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起长安(195)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陆善思索了一会儿,于是命一队人马入城,将严高清的家眷当做人质带走,并命部将李顷率精兵数千镇守于常山附近。

------------------------------

得知陆善造反之后,皇帝再也无心于华清宫游玩,于是带着文武百官返回了长安。

回到大明宫后,皇帝依旧忧心忡忡,在接二连三的收到陆善西进攻城略地的军报后,更是恼怒至极。

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便是问罪陆善留在京中的长子,太仆卿陆庆宗。

皇帝命人围住陆庆宗的府邸,以陆善谋反之罪将陆庆宗与其生母扑杀,而陆庆宗所尚郡主,为太子之女,皇帝之孙,皇帝也依旧毫不留情的将其一同坐罪赐死。

当日,夫妻二人皆死于府中,太子李怏得知后,除了悲痛之外,也不敢为自己的女儿求情,更不敢收敛尸体埋葬。

最后还是长平王求情皇帝,才让妹妹入土为安。

“博陵郡急报。”

“常山郡急报。”

“博陵郡沦陷,博陵太守为叛军所杀,常山郡守严高清投降叛军。”皇帝见此奏报,气得将其重重甩在了地上。

“岂有此理!”这一刻,皇帝再也坐不住了,于是连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快去通知所有人,到宣政殿来议事。”

“喏。”冯力弓腰。

“等等。”皇帝又抬手,“还有太子与宗室诸王也一并宣来。”直到自己最为信任的臣子造反,皇帝才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最终能够信任与依赖,或许只有至亲。

“喏。”

太子李怏带着刚受封的皇十七子永王来到宣政殿,吴王,雍王,荣王,颖王齐聚。

原本他有十几个已成年的儿子,但如今还能站在殿内的,不过寥寥几人。

皇帝看着满朝朱紫,眼里充满了焦急,“叛军已经攻占了常山,眼下马上就要南下至东京了。”

在朝的武将纷纷请战,右相张国忠在一阵嘈杂声中起身奏道:“启禀陛下,眼下陆善造反已逼近河南,而朔方节度使陆顺为其堂兄,二人关系甚密,若是二人串通一气,长安必然危矣。”

皇帝点头,然而朝中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武将为陆顺说话,并以长平王为首,与张国忠对峙不下。

“天圣十二年,朔方节度使陆顺与北庭都护陈千礼联合大破突厥阿思不,去年三月,陈千礼将阿思不押入长安,斩首示众,此乃大功,兵部亦有记载,而今陆善造反,却要牵连有功之臣,陆顺与陆善并非亲兄弟,只因是胡人,就要遭到朝廷的猜忌,那与陆善曾经相交的将领,在这满朝文武中,何其之多,也要一一降罪吗?若是这样,那天下可还有敢真正为大唐卖命的蕃将,又岂非让天下功臣寒心。”长平王起身奏道。

“虽不是至亲兄弟,然二人也是两小无猜的密友,叛军攻势迅猛,万一倒戈,又如何应对?”张国忠反驳道。

“若要密谋,那么陆顺此前就不会多次向圣人进言陆善造反之事,无端的猜忌,只会让时局更加混乱。”长平王怒视着误国误民的张国忠。

“陛下…”张国忠看向皇帝。

“陛下。”此时李怏再也坐不住了,他起身来到大殿中央,“关于朔方节度使一事,信与不信都有不妥,朔方为抵御塞外的重镇,拥兵数万,而朔方节度使与叛贼关系匪浅,确实令人担忧,然无端猜忌,必会导致功臣寒心,不如采取折中之法,以嘉奖的名义召陆顺入朝,改派他职,差汉将接替朔方节度使一职。”

李怏的话一出,群臣纷纷点头赞同,皇帝也觉得妥当,于是当即下诏,将朔方节度使陆顺调归,改为户部尚书。

对于太子的反击,令其失去了户部一职,张国忠由是记恨。

“陆顺既已入朝,那么朔方节度使又该改派何人担任为好呢?”皇帝看着太子问道,“太子曾去过朔方察视,对那里镇守的武将们应该有所了解。”

李怏持笏弓腰,“回陛下,臣知道有一个人可以担任。”

“何人?”

“九原郡太守,苏仪。”太子回道。

皇帝很是耳熟这个名字,他看了一眼雍王,随后说道:“太原苏氏,将门之后,崔裕在吏部的时候,曾与朕说过这个人,兵部也上呈过他的功勋,朕很熟悉他的父亲。”

“陛下,万万不可啊,而今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反叛,这朔方节度使,乃长安后盾,至关重要,岂能轻易委任。”张国忠连忙反对道。

“那依右相所言,该委派何人呢?”皇帝脸色阴沉的看向张国忠,“你的人吗?”

张国忠闻言色变,旋即跪了下来,“臣不敢。”

因张国忠的一番刺激,皇帝遂当即下诏,以九原太守苏仪为朔方节度使。

当朝议进行到一半时,继博陵与常山后,河北诸郡又有城池沦陷,军报便在此时送入了朝中。

群臣闻言大惊,纷纷恐慌道:“叛军如此攻势,怕是不出几日,整个河北道都要沦陷。”

“陆善二十万大军,整个河北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兵力,那些郡县太守,哪里敢抵抗。”

皇帝为此也很是苦恼与忧心,“河北道有二十四个郡,难道就没有一位忠贞义士吗?”

群臣陷入沉默,太子旋即奏道:“陛下,叛军势众,恐风长卿一人所不能敌,朝廷应当在长安招募义士,组织援军前往河南驰援。”

皇帝觉得有理,于是询问诸臣,“诸卿,可有人敢往河南东讨叛贼?”

“反贼来势汹汹,我军士气低落,恳请陛下,以皇太子殿下为征讨元帅,领军平乱,定能鼓舞士气,一鼓作气,拿下叛贼。”左相卫素奏道。

然而听到要以太子为主帅时,皇帝便有些不悦,他深知,倘若太子平叛立功,那么自己很可能就会成为第二个□□皇帝。

太子李怏也知道皇帝不会允许自己领兵出征,于是奏道:“臣不懂军事,无法担任这样的重任,不如由荣王代替。”

默不作声的荣王听到太子的话后,吓得连忙坐起,“不…不,我不行的。”他起身走到殿前,“陛下,臣也不懂军事,臣…”

“可以让大将军高仙之为副帅。”太子李怏又道,“十四郎素有仁德之名,若代臣前去,必能鼓舞人心。”

皇帝听后,脸色逐渐好转,于是问道高仙之,“卿对太子提议的东征可有异议?”

高仙之于是起身出列,跪伏道:“臣蒙陛下与殿下信任,此次东征,与风将军联手,定一举扫平叛乱。”

“好。”高仙之的话,令皇帝大喜,也不管荣王是否愿意,便与诸臣敲定了此事。

对此,毫无反驳之力的荣王很是郁闷,太子李怏拉着他回到议座,“十四郎莫要忧心。”

“可是兄长,我…”荣王为难的看着李怏,随后又看了一眼张国忠。

“别怕。”李怏宽慰道,“叛军当前,他还敢作乱么。”

“报!”监门将军边令承踏入宣政殿,奏道:“河北道平原郡司兵参军李明求见。”

作者有话说:

坐朝论道

第144章 长恨歌(九十八)

青衫官员第一次来到宣政殿, 看着满堂朱紫,强压住心中的不淡定,走到御前跪伏道:“平原郡司兵参军李明, 叩见陛下。”

作为掌管州郡军防、烽驿、门禁、田猎、仪仗等事的低级军官, 这也是李明第一次面见天子。

他旋即上呈平原郡太守严真清的奏疏,“严太守命臣入京奏报陛下, 陆善于范阳以讨伐张国忠为名起兵谋反,并于治下各郡下牒通传协从。”

李明从平原郡一路赶来, 等他到达长安时,天子与百官早已知晓陆善反叛之事。

于是群臣对于李明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 以为平原郡与河北诸郡一样, 面对强敌不敢抵抗,所以皇帝对严真清的奏疏也毫无兴趣。

“朕已经知道了, 不用卿千里迢迢跑回来报信。”皇帝说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