娘子不必多礼。”李恪道,“既然现在十三郎有苏娘子相陪,那我就先行一步了。”
李忱点头,随后又凑拢苏荷与她说道:“那位就是周王了。”
苏荷撇过头,顺着李忱说的方向望去,只见周王身侧还有一个妙龄女子,二人相谈甚欢。
“长得也还算一表人才…”就在苏荷评价周王时。
身后响起了熟悉的呼唤,“十三郎。”
“阿姊。”李忱应道。
今日的孝真公主,穿着钗冠礼服,身份一眼便能认出。
“呀,我们家十三郎,还带着内人来了呢。”孝真公主走近调侃道。
待人走近,苏荷福身赔罪,“苏荷见过公主,上次在酒楼前误会冲撞了公主,还请公主恕罪。”
孝真公主看着苏荷,笑眯眯道:“拿得起放得下,是个好孩子。”随后从发髻上拔出一支漂亮的金簪,走上前,簪在了苏荷的头上,“认真打扮一番,也是个美人胚子呢。”
“三娘,十三,你们在这儿做什么呢?”从太极宫赶来的太子走上前说道。
李忱遂叉手行礼道:“殿下。”
听到李忱喊出的称谓,以及来人腰间的玉带,苏荷知道,眼前这个近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就是当今的皇太子李怏,“苏荷,见过太子殿下。”
李怏带着良娣王氏与长子李淑,王良娣遂与李淑同向李忱行礼,“见过王叔。”
“姑母。”长平王又向苏荷身侧的孝真公主行礼。
孝真公主却径直走向了太子,“阿兄来得稍晚了一些,七郎都已经进去了。”
“七娘,这是太子的长子,长平王。”李忱与之介绍道。
苏荷看着这个与自己以及李忱年岁相仿的少年郎,的确比起那周王,似乎要更加清秀与干净。
她又侧头看了一眼李忱,似乎有同一种感觉,但是长平王李淑更加英气,从他行叉手礼露出的手指上也能看到,那是因常年握剑而生的厚茧,李淑身上比李忱少了些读书人的气息,但有一股难以驯服的桀骜。
“王叔…”
“这是你日后的叔母。”李忱道。
“见过叔母。”长平王行礼道,但他的心思似乎不在这边。
“玉真长公主到!”宦官声音传入。
玉真长公主李元元,身着道服踏进花萼楼,体态轻盈,肌肤饱满,丝毫看不出有六十岁的高龄。
“哎呀呀,你们这群小家伙怎么都在这儿不进去呢?”玉真长公主为人随和,眉开眼笑的踏入庭院。
“见过姑母。”众人一并行礼。
“姑祖母。”
“是淑淑啊。”玉真长公主撇向众人,“哎呀,小十三也在这儿呢。”
玉真长公主似乎对李忱与李淑最要好,她先是捏了捏李淑的脸蛋,随口又凑到李忱身侧,“小十三最近可按时泡了药浴?”
李忱从玉真长公主的双手中挣脱出来,那白皙的脸蛋都红了两片,连忙点头回道:“姑母的叮嘱,十三不敢忘。”
老太太的举动将苏荷都吓了一番,孝真公主遂拍了拍她的手,小声说道:“姑母就是这样,对长得好看的儿孙极为疼爱。”
“那就好那就好,”玉真长公主笑眯眯说道,“启玄子那老头若是敢骗我,看我不一把火烧了他的破观。”
“姑母,该进去了。”李忱提醒道。
“好好好。”撇头间,玉真长公主终于发现了一个陌生的面孔,“这位小娘子,怎么以前没见过。”
李忱推着轮车,在众人跟前握住了苏荷的手,“姑母,她就是苏荷。”
玉真长公主走上前,仔细的打量着苏荷,旋即转头看向太子,“老大。”
太子一惊,面对突然逼近的老太太,心里紧张的,连说都说不顺畅了,“姑…姑母。”
“眼光不错嘛!”玉真长公主笑呵呵的拍着太子,“难得啊。”
“谢姑母夸赞。”太子虚惊一场,抬手擦了擦冷汗道。
苏荷从这群人中对玉真长公主的态度,大概猜到了老太太在宫中的地位,作为皇帝的同胞妹妹,玉真长公主行事极为不按常理与规矩,一直以来都随心所欲的生活着。
“我听说那赐婚的诏书都下了好几个月了。”玉真长公主又问道,“怎么还没有大婚的动静?”
“姑母,十三郎的婚事,要在侄儿之后。”周王带着崔灵儿走入人群,“见过太子殿下,姑母。”
“见过殿下,长公主,大王,公主。”崔灵儿福身道。
“呀,是乖郎小恬恬来了。”玉真公主看着周王笑眯眯道。
姑母的话让周王面红耳赤,皇帝诸子中,就数周王最是乖巧,所以玉真长公主才给了他取了个乖郎的称呼。
“国朝礼制,长幼有序,十三郎的大婚,会在恬与灵儿成婚之后。”周王说道。
玉真长公主看了一眼崔灵儿,“嗯,不错,是个好人家的娘子。”随后她又与崔灵儿说道:“以后,他若是不开心又或是如何了,你便拿糖哄他,准管用。”
崔灵儿点头,“谢公主提点,周王喜欢美食,”她侧头看了一眼周王,这些天的年节,周王几乎带她逛遍了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去的,无外乎都是一些美食地带,遂脸红道:“妾已经见识过了。”
“走吧,一起进去,看看今年在花萼楼举行的夜宴,有何不同。”玉真长公主道。
“喏。”
作者有话说:
老太太挺可爱
唐朝有些人家的女儿入道是为了借这个身份躲避婚配,不是真的想入道,像这些个公主,都借这个名义养了不少人。
第64章 长恨歌(十八)
按制, 朝会大典与祭祀,皆用最高规格的太常雅乐,而宫廷庆宴, 则用教坊俗乐。
花萼楼内, 有宫女数百,打扮得花枝招展, 每逢宫宴,最忙碌的机构, 莫过于殿中省的尚食局,此次宫宴设于兴庆宫内,司膳司的人马便移到了兴庆宫的厨房中, 厨房外候着负责宴会上菜的宫人与宦官。
亮如白昼的夜晚, 熏烟从兴庆坊飘出,宫宴所耗酒食巨大, 因此那滚滚浓烟极容易辨别。
上元之夜,宫中有宫中的盛宴,而民间也有自己的热闹。
许贺子的出现, 带动了上元节的气氛, 将热闹推向了高潮, 无数仕女听到消息,皆从家中走出, 想要一睹芳华。
东市与西氏, 各楼之间绑着三彩系带,系带下挂满了花灯, 灯笼上绘着阖家团圆的水墨丹青, 还有的灯笼上写着灯谜, 设下奖赏, 是店家拿来招揽顾客之用。
除了东西两市,坊内的热闹也并不逊色,最热闹的里坊莫过于崇仁与长乐二坊,其中,一些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墨客,皆聚集于长乐坊,吃酒赋诗。
大唐实行榷酤之政,官府把控着酒的销售,而能取得榷酤与官府合作,对账分成的大酒楼,整个长安城都屈指可数,这些酒楼大多都集中于长乐坊。
而一些小的酒楼则会向官府购买榷曲,自行酿酒售卖,每年上元节,长乐坊都会新出美酒,引得无数文人哄抢。
酒楼前,一戴假面之人从人群中挤出,手中还拿着一壶酒,“王兄。”
便服装扮的京兆尹王瑞看着邢载手中的酒,“你怎真去与他们抢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