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教授今天弯了吗+番外(7)
歌曲一般般吧,但歌手声音确实好听。想着想着,脑海里就有了陈念恩悦音工作室门口挥手的场景。
杨筝隐隐间开始期待《花开》的成曲了。
时值下班高峰,车流量大。杨筝只好摒弃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把注意力集中到路况和方向盘上。
手机震动了一下,杨筝停完车才去看。屏幕上的图标一闪一闪的,显示游戏下载完毕。
杨筝没点安装,果断删除安装包。
杨笙同学估计这个月都借不到姐姐的手机了。
孟女士今天特地忙了一桌子菜给杨筝接风洗尘,都是杨筝在国外心心念念的,杨笙下自习回来估计只能吃残羹冷炙了。
天色这么暗了,杨净诚在门口看报纸,看见杨筝下车也没起身。
杨筝知道爸爸在等他,主动按下他握着的报纸:“爸,这么暗对眼睛不好。”
杨净诚收掉报纸,点点头,站起身,帮孟女士端盘子去了,衬衫皱巴巴的贴在背脊上,丝毫没了往日儒雅学者的风范。
杨筝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更暖了。也许家就是让人心暖的地方。
杨筝帮忙盛了个饭,一家三口端坐着,跟进行仪式一样。
“小笙今天不在家,估计明天有假。”孟女士笑着说:“明天要做一顿更丰盛的。”
杨筝啜了口果汁:“那我就不给他留了,晚上去接他。”
“都快成年了,自己骑自行车就好了。”杨净诚看着杨筝:“沈先生还不知道你回来了,明天记得去看看。”
杨筝颔首。
杨家人习惯食不言寝不语,饭虽然吃的安静,但该有的温馨一点也不少。
用餐结束时,杨净诚问:“学校那边沟通好了吗,什么时候去上课?”
“周一正式上岗,我明天要去把宿舍收一下。”杨筝答。
杨筝回国前就跟临安大学联系好了,临大那边待遇优厚,给杨筝副教授职称,宿舍什么安排的妥妥当当,就等杨筝拎包上岗。
杨筝博士导师是国外赫赫有名的人文研究学家,想留杨筝在本校任教,被杨筝拒绝了。
倒不是杨筝道德情怀多高尚,人文科学对国家高科技发展没有什么影响,国家也不急需这方面人才,也谈不上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杨筝只是想离家近一些,仅此而已。
国外学术氛围,待遇什么的都好,可惜没有家人,没有故乡的味道。
单调的面包牛排除了给她带来饱腹的慰藉感其他什么都没有。
她每一年都在期待假期,每一天都在想念妈妈做的家常菜。
杨筝搁下筷子,觉得自己的眼眶有些发热。
第4章 周六
====================
周六杨筝起了个大早,先买完果蔬后挑里脊肉,出发时又找了半天古田老街买了一屉灌汤包。
沈先生家住临安新平区下辖的一个小镇,出发一个小时后,周围的风景逐渐变换成青葱的树木和连片的别墅。
路上的车辆逐渐减少,杨筝的速度加快了些。
八点半时,杨筝的车停在了沈自山家的小院外。
躺在摇椅上的沈自山坐直了身,眼睛笑得只剩一条缝。
“什么时候回来的?”沈自山看着杨筝从后备箱里拎出各色补品:“一点儿风声没透啊?”
老爷子声音爽朗,早年在北平谋食,说话带点京片儿口音。
“给您个惊喜。”杨筝把灌汤包拎到了他跟前,“出来时买的古田路那家的,有点久了,给您热一下?”
“不急”老爷子说着朝屋里喊:“元宜!小筝回来了!”
老太太走得有些急,鼻子上的老花镜还没摘。
“什么时候回来的啊?”老太太见了杨筝就止不住笑,“买里脊肉了没,奶奶给你做饼!”
“当然买了!”杨筝帮老太太摘下老花镜:“盒子在哪,我帮您放起来?”
老太太一把握住她的手:“先陪奶奶说说话,我跟你说啊,你爷爷真是……”
沈先生和元宜老太并不是杨筝的亲祖父母,他们的儿子早在几十年前就去世了,更谈不上抱孙子了。但他们和杨筝的亲祖父母是至交。
杨筝的祖父母在十六年前相继去世,虽无血缘,但沈先生和元宜老太与她的血肉至亲等同。她叫他们爷爷奶奶,也是杨家人认可的。
元宜老太吃了大半辈子素,却做得一手好里脊肉饼,这跟杨筝脱不开干系。
两位老人都是八十多岁的年纪,平时有个阿姨照看着,先前那个阿姨女儿生孩子,回去照顾了,现在这个是杨净诚新找的。
她不认识杨筝,出来时手抹着围裙,怯生生地看着杨筝。
“这是我孙女杨筝”沈先生笑眯眯地介绍道:“这是王姨。”
“你好。”杨筝朝她颔首:“辛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