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边一签就是十几亿的大单,这可是七十年代的十几亿,国家总共的外汇储备怕是都没那么多呢。喜得财政部部长一直在打听到底是哪位神仙这么能搞钱,这能耐,天生就该来他们财政部发光发热!
财政部部长也头疼啊,新华国百废待兴,哪哪儿都需要钱。每天睁开眼就有一堆人追着他要经费,晚上在梦里都在琢磨着怎么搞钱,头发都不剩几根了。现在来了位财神爷,财政部部长真心觉得对方就是来拯救财政部的,信心满满向组织要人。
组织能答应他的要求吗?那必然不能啊,你财政部觉得他天生适合财政部,人家科研所那边还说宴修同志就是为科研事业而生的呢。反正宴修同志在科研所也能帮财政部薅资本主义羊毛,那他在不在财政部也就不重要了是吧……
宴修在科研基地待得稳稳当当,这些事都没传进他耳朵里。开玩笑,真要传过来,真以为军队那帮大佬是吃素的,百万大军都等着基地的大家伙呢,敢把宴修这个核心人物弄走,是嫌自己的日子过得太舒服,非要给自己整个地狱模式?
沈知意皮了一下特别开心,学习起来更有劲头。这可苦了一众同学们,之前沈知意看他们愁眉苦脸还划了点水,现在火力全开,还拿出了上辈子迎接期末考试的劲头,那真是有种不顾同学死活的美。
想想吧,一帮刚入学的菜鸟,连基本的血管和人体结构都还没分清,结果有个异类不但分得一清二楚,还能当场根据老师们模拟出的病人情况给出治疗方案,怎么治,开什么药,后续怎么治疗,怎么保养全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不是老师们偏心,实在是有了沈知意珠玉在前,就算班上还有其他优秀的苗子,老师们也难对此感到惊喜。
老师们也觉得这样下去不太行,瞧瞧这帮可怜的天之骄子,在沈知意接二连三的打击下都要怀疑人生了。这可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杀出来的优中选优的人才,现在都在怀疑自己的智商了。
真是造孽。
医科大的老师们甚至有些心虚地想,让天之骄子的大一新生们齐刷刷怀疑人生的,恐怕只有他们医科大吧。其他学校,新生们可傲气着呢,不到百分之五的录取率,他们也确实有傲气的资本。
医科大这种情况,属实是其中的异类。
但这也不能怪沈知意,人家就是这么优秀,水平就是有这么高。没道理为了其他人的心情让沈知意收敛锋芒低调学习不用表现得那么好。真要这么干,医科大才要完蛋。合着人家优秀也是一种罪过了,来你们学校上大学还不能表现得太优秀?妈耶,这个神奇的思路得被挂在耻辱柱上让教育界嘲笑个一百年。
但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老师们还是惜才的,现在也没什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在这些老教授看来,技不如人那就甘心认输好好沉下心来苦练,争取有天超过别人。不如人还嚷嚷着是别人太变态,那趁早滚回去多背几本书吧,心思就不正!老教授们更多的是惜才,沈知意这孩子,理论知识够,出诊经验够,让她跟着大一新生继续学基础理论,实在是浪费了这个好苗子。
时间是宝贵的,沈知意这种有成为医学界未来顶梁柱的资质的优秀人才,更加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她已经学的足够扎实的基础上。
现在大学也是刚刚恢复招生,很多程序也都在摸索中,没有后世那么多条条框框。学校对老教授们的管束也不多,老教授们就寻思开了,沈知意这样的好苗子,既然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达到了出师的标准,那带着她去出诊,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吧?
当然,有了前些年的经验教训在,老教授们的行事也谨慎了许多,几位老教授坐在一起商量了一圈,最终决定派个代表去找校长。特事特办,该让校长去头疼,反正他们是一定要把沈知意带去出诊的。
被教授代表名为商量实为通知的邓校长,“不是,我知道沈知意同学十分优秀,但她入学才多久啊,怎么就能出诊了呢?这和我们医科大要求不符合。梁老,您就别给我出难题了。”
梁教授冷哼一声,“要是一般的学生,我们这帮老家伙能觉得可惜?说句大话,我把那孩子带过来,你和那孩子一起考理论,你都未必考得过她!”
“医生又不能只看理论知识。”邓校长觉得离谱,“您要是实在看好她,怎么着也得等到她上大四,那时候该学的她都学会了,正好跟着您出诊。咱们医科大的医学生将来可都是要治病救人的,人命关天,梁老,咱们可不兴外国一些大学提前毕业的那一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