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穿成林海(57)
不过甄应嘉混官场也是老资历,哪里分不出主次,以及谁才是真正那个幕后黑手。跑来跟他抱怨的那些金陵官绅也未必不懂贪婪的究竟是哪一位,只不过一品大员终究不好议论,更何况这位一品大员还是金陵人。
王禅看完甄应嘉信中所写,倒是“怜惜”了一下进退两难的贾雨村,“这位贾大人曾给甄家的公子,还有咱家大姑娘做过几年老师?”
林海一听就笑,“你打听得可真周到。”又点点头,“有心了。”
王禅立时红了脸,“我是想着开春再给咱们大姑娘寻个先生。京城候缺的进士不多,但待考的各地举子可不少,其中总能找出几个真正的饱学之士。”
贾雨村人品如何放在一边,既然中了进士,他的学问也是“真金白银”,货真价实无疑。黛玉读书的起点实在太高了,王禅这个当后妈的再给她找老师就觉得很为难。
即使在京中有名有号的人家,也是各个都请得起进士教导自家儿孙,更别提黛玉还是个女孩儿。
说句心里话,林海本来想亲自教女儿学问,可惜没有时间——他继承了前任的记忆,学问自然也包括在内。
林海这个探花可不是当年太上皇觉得林海脸好就赏给他的,而是“真金白银”靠才学和见识考出来的。
林海便笑道,“先生一定要再选一个。此事就烦劳夫人了。”
想想黛玉不过小学毕业的年纪,林海哪里忍心让闺女“辍学”?不过三观塑造阶段,有些事儿林海必须得亲自上。
王禅郑重点了头。
林海便低头继续看信。抱怨个过瘾,甄应嘉便开始推测王子腾缘何如何爱财,确切地说是“忽然热衷起阿堵物”。
偏巧,王子腾爱财的原因,林海还真知道……
王家也曾接过驾,兴盛之时家中亦有海船商队,不过在那之后逐渐没落,直到王子腾踏上仕途。
做官的确能捞银子,可在最初,尤其是官位未稳的时候需要大笔金银的投入。最起码新到一地,想要收买下属就是很大一笔。
其实从王夫人和王熙凤贪财敛财的举动上就足够看得出来,甭管王熙凤吹嘘她娘家有多风光,实际情况是这姑侄俩在娘家时日子过得并不怎么富贵。
林海觉得王家的家底恐怕大半都用在了给王子腾铺路:也就是所谓的拓展人脉之上。毕竟王子腾不像林海,是正经的科举出身。
林海自知,他没死,那么荣府在原著里的那笔百万外财也就“了无痕迹”了。
他估计王夫人乃至整个荣府吞掉黛玉的嫁妆主要做了三件事:维持荣府奢华的开销,孝敬给元春,以及帮王子腾四处打点。
而最耗费银子,且最容易血本无归乃至于抄家灭族,但同时回报也最为丰厚的买卖……就是助某位殿下夺嫡。
林海相信,王子腾这么急着要银子,恐怕就是为了这个。没了黛玉这笔嫁妆,无论是元春还是王子腾都比前世要艰难。
甄应嘉也跟林海来了回“英雄所见略同”,他觉得王大人只为了讨好“贵人”姿态未免太难看。这才哪儿到哪儿啊?皇子们都还年轻,这么心急火燎地想要“立功”,得看看圣上看不看得下去!
林海看完这几页照旧塞给他媳妇:他喜欢的妻子,是能跟他并肩站立在巅峰的那种,而不是一个看似体面,实则跟自己同床异梦的高级保姆。
王禅心眼儿可是足够用:老爷既然肯把亲友书信大方地拿给她看,自然也乐意就此聊一聊。
于是她便问:“王大人这样着急,总得有个缘由吧。”
林海言简意赅,“江苏巡抚年纪到了,该致仕了,就这一半年的事儿。”不然怎么会对王子腾的举动视而不见?都要退休的人了,才没那么多事儿。
王禅反应极快,“这是……要换成哪边儿的人?”
林海果断答道:“听座师说,圣上属意先皇后的内侄。”
圣上的原配,也就是先皇后,生了大皇子与二皇子,却都不长寿。先皇后的亲妹妹则是五皇子生母,曾经的贵妃。
元春现在所居住的宫室就是五皇子亲娘住过的地方,因此五皇子对元春态度稍微有点微妙。
不过别看先皇后与先贵妃都去世了,但是先皇后的娘家依旧深得圣上信任且威风不减当年。
顺带一提,先皇后与先贵妃,跟义忠王他王妃也是姐妹,没出五服的那种姐妹。
先皇后娘家要是喜欢王子腾才是稀奇事,因为王子腾离开义忠王之后投靠的也不是当今圣上……话说到这里,王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