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奸臣[重生](173)

几日后,朝堂上对原竟的议论慢慢地减少了,只因原烨对此并不采取措施,让有心人也无从下手利用。而原竟本人则更是置若罔闻,让他们急得跳脚:「年纪这般小,脸皮便这般厚,不要脸!」

于是在事情慢慢地淡下来后,大家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岂料原竟一份辞官的奏折就这么递了上来。原烨稍感意外,正要批准,奏折便被送到了皇帝的跟前,从而在朝堂中再次掀起了轩然大波。

皇帝在病了两日后,本来见事情慢慢地淡下来了,虽说原竟的名声可能受损了,可到底还是留在了朝中。正打算宽慰她一番,好让她继续效力,却收到了她的辞官的折子,当即让吏部不准动那折子。

原竟主动辞官,最高兴的莫过于为此奔走了几天的太子一党。

而这次的事件引发的议论比之前众人逼原竟时还要激烈,不少人怕有了原竟一个先例,那日后他们家中有兄弟叔父逝世,政敌也会以同样的理由来逼迫他们离开朝堂。

他们不似原竟能下定决心放下寒窗苦读十年才到手的官职,仕途是他们的唯一道路,故而他们要劝诫原竟莫要因为卑鄙小人的举动而辞官。

皇帝琢磨了一日,也准备做点事情了。

在这次的事件中,他渐渐地发现太子对他并不如一个太子少师那般言听计从。他能让太子答应不动原烨,可冯应却能让太子违背答应过他的事情。这样的一个人在太子的身边,不是什么好事。

第82章 前夕

皇帝以「冯唐致仕后,汉武帝再度将他召回朝,可那时的他已经九十多岁了,便婉言拒绝了」与「唐代尉迟恭致仕后,不问世事十六年直至逝世」的故事来暗示太子。

太子心中存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直以来都被郁郁不得志的有志之士来感怀自己的遭遇,所以皇帝在提醒他要起用致仕的某些人?又或许是皇帝想以此来留住原竟?

可尉迟恭乃唐代名将,颇有盛名,致仕后沉迷仙丹而不问世事以至于背上了一个昏庸的骂名。太子又觉得皇帝的意思并没有这么简单。

皇帝对他说这些到底是何意思?他苦思冥想了一日,也聪明了一回,知道皇帝原来是在暗示他别再让冯应干预朝政。

在他的身边,致仕后又一直为他出谋划策的便也只有冯应一人了。而皇帝对他违背命令逼走原竟感到甚是不悦,特意来敲打警告他了。

遭遇皇帝的信任危机后,他下意识地便要找冯应来商议该如何应对。可皇帝的警告在他脑海中飘了出来,他才打消了那念头,另找了臣僚来告知他们,停下手中的小动作,暂时别动原竟了。

众人很是困惑,本来他们已经停手了的,可是原竟自己主动辞官的,他们可什么都没做。本来他们袖手旁观便好,为何太子忽然要改变了主意?而且为何冯应不在?

原烨的书房内,原烨因原竟此举而颇为纠结,略带责怪地道:「你为何不与我商议便自作主张辞官了?」

原竟的眸底透着冷意:「这是爹的意思不是吗?」

「你!」原烨没想到自己也会有被原竟呛的时候,可原竟说得对,他本来便想顺势而为,让原竟远离朝堂的。只是在风声渐渐消停下来之际,原竟没有与他商议便自作主张地上了辞官的折子,再度引发朝堂中众多臣子之间的冲突。

「你的意思是你怪爹在大家逼迫你辞官之时没有为你做什么?」他们父女之间的嫌隙为何会越来越大了?原竟怎么就不懂他不希望她出事的心情呢?

「我知道爹是为了保护我不让我受伤,可是我走到今日这一步,我就从未想过后退。」原竟道,「若我问爹,爹在朝中树敌颇多,而想除了爹的人也很多。那爹是否会为了性命而放下手中握着的一切?」

原烨只觉得原竟开始忤逆他了,不听他的话了,难过又有些愤怒:「我与你不同,你是女子,你可知你的身份若是被人察觉,那便是死罪!」

这一下最终也还是戳到了原竟的痛处,她垂眸回想起了前世的一切,沉声道:「我自然知道,我还知道我会连累整个原家。爹、大娘、原励……我,我们的血一遍遍地血洗了行刑台……」只唯一的区别是,原烨不曾后悔将她当成男子养大,也不曾后悔让她入仕,更不曾怨恨过她。

原烨不知她怎么了,只是听着她的口气,也发觉自己说话重了些。而当年下决心让原竟成为「男子」的是他,如今他为何要后悔了呢?

原竟忽然抬眼直视原烨,目光坚定:「爹若是后悔往昔的所作所为大可以将我的身份公布出去,就说是受了别人的蒙骗,相信皇上并不会因此而怪罪爹的。」

方便面君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