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碗孟婆汤(60)

作者:七月岸 阅读记录

仔细的誊抄完答卷,他们四人都因为常墨的贴心感到暖暖的,连料峭春风也变得和煦了许多。

下午考得是杂文,乃一诗一赋,褚石看清纸上的试题后,瞳孔一缩愣了愣,随之心底便勇气阵阵狂喜,他面上故作镇定,抬头看了眼不远处的考官,狂跳的心好久才平息下来。

这诗要求以重阳为题,赋则以育林县衙大堂的匾额“公证言明”为题,这诗的题目与前几日常墨所押之题一模一样,赋虽然这次没有押对,却是他们平日里曾经重点考校过的题目,他记得那每隔三日便一诗一赋一策问的题目中,有一次考校的正是此题。

褚石想起当时被常墨批阅过的答案,略一思索便提笔答题,轻松之余还分心想了一下不知他们三个能不能记起这道题。

日西斜,相隔几十个考生外的老三褚志放下了笔,周围的考生仍在奋笔疾书,他则不疾不徐的打开食盒按时用气了晚饭。

褚石、褚源和褚砚也先后放下了笔,同一时间,同一考场,在诸多埋首答题的考生中,他们四人与众不同的模样瞬间就引起了巡考官的注意。

学正柳大郎是副考官之一,他看了眼旁若无人吃着晚饭的四个考生,接着又低下了头,这等悠闲之人,要么是胸无点墨的无知之徒,已经放弃答题。要么是已经打点好关系,榜上有名是手到擒来,没有什么好稀奇的。

倒是主考官也就是本府的同知李锱好奇的站起了身,从监考台上走了下来,看这四人衣着都是贫寒学子,所备书箱与食物则是一模一样,应该出自同一个书院。

他去年才调到襄南府任同知,专司教化与科考一事,百钺共有二十一府,襄南地域广阔排在第二,治下有三十二县,每次能考过府试的却不足二十人,排在各府之末。

这首当其冲的便是育林县,近十年间除了本县学正柳大郎之外,竟再无一人考中府试,所以他这一次便来到了育林县。

回到位子上,他吩咐下去,天色渐晚让大家停止答题以免污了考卷,误了前程。然后又令答完题的考生可先行交卷。

虽然是采取的糊名制,但李锱不难分成哪些是这四人的答卷,毕竟交上试卷的只有这四个人呀,他苦笑一声拿过桌上的答卷,心里暗叹这育林县还真是人才凋零呀。

蓦地,他眼中精光一闪,似是不敢确定的抬头又看了眼场上的考生,然后视线才回到了手中的试卷上。

一一翻阅完,他为自己方才的想法感到些许歉意,这育林县分明是卧虎藏龙啊,这四人中,一个志在千里一个道尽民生,一个立意新颖一个诗才惊人,竟都不似等闲之辈。

稍后他皱了皱眉,若治下有这等学子,何愁科举无名,那么历年来育林县参与府试的秀才们,因何水平如此低劣,思及此他冷笑一声,这小小的县试有意思了。

几条街外,常墨远远的看着曾属于过自己的育林县衙,她不担心自己的四个学生,记忆中这个同知大人的第一把火就点在了育林县,所以才有了县丞的空缺,而自己也刚好补了这个缺。

自己也因此在上任后,把秀才的名额至少留了多半取真正有才之士,然而好笑的是,也正是这些有才之士中的人,把自己这个贪官当成了垫脚石,还了育林县一片清明。

万事皆有因果,自己种下的恶因,便少不得要亲口品尝恶果。待到县衙掌上灯笼,常墨才回了客栈。

一夜无梦,第二日常墨洗漱好就出了客栈,她昨夜想了许久,还是决定让自己的学生多一次试炼的机会,今冬就进襄南府参加府试。

身上的碎银子不多了,族里给的补贴都还有一些,她准备把剩下的钱都用来买书,府试注重策论,出题多是针对时政、教化和民生等方面,仅靠自己讲解实在有限,所以这买书的前一定要花。

选好要买的书籍,然后每一册都挑了四本,她才抱着一摞书回了客栈,心里想着事,竟然忘了吃早饭,待到肚子叫时,常墨看了看日头才意识到已经到了午饭时间。

花七文钱要了两个粗粮馒头和一叠腌白菜,因为饥饿她吃的特别香,最后竟吃的一滴不剩,后又喝了两杯掌柜的送的茶水,常墨这才心满意足的去了考场,说不得自己的学生会早些出来呢。

店里的小二在收拾碗筷的时候忍不住吐槽两句:“这夫子好生年轻,学生不在也吃的太小气了吧,要我说掌柜的你就是心善,这一壶茶要三文钱呢。”

老掌柜停下来正在拨弄算盘珠子的手,眼睛眯了眯,笑道:“你小子就是见识短,这位年轻的夫子可是位秀才公呢,前年中榜的时候就住在我这小店里,报喜的官差到咱们这来那可是大姑娘下嫁头一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