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要么是在姓氏后面直接唤齿序,比如:二娘,三娘;若是这女子恰好有一门特长,那便能多一个称呼,比如:柳翠微从前就被叫做:柳绣娘。
这份卷宗上,张余氏已经被前任知县判了斩监候,但本着“坚持少杀,反对多杀、错杀”的死刑政策,吴蔚还是决定复盘一下。
随着目光的移动,吴蔚的表情愈发严肃,眉头深锁。
十日前,清庐县城内的一户张姓人家,前来县衙击鼓鸣冤,报案人是张家的老夫人和二儿子,二儿媳三人。
状告张家的大儿媳余氏,杀害了张家的长子。
死者张波是一位游方货郎,据张老夫人称:余氏不守妇道,因张波常年在外,时常与娘家同村的一位渔夫有说有笑,被张波撞破奸情后,先是假意认错将张波灌醉,趁其熟睡,用剔骨刀一刀刺穿了张波的胸膛。
虽然余氏极力否认,称那日自己也吃了几杯酒,醒来时已经被绑了,但人证物证具在,卷宗内还附上了张家邻居的证词,证明余氏的确和那位姓王的渔夫时常交谈,说笑,那渔夫还总是赠鱼给余氏。
虽然余氏抵死不认,前任知县还是根据张家老夫人,二儿子夫妇的证词,以及物证和邻居的证词断定:余氏丈夫罪名成立,判处了斩监候。
只等做了最后的核准,就可提交刑部,将余氏押解至刑部大牢,等候金秋问斩了。
梳理完整个案件,吴蔚直起身子,问道:“仵作的验尸文书呢?怎么没见?”
李师爷和赵捕头对视一眼,赵捕头起身道:“回大人,县内……尚未招到仵作。”
吴蔚差点被这个回答给气笑了,反问道:“没有仵作,你们是怎么断定张波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的?连真正的死亡原因和时间都没弄清楚,怎么就能宣判了呢?”
“回大人……死者张波的胸口插着一把剔骨刀,没入胸口,一看就是被人一刀刺穿,当场毙命的!”
“是你带着衙役去现场看到的?”
“不、不是,是张波的家人用牛板车拉着张波的尸首,捆着余氏来县衙投案的。”
“那你有没有带人去案发现场看一看?”
赵捕头挺直胸膛,回道:“回大人,去了,案发现场非常血腥,流了一炕一地的血呀,太惨了。”
好家伙,吴蔚直呼好家伙,吴蔚真想立刻发明一部手机,给赵捕头的回答录下来,拿到蓝星去,给自家老爸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专业”!
吴蔚实在无法接受,仅凭三个目击证人,一把剔骨刀,就能宣判一个人的死刑。
吴蔚坐正了身体,将放在案上的官帽拿起,重新戴在了头上,拿过惊堂木重重一拍:“来人呐,升堂!”
“啪”的一声脆响,把赵捕头和李师爷都给震懵了,在堂外侯职的衙役们听到惊堂木,纷纷从长凳上起身,拿过杀威棒朝大堂跑来。
第330章 开堂重审
赵捕头和李师爷急忙起身, 将大堂的位置让了出来,不小心把茶水撒了一地。
鱼贯而入的衙役们分立两侧,双手握住杀威棒, 敲击地面的声音犹如雨点般响起:“威……武……!”
将凳子放好的李师爷快步来到了吴蔚的身侧站定, 赵捕头则是站到了堂下案前。
李师爷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此时升堂, 所为何事?”
吴蔚目视前方, 从签壶中取出一支令牌,丢到堂上,命令道:“即刻将张余氏带来, 本官要亲自提审。”
“是!”一名衙役弯身捡起令牌, 转身出了公堂, 往天牢的方向去了。
吴蔚又转而对赵捕头说道:“赵捕头,你带上两个人, 一起去一趟张波的家,通知张家老夫人,次子张涛夫妇, 还有一众参与指证张余氏与那同村渔夫似有奸情的街坊邻居们一声,本官近日要重新审理此案, 所有涉案人等不得离开清庐县城,违令者律法处置!”
“是!”
赵捕头点了两个衙役跟着他离开了公堂,吴蔚这才侧过头来, 询问一旁的李师爷,道:“师爷, 上次堂审过程中, 张余氏母家的亲属是否到场?”
“回大人,因此案与张余氏的母家无关, 而且张余氏的母家在小溪村,徒步要走一天一夜,所以……”
“这不要紧,待本官修书一封,赵银……”
“小人在!”
“会赶马车吗?”
“会!”
“那好,就由你带上本官的亲笔书信,驾着本官的马车,去一趟小溪村,把相关的人证给本官带来。”
上一篇:落日与晚霞
下一篇:OO恋,百合中的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