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她的那个时代,年轻人的观念已经逐渐变成了“首先要爱自己,把自己放在一切之前”。这不是自私,而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唯有在这个前提之下,所谓的自由、平等、民主,才有意义。
手背一热,被清秋紧紧握住。
雁回回头,就对上了她的笑脸,“原来你也会有这样不确定的时刻。但我倒觉得,在你犹豫的时候,答案就已经很明显了。”
她看着雁回的眼睛,“你想留下。”
雁回一瞬间竟想避开她的视线,但她最终还是没有动,叹息般笑了一声,“可能吧。那你呢,清秋,你怎么想?”
“我也想留下。”清秋毫不犹豫地道。
这让雁回有些吃惊。
似乎是误解了这种吃惊,清秋又说,“我这样说,不是因为你想留下,只是觉得,这里是我的祖国,我的家,如果我们在这里过不好,去了别处,真的就会变好吗?况且,总有人走不了,能走的都走了,最后留下来的,只有那些没有任何门路的人,他们又怎么办呢?”
雁回安静地看着她,心潮翻涌,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
家国天下的概念,不是她告诉清秋的,是对方在这段短暂的大学生涯之中,接触到诸多的新思想,自己领会出来的。
现在的冷清秋,再也不会是原著里那个困于情爱和后宅,最后不得不靠自焚脱身的飘茵阁主了——哪怕接下来就将是飘零的乱世,她的眼睛里也有光。
那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青年人的光彩: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自己来守护,自己来建设,并且……舍我其谁!
这一刻,雁回竟然为自己那含糊的动摇而有些汗颜。
人人都知道,曙光就在前方。
可是,如果知道这一切的每个人都只想暂时离开这片混乱,等曙光降临了才能回来,那么,曙光真的还能降临吗?反而是这些身处迷雾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结果,也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的人,将一腔热血抛洒出去,才换来了那道曙光。
“怎么这样看我?”见她久不说话,只盯着自己看,清秋有些不自在起来。
“只是觉得,你比我更勇敢。”雁回也握紧她的手。
记得以前,曾经读过曼德拉的诗: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
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
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
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
不要为了自己苟且而得意
不要嘲笑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
然而此刻,在她脑海中翻涌不息的,却是先生的那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文就这样完结啦。
最开始有很多想写的内容,不过后来又觉得,一切尽在不言中,不用我再写一遍。
感谢大家的一路陪伴,我们下篇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