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220)
苏荷走后,苏仪的心腹大将从屏风后走出,“大帅。”
苏仪呆坐在椅子上,“我昔日观雍王,有君子仁人之风,因此我本是希望我的女儿,能够左右于他,却没有想到,事情与我想的恰恰相反。”
“正因为是君子,所以王妃才付以真情,末将相信,以王妃的聪慧,必然有她的道理。”李光必说道。
“帝王家,哪有什么真情。”苏仪说道,“况且,你我都是男人,这些道理,不会不明白的。”
--------------------------------
——长安——
“潼关紧急军情,潼关紧急军情。”
“潼关失守!潼关失守!”
哥舒撼兵败灵宝,紧接着潼关失守,朝廷收到消息后,立即派兵增援,然六月九日晚,哥舒撼被俘,长安与潼关的消息也被切断,迟迟收不到消息的皇帝开始心生恐惧,一夜未眠,于次日即召集宰相商讨对策。
“潼关遭遇敌袭,派出去的人马也与音信,眼下该如何是好。”皇帝满脸憔悴的坐在龙椅上。
宰相们一个个的低着头,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右相张国忠旋即起身奏道:“陛下,哥舒撼二十万大军都败了,潼关岂能守住,潼关若失守,长安则危矣,颍王入蜀时,曾带去了物资储备,以备后患,如今潼关即将失守,长安无险可守,不如退往蜀中,以山川为险,再命各地人马救驾,收复山河。”
皇帝低沉着脸,因为自开国以来,北唐的君王,从没有抛弃都城逃走的先例,自古以来,这都是亡国之君的作为。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了吗?”皇帝问道。
“朝廷的兵马都被叛军限制在外,长安现在已是孤立无援。”张国忠道。
皇帝开始有些懊悔催促哥舒撼出兵,导致今日的局面,“那就这样吧,幸蜀之事,不要声张。”
“喏。”
皇帝欲逃往蜀中之事,便只有近侍宰相知晓,而百官与长安百姓,还不知道此刻的大唐皇帝,已经开始准备弃城奔逃了。
翌日,张国忠于朝堂之上召集百官,只字不提幸蜀之事,他面露惶恐,神情悲伤的询问御敌对策,“眼下潼关已经失守了,朔方军在河北,可有人有御敌之法?”
见百官纷纷埋头不说话,张国忠便说道:“十年前就有人向圣人上奏陆善将会造反,十年了,圣人却从不相信,自从我担任宰相,无不时刻上奏提醒,可事情还是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这不是宰相的过错。”
百官听到张国忠的话,心中无不暗骂,哥舒撼之所以兵败灵宝,便是败宰相的谗言所赐。
“如今长安城危在旦夕,吾不强求诸位能留下来守城。”张国忠又道,“各自逃命去吧。”
“我们的家都在长安,祖祖辈辈生活在此,又要逃到哪里去?”有官员哭问道。
张国忠并没有回答,而是说道,“那就留下来,坚守长安。”
百官沉默,显然,谁都不愿意留下来等死,于是短短几天中,长安城便乱做一团,士庶惊扰奔走,或往北,往南,又或向西,昔日繁华的坊市变得一片萧条。
六月十二日,皇帝召集百官早朝,然而官员悉以各自逃命,宣政殿内上朝的人寥寥无几。
继晚年以来,第一次上朝的皇帝,大殿内竟然见不到几个臣子。
他看着穿戴整齐的太常卿张珀,也是自己的女婿,“你为什么不走。”
“既便是陛下走了,臣也不会走。”张珀说道。
作为张国忠的儿子,张珀得知了皇帝即将从幸蜀中,而这一切包括早朝都不过是在做戏。
“长安是大唐的都城,作为君王,抛弃都城、子民,将会被天下人所耻笑。”张珀看着皇帝振振有词的说道。
几个宰相皆赶到羞愧,张国忠回头轻呵道:“放肆!”
张珀仇恨的看着父亲,并对父亲的做法赶到不耻,“右相对今日的局面,难道就没有丝毫的愧疚吗?”
“你…”
“太常卿说的没错。”皇帝忽然起身,“朕身为大唐的君主,应当坚守都城才对。”
“中书省何在。”
“陛下。”
“朕要下制。”皇帝走出宣政殿,几个官员旋即跟从。
皇帝登上丹凤楼,看着乱成一团的御道与坊市,“长安的子民,不要惊慌,朕已经决定要亲征叛军了…”
然而无论皇帝怎么呼喊与号召,却始终没有人相信,他们争夺粮食,仓惶奔逃。
事实上,皇帝下制亲征,也只是幌子,他命官员崔光原留守长安,又令监门将军边令承掌管宫闱钥匙,好似真的要去平乱一般,到了晚上,便命龙武大将军陈元礼整集六军,给所有将士都降下赏赐,以此收拢军心,并从闲厩院中挑选出九百匹马,准备当做皇子皇妃逃跑时的坐骑。
除了皇帝的近侍,所有人都不知道皇帝此举,是要西逃。
——雍王府——
皇帝派出的宦官来到雍王府,并向雍王道出了幸蜀之事。
李忱擦着玉笛,绝了宦官所请,“我不走。”
宦官大惊,“潼关都失守了,长安城必然也会沦陷的,圣人已为您备好了车马,只要逃亡蜀中,就还有机会。”
李忱推着轮车来到窗前,她抚摸着笛子说道:“我不走。”
“大王。”害怕无法回去复命的宦官显然有些着急,“您若是执意如此,那就…”
“怎么?”李忱突然冷下脸色,她侧过头,露出的眼神让宦官吓了一跳,这是他从不曾在雍王身上见过的,“你还想逼迫寡人不成?”
“小人不敢!”
“你大可不必担忧无法回去复命,眼下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多留一刻便多一分危险,他们不会为了我个人而惩罚你。”李忱随后解释道。
“小人明白了。”
宦官走后,文喜从屋内隐蔽处走出,“圣人准备逃往蜀中了,您不走吗?”
“我要是走了,王妃怎么办。”李忱摸着一个人偶说道,“燕军在抓我,天子逃亡的阵仗如此大,必定行军不快,燕军一定会拦截的,跟着他们,反而危险。”
“王妃哪儿,您不是去信了吗。”文喜说道。
“潼关失守,长安城危在旦夕,以王妃的性子,没有亲眼见到我安然无恙,她会放心吗?”李忱反问道,“我去了两封信,第二封信没有收到回音,当是在半路被截了,眼下潼关失守,已经来不及了。”
李忱的信,所写皆是暗语,然而各地战乱不休,消息消息阻塞,难以传达。
“哥舒撼有二十万大军,纵是不敌,却也没有料到他会在一夜之间就溃败,全军覆没。”李忱皱起眉头,“潼关失守的太快了。”
“那现在怎么办?”文喜说道。
“长安城已经不安全了,我们也得逃。”李忱回道。
作者有话说:
其实苏荷回长安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就在于,她们都不知道皇帝已经跑了。
皇帝带头逃跑,长安绝对百分百丢失,也会使局面失控。
历史上唐玄宗的跑路,连安禄山都一脸懵逼的,因为潼关失守有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叛军是没有进攻的,毕竟长安是主都城,不会像洛阳那样,结果守都不守就跑了…
肯定会有人替怂包说话,潼关失守,长安是守不住的,那朔方军是干嘛吃的,本身局面其实是很有利的,因为河北失利后,安禄山自己也担忧,四面八方都是朝廷的军队。
第162章 长恨歌(一百一十六)
燕军在攻克潼关后, 并没有着急进攻长安,而是命大将崔佑驻扎在潼关休整,因长安有禁军守卫, 为保一举攻下, 于是率亲军增援。
陆庆绪站在潼关城楼上,向西望着长安方向, “我现在要去洛阳迎接陛下,你们攻打长安捉到昏君可以献给陛下, 以此邀功,但是昏君的十三子雍王李忱,是我的, 谁能活捉到他, 我必有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