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291)
(来源于群里水芯大佬)看到她把修文馆从朝廷政治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这学术独立,可是近现代西方大学才有的哦。之前弘文馆是太宗搞的,虽然是学术论道的作用,但一直与政治挂钩,与朝廷挂钩,这就离不开政治利益的干扰,后来避讳李弘名字,改成崇文馆,又避讳李崇俊他们的名字,婉儿改成修文馆。李显让婉儿负责打理,也是想让太子和皇子公主们多学点文化。其实李显自己当太子的时候就不爱读书,被太子少保少傅多次劝谏,李显不听也就放弃了。但婉儿不同于那些对太子公主失望就离开的文人,她乘机把修文馆独立出去了,扩大了规模,专门培养文士。所以,婉儿把修文馆独立出政治圈,是很重要的,对于践行孔子儒学的治平理念。当时朝廷很多大官都在修文馆兼职。太平也是一直资助落魄的书生文士,只要听说了就给送钱送衣服,这才是灵魂伴侣嘛!
[R4]《旧唐书·张说传》:景龙中,丁母忧去职,起复授黄门侍郎,累表固辞,言甚切至,优诏方许之。是时风教紊类,多以起复为荣,而说固节恳辞,竟终其丧制,大为识者所称。服终,复为工部侍郎,俄拜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R5]于赓哲老师说,从武则天时期开始,以宰相兼领修文馆馆事,号曰馆主,所以这个职位也是婉儿没有头衔的“巾帼宰相”象征。
[R6]《资治通鉴》记载:上官婕妤及后宫多立外第,出入无节,朝士往往从之游处,以求进达。
《新唐书??上官昭容传》记载:婉儿与近嬖至皆营外宅,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呢,因以求剧职要官。
《旧唐书??中宗韦庶人传》中记载:上官氏及宫人贵幸者,皆立外宅,出入不节,朝官邪佞者候之,恣为狎游,祈其赏秩,以至要官。
史官咬牙切齿的模样都要透出纸背了,个人认为这些大多不是什么“狎呢”,应该是文学沙龙。就像“通外臣”是沟通交流一样。史学家和卫道士写婉儿□□,称韦皇后“中宗韦庶人”,但是,诶,就是逃不过,她们就是创造历史的人,是历史本身。你再恨都要写她们,诶,你说气不气吧~
不过话说回来,俺也一样,咬牙切齿边恨边写着李三的鲜活果敢。毕竟他肯定有本事的,没本事不配做婉平的对手。真写成废物,文也就废了。
[R7]不会写诗,东抄抄西抄抄凑来的,大家凑合看,别举抱作者小可怜(狗头)。
[R8]dbq我不会写诗,随便写的,没有平仄押韵,对的也不好,肯定没有昭容的水平。这种文化事,大家凑合凑合,我毕竟工科生。
[R9]我心中,婉儿骨子里还是有文人的自傲和狂气的。正如弄清影大佬所说:不知道是不是有她爷爷的前车之鉴,所以婉儿的处世方式更加圆滑,但刻在骨子里的脾性还是改不了的。先是忤旨,再是扔诗,甚至死谏,这娃也够倔的。婉儿那个彩楼评诗名场面也把自傲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似乎一直被对于自己身世的自卑(宫奴)和自负(名门之后)交织裹挟着,让人感受到很突出的矛盾性。时常会想,婉儿应该也清楚祖辈三代都不得好死,但她还是决定出道,那她真的有把生死放在心上吗?
[R10]可知这每年,也就一年了。
[R11]婉儿推崇上官体,对平仄押韵非常在意,现今流传的诗作三十余篇,只有几个字对不上。与同时代粗犷的诗作相比,可以说是极其严谨了。
[R12]感谢群友月出皓兮供梗!
第123章 尽称量(3)
“不,不了。”她的脸微微泛红,支吾着,又轻轻摇头,“不了。”
她低眉闪躲着目光,露出鲜见的羞涩模样,只让人更想狠狠欺负。太平花了好大努力,才勉强克制下来,捏着她的手,惋惜道:“还真不是时候。[R1] ”看着对桌铺开的纸张,她不由喟叹:“我啊,连那些麻黄纸都羡慕。你的笔,能落在它们身上。”
“这倒无妨。公主请坐吧。”
将水盂里最后剩的一些倒入砚台,拿起墨锭细研三两下,另一手解了太平领口子母扣。那时公主身子控制不住地颤动一下,回身看她。
“坐好,别乱动。”
紫毫蘸墨,笔杆咬在口中,细长青葱玉指,为她褪去肩头衣衫。玉石一般的背洁白无瑕,一道浅浅的沟壑,最名贵的宣纸也相形见绌。指腹抚摸过一寸一寸,太美了,美得让人不忍下笔。
“婉儿你别摸了!”她高声抗议起来,好似良家妇女遭街头浪子调戏一般。
齿舌间取下笔杆,她应道:“好。”她常独坐于此,望着窗外的云,诗句从笔尖流出。不过一人写诗,自然不如两人一同谱写来得好。笔落天地开,墨染上雪白的肌肤,一道命定的痕迹。笔尖柔软,墨汁饱满。[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