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起长安(323)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今日本该是正旦大朝,然而陛下突然驾崩,北唐国境诸邦虎视眈眈。”孝真公主道,“只有确立的嗣君,才能防止大乱。”

“雍王已经奉诏进京了。”有大臣说道。

“雍王手中有陛下的遗诏。”还有大臣从中说道。

此话引来了群臣的议论,“陛下是朔方军以及雍王辅佐登基的,陛下会给雍王遗诏,也在情理之中。”

“不如等雍王入宫后,再做商议吧。”

对于风向的突然改变,孝真公主恼火的看着崔裕,“雍王是崔相的亲外甥,崔相拖延时间,莫不是为了等雍王到来,好扶持雍王吧。”

崔裕没有说话,但孝真公主知道,百官之中,尤其是武将,受镇北王恩惠的并不少。

虽然李怏和李淑两朝都是文官当道,但在动乱时,武将的作用明显要大于文官。

不过孝真公主已经进入大明宫的途中,安排了数批杀手阻拦以及暗杀,大臣的话,让他们多了一条,抢夺遗诏。

原本繁华的长安城,因为孝真公主所安排的刺客,瞬间变得混乱不堪。

尽管有金吾卫与神策军的接应,饭李忱还是被困在了长安城内的街巷中。

苏荷带着仅有的人马保护李忱冲破重重阻拦,然而埋伏的刺客实在太多,护卫几乎损失殆尽。

在混乱的打斗中,李忱手中的遗诏也被抢夺,仅以身免。

“快!”

就在苏荷与李忱身陷囹圄时,一支金吾卫赶了过来。

“下官乃左金吾卫大将军吴叙,奉大行皇帝遗命,护送雍王登基。”

李忱看着吴叙,她不顾危险飞奔入城,便是为了见李淑最后一面,听到吴叙的话,李忱瞬间湿红了双眼,“你说什么,大行皇帝?”

“早在很久之前,陛下的身体就不行了,他是为了您,才撑到今天的。”吴叙说完,擦逝掉泪水,便将雍王扶上了马车,“大王快些走吧,下官来断后。”

李淑就好像事先预测到了一般,入宫的路上吴叙安排了三辆马车,分三路向宫城进发。

刺客们不知那一辆车上坐着李忱,所以只能分三路伏杀。

最终有两辆马车顺利抵达丹凤门,进入丹凤门,李忱也就进入了安全的地方。

作者有话说:

无法做评价,孝真是因为仇恨,主要是她亲眼见到母族被灭,这不单单是老皇帝一个人做的,还有那群宗室,所以她讨厌姓李的所有人。

她其实也了解李淑,同样李淑也很了解她,李淑虽然恋爱脑,但是有底线。

李淑知道孝真赢,会死很多人,包括李忱。

要是李淑能无条件支持孝真做任何事,就不会有自己的悲剧。

第239章 风定长安(十三)

李忱为保命便将遗诏丢出, 那些刺客为争功,果然都去争抢。

吴叙得知后,当即带兵去抢夺, 刺客们便对遗诏更加确信, 最终,李忱平安抵达大明宫前。

丹凤门前, 空手回来的吴叙自责道:“下官无能。”

李忱摇头,“那本就是一张空纸, 小淑给我保命用的。”

刺客争夺遗诏,才为李忱在重重包围下争取了生机,吴叙赶来的也刚刚好。

“大王, 入宫吧。”吴叙叉手道, “下官还有一些事要去办。”

苏荷推着李忱进入大明宫,龙首渠畔的使者熙熙攘攘。

当禁军护着李忱踏入宣政殿时, 孝真公主的眼里只剩下了愤怒。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她觉得自己的疑心与防备,都没有错, 错的是自己不够狠心。

不过好在察事厅报来的一则消息让孝真公主得意了起来。

“诸公说雍王有遗诏, 那么敢问雍王, 遗诏呢?”孝真公主问道。

李忱平息了一口气,指着殿外负伤的一众禁军与自己身上的血迹, “寡人入京朝见, 却在长安城内遭遇了大批刺客,其狠厉, 招招致命, 若非左右忠心护卫, 寡人怕是无法活着来到此处。”

李忱的话一初, 引得众人议论纷纷,“天子脚下,何人胆敢刺王杀驾,真是胆大包天。”

群臣们大多都是指责刺客,但他们心里很清楚,敢这样做的,没有别人。

“刺客固然可恶,但如今要紧的是嗣君的确立,如果雍王没有遗诏,那么就要请诸臣在李瀚与李温之间做抉择了。”孝真公主道。

“寡人的确是没有遗诏。”李忱说道,“就算我拿出了遗诏,大长公主也是不会认可的吧。”

孝真公主看着李忱,知道其一向足智多谋,于是回道:“如果是真的遗诏,那么自然无话可说,可如果是伪造的,难道也要认可吗。”

“你远在朔方,陛下未曾派人出京,又何来遗诏。”孝真公主又道,“我看,是这朝中有你的党羽,想要扶持你,篡权夺位。”

“究竟是谁想要篡权夺位,我想大长公主心里应该清楚。”李忱说道,“李瀚年幼,为你所抱养,你怕群臣不答应,又挟持了舒王的生母。”

“什么?”群臣大惊,“孝真大长公主竟挟持了舒王的生母。”

“一派胡言!”孝真公主怒道。

“如果诸位不信,可去吴昭仪出居的道观,看看吴昭仪是否还在。”李忱说道。

舒王母子并不得宠,又受王皇后排挤,母子两在内廷相依为命,故而感情十分深厚。

一向懦弱的李温,听到雍王的话,当即扑通一声跪下,“我母亲就在孝真姑母手中,请王叔,救救我母亲。”

舒王的忽然倒戈,引起了孝真公主的不悦。

“可是不管怎么说,就算陛下没有子嗣,也轮不到雍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雍王只是大行皇帝的叔叔而已。”孝真公主说道。

李忱说道,“你知道陛下为何召我入京吗,我不能让你的野心,祸害了整个国家。”

李忱的话更加激怒了孝真,她差点破口大骂,但为了稳住局面,她最终还是忍住了。

“祸害?”孝真公主一副无辜的模样,“拥立嗣君,稳定局面,也是祸害吗,李忱,你口口声声说不会谋划什么,却拥兵割据一方,你与那些虚伪的伪君子又有何区别。”

除了随妻子回到朔方可以保住性命外,李忱明白,无论在何处,孝真公主都不会放过自己。

明明是当权者不仁在先,而今竟堂而皇之指责自己不义。

李忱看着孝真公主,从前,她对于这位阿姊的遭遇,也曾悲悯过,然而渐渐的,她却发现,孝真公主早已经被仇恨吞噬。

李淑的死,也让李忱彻底改变了对孝真公主的看法,但当着群臣的面,李忱并没有将死因说出来。

“你要杀了多少人,才肯善罢甘休?”李忱红着双眼质问道,“今日是正旦,可长安城内却是血流成河。”

“今日,我就要以叔叔的身份争上一争。”李忱的目光忽然变得十分坚定。

这让本就心虚的孝真公主内心一颤,她从未正面敌对过李忱,因为她知道李忱的厉害。

“你凭什么?”孝真公主质问道。

“凭寡人是道宗之子。”李忱说道。

听到李忱的话,孝真公主大笑了起来,“道宗宠信妖妃,丢失两京,差点致使北唐灭国,你有什么资格以道宗之子来争权。”

孝真公主一番贬低自己父亲的话,引起了群臣的不满,“大长公主,你身为道宗之女,竟如此不敬。”

这群被思想束缚的儒生,纷纷指责孝真公主的忤逆之言。

“道宗晚年虽然昏聩,但也开创了万国来朝的盛世。”

群臣的态度,是孝真所没有想到的,统治者利用思想驭人,以达到专治的目的,这是作为皇子,李忱自小受到的教育,她虽厌恶,却也不得不承认十分有效。

孝真公主再次沉住了气,她看着不顺眼的群臣,“大行皇帝已经选定嗣君,诸公要因为雍王的出现,而忤逆于大行皇帝吗?”

“这个人,一无遗命,二没有奉诏,却带边军进入京师,现在又说出要夺位这种话,难道不是谋逆吗?”孝真公主又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