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恍然,只她很有自知之明,君瑶这样夸她,她也不得意,反而一本正经道:“汉国小,只三郡而已,自可垂拱而治,若是九州四方,垂拱而治便不奏效了。”
眼下诸王封地,并非今上所封,乃是先帝封的。其中赵国最广,连绵数十城,晋国最富,晋王冠上宝石,乃是无价之宝。相较而言,汉地的确最不起眼。
君瑶在山中,不知其中细况,便问道:“先帝立长孙为嗣,长孙年少,不免力弱,又将诸王封得这般强横,便未想过后患无穷?”
弱主强藩,亘古难题,先帝开国之君,不至于想不到此处。
汉王与她解说:“君父起始是欲在赵王兄与晋王兄间择一而立的。德文的父亲燕王兄早夭,赵王兄行二,顺势成了长子。本该立他,但君父说他粗枝大叶,只有莽夫之勇。晋王兄便要细致些,可君父又觉得他耽于细务,多谋而量窄,难当大任。都不合他心意。左右考量,立了长孙。也算从礼法了。”
“立长孙后,君父便着手削减诸王封地,但几位王兄气候已成,连在一起,便是君父,也难轻易撼动。且那时先帝身子已不大好了,好不容易下了大工夫,使得诸王退让,削了我与滕王弟代王兄荆王兄的封地,还没来得及动赵晋二地,便猝然驾崩。”
于是便留下了这弱主强藩的局面。
君瑶暗叹,这就是气运了,差一点,若是先帝多活上数月,境况又全然不同了。
汉王皱皱眉头,挺不高兴的:“君父说晋王兄量小,其实德文气量也窄,只是他装得好。上回我遇刺,便是他派的人。诸王处皆派了刺客,几位王兄兵甲森严,未受损伤,赵王兄还捉了一名刺客,将他直接押解入京,呈与陛下。”
这便是先帝所言赵王莽夫了,若是晋王捉了这刺客,只怕要做出一篇锦绣文章来,让小皇帝下不得台,而赵王却图一时痛快,将刺客送入京,将罪证送与皇帝手中,让皇帝灭了口,再无话可说。
他们都有势力,有兵有甲,只有汉王凡事依制,从未私下招纳兵马,遭了殃。
还好君瑶路过,救了她。
可纵然如此,汉王说起来,也没有什么怨气,只是很不高兴罢了。
萧氏满门的宽容,恐怕都生在殿下一人身上了,总是被欺负,难得她还没有长歪,君瑶摸摸她:“眼下皇帝腾不出空来为难殿下了。”他要诸王世子入京,显然是要做人质,诸王哪肯听话,少不得抗诏,诸王抗诏,皇帝面上不好看,定又要生事。
汉王点点头:“对,他没空欺负我了。”
说完又有点担忧:“就怕德文掌不住局面。”诸王与皇帝对抗,偏生个个有兵有粮,一个不好天下大乱。
君瑶默然,怕是迟早要乱。
但汉王又乐观得多:“不要紧,有阿姐,她在,诸王不敢乱来,皇帝也不敢乱来。”濮阳大长公主便如一根定海神针,制衡各方。有她,朝廷强于诸王,诸王不敢擅动,且她顾念手足之情,顾念天下苍生,也不会让皇帝乱来。
君瑶看了看汉王,眼中闪过忧虑,却没有说话。
说了许久,汉王犯起困来,在君瑶怀中蹭了蹭,寻了个舒服的位置,眼睛渐渐眯起来。朦朦胧胧间,她听见君瑶问她:“殿下便不曾想过自己做皇帝?”
汉王困得眼睛都要睁不开了,口中迷迷糊糊道:“我不想做皇帝,我只想与阿瑶一处……”
话还未说尽,便团在君瑶怀中,呼呼地睡去。
君瑶抱着她,既心软,又心疼。她忽然想到,便是不与殿下做夫妻,她心中就没有殿下了么?
第八十一章
咸安元年春, 阴雨连绵。
多地困于涝灾之患。汉地好些, 汉王去岁冬, 经臣属提醒, 征发徭役,修建沟渠, 疏通河道,田间虽积雨, 也疏得几时, 不致影响秧苗生长。
纵然如此, 汉王依旧忙得脚不沾地,日日领着一帮臣属商量如何治灾。原本与君瑶说好的回西山, 也只耽搁下来。幸而君瑶也不心急, 安心留在宫中。
这日又大雨,汉王自田间视察回来,虽披了蓑衣, 戴了斗笠,衣袍仍是湿透了, 连发梢都滴着水。湿淋淋地衣衫浸在身上, 春寒直渗入肌理, 汉王小脸冻得苍白,口中还在与臣下说道:“去冬不是已令疏通河道了?田中积水为何疏不出去?”
“积水不得疏,非我汉境之故。这河下游乃是代河,代河堵了,水自是疏不出去。”臣下无奈道。代河位处代地境内, 乃是代王封地,他们怎好越俎代庖。
汉王沉默一阵,显出无措来,不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