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穿成林海(189)
毕竟是太上皇,你还能逼供不成?
王禅是个很正直的人不假,但她也不缺乏妥协的一面。听到这里,她吐了口气,“老爷说得是。”
林海又出主意道:“咱们今儿刚逛了一圈儿,你就别再出门了……请岳母过来坐坐如何?”
听人劝吃饱饭,林海占着理,王禅自是言听计从。
入夜,夫妻俩洗漱后,并肩躺好,林海知道他媳妇肯定不想睡——因为他也睡不着,便主动提起了今儿老道士对黛玉姻缘的看法。
王禅倒是对宝玉印象不错:因为宝玉是个窝里横,在外……素来拿得出手。最近又跟着位名师读书,言行举止就更像样一点。
宝玉的确叛逆,但你找对方法顺着毛撸,他就比较能听劝了。
所以在王禅看来,宝玉最大的问题在于门第。黛玉嫁宝玉,那是低嫁……老爷乐意才怪!
于是王禅便劝,“报恩什么的,老爷听听就算了。关键是咱们大姑娘怎么想。大姑娘年纪还小,老爷慢慢教导也就是了,再说咱们跟荣府也差着些……就算贵妃乐意又如何?”
您真要棒打鸳鸯才容易出事呢。
王禅这话其实霸气尽显,意思就是有贵妃指婚她都有办法让指婚不作数。咱们大姑娘想嫁谁就嫁谁,老爷不用担心那么多。再说青梅竹马的表兄妹也不见得就能成就好姻缘啊。
殊不知真正击中林海内心的就是那句“报恩”啊。不过他媳妇还真替他打消了一个顾虑:就是贵妃忽然不管不顾,出手指婚。
林海翻身抱住媳妇,“我真是娶了个好媳妇。”
王禅面皮微红,“我嫁了老爷,心满意足。”
话说黛玉有心大的爹和继母,近朱者赤,她也没那么多愁善感:至少多病多愁身是一点都不沾边。
须知这个时候黛玉的确跟宝玉有些朦朦胧胧的情愫,但实在没到非君不嫁的地步。
不过今日国师那番话,黛玉翻来覆去地琢磨了一回,就是想问:报恩是怎么回事儿?怎么一提报恩,我就心砰砰跳?
然而此时此刻,心砰砰跳的不止黛玉一个。
宫中太上皇居所内,独自打坐的俊逸中年道士忽然站起身来,状似随手地卜了一卦。看过卦象,他心跳不已:他们这一脉终于有救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也赶在十二点之前更新啦!足足一万字,还不赶紧夸我帅哈哈哈。
☆、第63章 第六十三回
福缘深厚,在国师这一脉这儿指的可不是位高权重、平安长寿、多子多福……什么的,而是专指能说话算话。
具体一点说,就是能让当前~执~政~者,包括皇帝,监国的太子,或者摄政王,充分信任且听取意见并保证履行承诺的本事。
国师人老成精,眼光不凡——实际上他看出的“福缘”跟小金的“直接加寿命的福报”也完全不是一码事儿……他很看好林海,主要就是看好林海对将来执政者的影响力。
老道士和他的爱徒各自卜了一卦,卦象上看,林海正是他们这一脉的贵人和转机所在。到时候兴许林海只要一句话,就能留下几位徒子徒孙的性命。
顺带一提,老道士和他的徒子徒孙的确多有修为在身,只是看着再仙风道骨,又能神出鬼没,他们依旧是人——当年他们让禁军围了个正着,才不得不乖乖就范。
这位给太上皇炼丹挑药的中年道士得了这一卦,不说喜上眉梢,但那周身的气势一变,伺候他的小徒弟都看出了几分。
小道士瞧着中年道士的脸色,小声问,“师父,喜从何来?”
中年道士一脸慈爱地看着小徒弟,“不论如何,总有生机,缘何不喜?”
他为太上皇炼丹多年,他不会以为自己还能侥幸逃生,但年幼的小徒弟却不该有此一劫。
小徒弟还是半大少年,当即咧了嘴。
太上皇的寝殿中,亦是灯火通明,太上皇撑着下巴斜靠在榻上,光是远远瞧着,一股暮气扑面而来。
太上皇沉默许久,忽然拍了拍枕在自己腿上的令太妃,“也不知道还能护着你们多久……”
令太妃睁开眼,柔声道,“快了。”她扭过头望向太上皇,“宸儿也快回来了。”
宸儿……光看这名字,就知道太上皇对这个儿子寄予了何等厚望。
而在千里之外西北大营的大帐之中,义忠王亦是孤枕难眠。
正值四月好光景,西北业已回暖,翻来覆去睡不着的义忠王干脆披上衣裳,在帐外随意走走。他的心腹太监和侍卫们则稍微落后几步,跟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