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人谋+番外(274)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王大武被皇帝召入宫中,郑珩的心里十分忐忑,甚至有些埋怨平阳公主阻止他动手杀人。

“眼下这个时候宫中还没有动静,想来他在御前说的话,应该没有纰漏。”司马又宽慰郑珩道。

郑珩转过身,突然又想起了平阳公主的提醒,冷哼一声道:“不管他说什么,我不认账就是了。”

※ ※ ※ ※ ※ ----

——楚宫——

王大武如此恐惧的模样,以及各种表现都让皇帝十分不满意。

这样的出身,加上性格,就算皇帝有心想要扶持,恐怕也没有办法站稳脚跟。

这样的人,显然也无法独当一面,单独镇守一方,皇帝甚至都在担忧将一支几千人的军队交给他,能否胜任,毕竟军侯与将军之间差得太多了。

原先皇帝以为军中又出了一个骁勇的将才,如今看来,似乎并不是。

“陛…陛下。”王大武见皇帝不说话了,于是跪在地上诚惶诚恐的喊道。

然而皇帝不知道的是,王大武的这些表现,一半是出自于因为阶级差距太大而导致内心的紧张,另一半则是萧怀玉在他入京前所对他的提醒。

因为萧怀玉猜到在封赏之后,王大武极有可能受到单独召见。

并且朝中一直有人针对平阳公主,所以才有被押宗正寺的危机,那么军功之事,就不可能安然度过。

只有王大武表现出什么都不知道,以及那种因为出身低微而无法改变的怯懦,让皇帝感到没有威胁,那么这场危机就可以度过。

“朕想知道西州之战的全部过程,包括,领兵的人,都有一些谁,安排了什么,部署了什么。”皇帝说道,“你既然在前锋,必然十分清楚。”

王大武听后,连忙抬手擦了擦汗水,似在努力回忆与组织语言。

但这样慢的反应,却让皇帝逐渐失去耐心,“你可知,知瞒不报,乃是欺君之罪。”

听到欺君,王大武连忙叩首,“西洲之战,臣皆是听从军令行事,军令如何调动,臣就如何作战。”

军令是自上而下层层传递的,军侯之上是校尉,王大武的回答,也是在告诉皇帝他并不全部知情。

“那么指挥你的人是谁?”皇帝问道。

“臣的长官,校尉萧怀玉。”王大武如实回道,“当时前锋正面对敌的兵马有一万人,萧字营冲在最前。”

“待与敌人周旋后,剩余大军再出其不备,如此才将敕勒彻底击溃。”王大武又说道。

“若是萧字营在最前,那么军功名册当中,为何没有你的长官。”皇帝说道,“难道他没有立功吗?”

王大武抬起头,一脸茫然,“臣只是一个军侯,并不知道军功是如何上报的。”

皇帝哽咽住,王大武的军职不高,而对于这种上层的决策又哪里会知道。

“但这次立功最大的,并不是臣。”王大武忽然说道,“臣之所以能斩杀赫轮,皆是因为长官的诱敌计策。”

“哦?”皇帝开始好奇了起来。

“当时军中厮杀成一片,场面十分混乱,萧校尉带着我军深入敕勒腹地,并独自与敌将赫轮周旋,最后将其带入事先所预备的埋伏当中,萧校尉将赫轮引诱回来时,赫轮已经精疲力尽,所以臣只是运气好,才将他击杀。”王大武将那天击杀赫轮的画面详细讲述了出来,“萧校尉因此受了伤,只得由臣拿着他的头颅举起,敕勒大军见状,纷纷溃逃。”

听着王大武的描述,皇帝重新开始在注意起了那个他差点都要忘记的洪城功臣萧怀玉。

王大武说的几乎都是实情,但是在描述之时,他特意将混乱二字说得极为重,皇帝也听得清楚。

两军厮杀,在混乱之中,将士们的功劳与伤亡统计难免会有疏忽与遗漏。

况且赫轮的人头,的确是王大武所斩下的,只不过在此之前,是由萧怀玉与其对峙与消耗。

“后来之事?”皇帝又问道。

“后来是大将军亲自带着人马出城,将敕勒的大军围困,里应外合,我们才一举击溃敌军。”王大武说道。

王大武后面的话与呈上来的军功奏报相吻合,皇帝听后,心中的愤怒消去了一些,但对于所有军功奏报上都对萧怀玉的功勋只字不提之事,皇帝很是不悦,并且逐渐生出对郑珩与石骁的不满。

皇帝摸了摸胡须,挥手道:“你退下吧,今日这事不得说出去。”

王大武连连叩首,“喏。”

就在王大武要离开时,他却突然大起了胆子再次跪下,“陛下。”

“嗯?”皇帝抬起头看着不肯离去的臣子。

“臣的才能远不如臣的长官。”萧怀玉终于鼓起勇气说道,“臣从新兵营起就一直跟着萧校尉,如果没有他,臣早就死在了安州,陛下厚赏了臣,臣十分惶恐,像校尉这样一心为了国家与百姓安宁的人,才应该出现在陛下跟前,被陛下所看到他的忠心与能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