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本侯有疾+番外(234)

作者:夜尽初辰 阅读记录

邯郸侯只因风言风语就要自请入昭狱,那旁的勋贵要不要入?下场传了流言的勋贵是不是也要入昭狱?

天底下的勋贵士族有几个屁股干净的?还不都是一屁股屎,燕侯不会查邯郸侯,就算要查长公主也会压下来,毕竟赵家是外戚,可查别的勋贵呢?难道会手软吗?难道燕侯会放过他们这些放出流言的人吗?难道宫里会容忍他们这些操纵民意的人吗?

镇国公府沉声道:“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将燕侯压下去,但切勿波及燕家,主次要分得清清楚楚。”他说着瞪了一眼一旁的奉国公,道:“即便燕家有反心,如今状况天家也动他不得,燕家一动赵家陈家也会跟着动,外戚是小皇帝的根本!”

奉国公讪讪一笑,是他看着先前流言蜚语传得过于顺利,就得意忘形了,竟然让下人出去传燕家有谋逆之心的流言。

“只是,若长公主下旨,可如何是好?”承国公问道。

“下旨又有何妨,那也要长公主有人可用。京兆尹衙门的差役难道敢闯入你我的府邸吗?还是说长公主敢下令让京营八校又或是羽林卫的骑士来查?若查不出我等有谋逆的嫌疑,长公主一个失职是免不了的,宗室就会奋起将摄政大权夺过去。”镇国公道:“因此长公主绝不会下旨的。”

“燕侯可是锦衣卫指挥使?”应国公道:“锦衣卫复出时间也不短了,若是动锦衣卫,我等要如何?”

“锦衣卫废了二十年,可不是几个月就能起复的,便是那燕侯有心,却也要有人可用才行。”镇国公说到这里忍不住一笑,道:“还得感谢仁宗皇帝恩德,若不是仁宗皇帝废了锦衣卫,我等如何能如此逍遥自在?”

听者闻言也相视一笑。

原先锦衣卫镇抚使失职一事,仁宗皇帝却只是打算废掉镇抚使,是他们在背后出力,让锦衣卫的罪状满天飞,最后导致了锦衣卫被废,锦衣卫指挥使沦为泥塑。论了解锦衣卫,哪怕是皇帝都不如他们奉应承顺四家了解,锦衣卫倒了,失去监察的职责,长安之外可就是他们的天下了。可惜顺国公府不肯加进来,不然何至于漏了河东一地,还不是因为河东是顺国公府负责的。

“东家,不好了!”镇国公府的下人慌慌张张地闯进来。

镇国公眉头一皱,道:“慌慌张张地成何体统!”

那下人缓了几口气,才道:“外头流言变了!”

镇国公心里忽然有了不好的预感,“变成什么模样了?”

“外边,外边都在传,燕侯心悦的其实是蓟侯夫人,临原郡主。他们在传,燕侯乱了伦常……”

在场的四位国公大脑里轰隆一声。

作者有话要说:你们敢兴趣我就讲讲王莽。

王莽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国有化,统一分配,禁止买卖,废除奴隶制,不得买卖奴隶。

封建时代土地国有化是什么性质?就相当于他将土地从地主豪强的肚子里掏出来,放到国库里,这相当于要求贵族们和泥腿子分享自己的财富,换做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可能的事,但王莽凭着他的超高道德做成了。

那个时代的士人还是比较理想主义化的,汉代在经历过武帝和昭宣之治两个时期之后开始走下坡路,王家作为外戚权势滔天,王家子弟数位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里头居然能生出一个简直是儒家道德模板的王莽,班定远在《汉书》里说他: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

这样的王莽在当权之后仍然不改其作风,迅速让天下的士子归心。王莽是个特别理想化的人,期望能恢复圣王之治,他恰好遇到了一帮也十分理想化的士子,汉代的士子还怀着天命所归的志向,渴望为圣王之治做大事,于是道德模范王莽被众望所归地推上了帝位。

在这之前,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之后恭恭敬敬请回来,刘邦死之后吕后权势滔天,吕氏子弟封王众多,却也不敢篡位,霍光权势滔天,同样不敢篡位。王莽开了篡位的先河,在这之前权臣都只敢当权臣,想当皇帝只能造反,王莽之后诸多有权有势的才知道,原来还能这么玩。

王莽被认为是穿越者是因为他的理念过于超前,古代也确实没有几个表里如一的道德君子,尤其是他出身名门,本身锦衣玉食,反正我要是贵族出身我肯定过不了清贫的日子(……)

不过可惜因为太过于理想化了,并没有解决现实里土地兼并和流民的问题,还因为征讨匈奴加重了百姓负担。那时候刘汉还是很得人心的,毕竟刘汉出了一个太宗皇帝,靠着其遗泽小猪晚年玩的国家都要崩溃了居然一纸罪己诏就能将人心拉回来,也是史上独一份了。汉代实权的诸侯王也有很多,都对篡位的王莽不满,加上王莽因为改革动了很多人的蛋糕,底层官吏也并不信服,还有反对土地国有化的贵族们,天下就此掀起了反莽浪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