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团儿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皇嗣……皇嗣先前许奴婢一诺……让奴婢暗查陪同几位皇孙之藩的宫人出身。”
武皇暗暗握拳,哑声道:“说下去!”
韦团儿深吸了好几口气,方才继续道:“奴婢只查得……其中有一人姓武……”
“呵,他这是在急什么?朕已经让他住在东宫里了,还不懂朕的意思么?”武皇冷嗤一笑,话锋突然转至那班太医身上,“这就是朕的好儿子,你们知道他有这副嘴脸么?嗯?”
太医们都是久待深宫的老人们,听到韦团儿的告密,他们很快便猜到了一些事的真相。再往深处想,临淄王久病不愈,只怕也是皇嗣的手笔。
难道说皇孙之死……
他们都觉得啧啧生寒,武皇更是觉得心寒如霜。
真是小瞧了这个小儿子,关在东宫里都能生出这样的歹毒心机,若不早些收拾了,日后恐是大祸。
武皇记得,因为皇孙们尚小,她怕皇孙们离不得奶娘,便将东宫日常伺候他们的奶娘一并赏了他们,让他们带去了藩地。如今想来,若是皇嗣真想来这一招阴的,这几个奶娘便是他最好的刀。
真是百密一疏!
今年皇嗣甫才三十,正值壮年,若能舍三个孩儿逼得武皇退位,武氏被天下人唾骂,他只须坐上龙椅,广采美人入宫,便能再得皇儿。
谁都不会想到,他竟然会对亲生孩儿下手,都只会把矛头指向她武曌。一个没有半点实权的皇嗣,仅用三个孩儿便能给武皇如此重创,归根结底,便是她对他太过仁慈。
皇嗣这三个孩子的死因已经明晰,庐陵王庶长子之死,应当是武承嗣的手笔,只是恰好两件事凑到了一起,武承嗣便是那个嫌疑最大的人。
武皇的静默,让殿中的众人觉得大事不妙,人人都下意识地放浅呼吸,生怕弄出半点声响,惊动了武皇。
“四郎许了你什么?”武皇忽然开口,问向韦团儿。
韦团儿瑟瑟答道:“他说……说若是他日再登皇位……他便许奴婢昭仪……”
武皇现下的心彻底凉透了。
裴氏连忙上前扶住武皇,扶着武皇重新回到龙椅之上。
“裴氏,你去,把隆基送到朕的寝宫去。”
“诺。”
裴氏领命之后,不放心地再看了一眼武皇。
武皇挥手示意裴氏快去。
裴氏退出了大殿。
武皇沉叹,看着底下跪着的众人,沉声道:“这几日,隆基会住在朕的寝宫里。你们要用心医治隆基,若是十日之内不见起色,朕便摘了你们的脑袋!”
“诺。”太医们终是得了一线生机,叩首之际,忍不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来俊臣将东宫女眷都押解到了万象神宫。
武皇没有立即审问她们,只是将她们与韦团儿一起留在了万象神宫之中。她等裴氏回禀已将李隆基送至寝宫后,便亲自领着一众太医们出了万象神宫。
临出殿门时,她给来俊臣递了个眼色,“不要动刑,给她们一夜好好想清楚,欺君之罪,当诛九族,她们还有机会回头是岸。”
来俊臣欣然领命,“臣会守在殿外,等她们自首。”
“嗯。”武皇说完,便领着太医往寝宫探望李隆基去了。
第二日,武皇辍朝,百官们听闻武皇把皇嗣女眷们都请到了万象神宫,不罚不问,隐约嗅出了一股淡淡的血腥味。
不少官员去往东宫之外,想从值卫的狄仁杰口中探出点蛛丝马迹,可狄仁杰实在是嘴巴紧,他们一个字也没套出来。
武皇几乎是衣不解带地照顾了李隆基一晚,清晨等太医诊脉之后,她急切问道:“如何?”
太医面露喜色,如实回禀,“回陛下,临淄王脉象大好,内燥已退。”
“平日都是谁在照顾临淄王的起居?”武皇冷声问道。
裴氏是知道这事的,“陛下,是他的母妃,窦氏。”
“用药也没有假手他人?”武皇再问。
裴氏点头,“她最是喜欢临淄王,是以从不假手他人。”
“好个最是喜欢。”武皇似笑非笑,看向裴氏,“传朕旨意,命狄仁杰清查东宫院落,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把药渣翻出来。”
若是没有提前知晓之藩会丢性命,临淄王的病绝不会如此反复。那些太医送去的汤药,要么就是参合了旁的药物,要么便是一口未喝,可不管是哪一种,汤药渣滓只能埋在东宫,仔细搜索,定有发现。
裴氏领命退下。
武皇低头看着龙床上昏迷着的小皇孙,她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温声道:“三郎一定会好起来的。”说完,她起身走至龙案边,飞快地写了一封书信,传召了驸马武攸暨来,将书信交托于他,命他带着一支羽林军快马追上太平,把这封信亲手交于皇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