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女主她一点都不想努力[快穿](235)
作者:月退三千里 阅读记录
余沛之所以被杀,不过就是大司徒通过幼帝把持朝政后,磨刀霍霍对准的第一个倒霉蛋罢了。
幼帝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能怎么震怒?
所有人都清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但是所有人都不能明说。
他们只能暗中戒备。
没有人愿意落到余沛和余家那样的下场。
但此消彼长,余沛一死,朝中三公就只剩下大司马能够与大司徒抗衡。
大司马和其他人心里也焦躁着呢。
余弦在这个时候上书请封,虽然用的是宜阳公主之孙的名头,但只要余弦点明自己是要为父亲余逸春结庐守孝,那就完全是膈应大司徒。
更狠一点,余弦还能直接说自己是为了祖符余沛守孝。
不需要别人推动,大司马一派的人自带干粮都会积极促成此事。
而且苏义拿下云州这件事,即使大司徒愿意,其他人也不愿意。
他们无法改变大司徒借助幼帝之手颁布的圣旨,但是把余弦这么一块软钉子放在苏义眼皮底下,也算是能够出口气。
至于余弦会不会被大司徒和苏义盯上,从而小命不保,那就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若是余弦真的出事,他们还能借助此时打一打大司徒的锐气。
说到这里,宁秋安慰到:“不过你放心,苏义虽然行事狠辣,但还有脑子,他顶多就是做些小动作而已,不会影响到你。”
余弦静静地听着,片刻后突然问到:“你想要我做的,不只是请求封地这一条吧?”
作者有话说:
最后一个世界啦!
第136章 第一百三十六条咸鱼
“当然,请求封地只是第一步罢了。”宁秋没有隐瞒的意思。
她站在窗前,让余弦看一看生活在山寨里的那些山贼。
“只靠你我,又如何能够报得了仇呢?苏义势大,如今云朔两州又全都落到了他的手中,若是无人阻拦,不出五年,云易五州就会尽皆被他掌控。
“但你看这山寨里,生活在这里的人十中之九与苏义有着血海深仇,云易五州中,如他们这般的人,又有多少?
“你我想报仇,自然要聚拢他的仇人,联合众人之力,才能给苏义狠狠一击。”
余弦无声点头,“那就请二当家教我,如何写这一道请封的书信。”
书信很快就写完了,余弦并没有过问宁秋如何把这封请封的书信呈递给朝廷。
拥有共同的仇人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拉近宁秋和余弦之间的距离。
但余弦不会忘记自己现在身处何地。
她被困在以宁秋为主的山寨中,她没有其他的选择。
报仇的共同借口,只是让余弦的心情稍微好受了一点而已。
所以余弦没有提醒宁秋,她只是一个失去了父亲和家族庇佑的孤女,这一封书信,或许根本就递不到京城。
她只是任由宁秋派人送出书信,随后就在这山寨里住了下来。
和余弦之前猜测的一样。
这里说是一个山贼聚集的山寨,不如说更像是一个生活在山中的村落。
他们中的大部人口音都有些细微不同,应该并非是出自同一个地方,但相互之间的关系却很融洽。
而且大部分人都是拖家带口,男女老少一家子生活在这里。
如今是初春,这些人已经开始准备翻地种粮。
每过十天,大当家就会带人下山一趟,顺路劫夺一些财物,购买各种粮油种子和山上缺少的用品。
余弦的老仆余宽和四个护卫虽然不再被捆着了,但四个健壮的护卫全都被他们当成了农夫来使用。
从初春开始,整个山寨为了日后的口粮,就忙碌得热火朝天。
宁秋没有限制余弦的行动,她可以随意在山寨中走动。
但山寨中的人对她往往是无视态度,看见她只有一些惊讶,但这份惊讶不会让他们主动和余弦交谈。
余弦就像是生活在山寨中的一抹影子。
只有每天上午宁秋前来为她讲学的时候,余弦才觉得自己是真正生活在这个山寨里。
没错,宁秋开始为她讲学了。
世家贵女从四五岁开始,就会和族中男子一样,开蒙入学。
余弦也是如此。
父亲余逸春在政事上没有什么建树,但他有一个巨大的优点,足够余弦为他报仇。
余逸春和妻子潘氏感情甚笃,潘氏去世后,他不愿再娶。
平日里即使是饮酒作乐,也只是招来一帮舞姬,看她们跳舞而已。
作为余逸春唯一的后代,余弦在刺史府的地位一直极高。
余逸春甚至不惜为她请来云州大儒,只是为了给她开蒙。
余弦从小受名师教导,因此当宁秋提出为她讲学的时候,余弦根本就没反应过来。
胡汉混血在云易五州地位极低,他们大多是农夫,是寒门小户的奴仆。
都说上品无寒门,就算是一般的没落士族,都不一定能够进学,又何况宁秋这样的胡汉混血?
但一个时辰过去,余弦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宁秋完全可以用饱读诗书,见识广博来形容。
她讲授的内容,甚至比当初教导余弦的大儒还要广博深远。
宁秋提出的观点,更是让余弦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余弦很快就对宁秋心悦诚服,第二天的时候不需要宁秋催促,就主动等着宁秋开讲。
上午进学,下午余弦就要学习骑射了。
不过下午的骑射,变成了宁秋和大当家一起传授。
大当家的外貌没有明显的胡人特征,但他的祖父是胡人,传到他这一辈,胡人血脉不显,胡人出众的骑射本领他却全都继承了下来。
大当家对宁秋收留并且教导余弦的事情,十分不满。
但他非常信任宁秋,即使不满,也没有拒绝宁秋的安排,只是在教导余弦骑射的时候,总是冷着一张脸。
大当家传授骑射,宁秋则教导拳脚兵刃。
余弦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学来的那些奇怪授课方式,比如站桩、负重。
这些名词对余弦来说,完全是陌生的。
但宁秋为她讲学时展现出来的水平,让余弦对宁秋的能力多了一分信任。
她乖顺地按照宁秋的要求进行所谓的“训练”,短短一个月,就有了几分成效。
至少现在的余弦若是下山的话,不会因为身体瘦弱而直接昏睡一天了。
也就在这一个月过去的时候,朝廷终于给了回应。
幼帝下旨申斥苏义行事不端,又派了一位将领担任云州大都督,但仍旧让苏义兼任云州刺史。
同时,朝廷册封余弦为右云乡君,食邑五百户。
且特准她前往封地右云乡,为父守孝。
右云乡是代州浑源县管辖下的一个贫瘠之地,由于靠近云州东侧,这才得名右云。
不仅如此,右云乡还正好处于云州、朔州、代州、易州四州交界之地,位置十分显眼。
得到消息的那一刻,余弦就明白了朝廷这份旨意是什么意思。
这是故意把她放在交界之处,就是为了提醒苏义。
不过让余弦意外的是,宁秋竟然真的把这件事办成了。
她在京城也有人吗?
既然如此,她又到底为什么要待在这等穷乡僻壤里?
宁秋对此倒是毫不意外。
她们现在还没有接收到旨意,只是宁秋通过一些途径提前得到了消息。
于是很快,整个山寨就忙碌了起来。
余弦不知道宁秋对山寨中的其他人说了什么,她只知道第三天后,山寨中的所有人就全都整理行囊,连刚刚种下去的粮食都不要了,直接离开了山寨。
余弦在宁秋等人的带领下离开山寨走了五天,最终在易州的边境迎来了宣旨的朝臣,从他手中得到了乡君的册书。
传旨的官员并不在乎余弦长什么样子,也不在乎余弦带了什么人。
留下旨意之后,对方就直接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