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影视圈做宣传/重生成应届生后总监被社会毒打了(68)
导演和另外两个配角,会参与全部的两场点映。男主正好在上海拍戏,就近只参加上海的那场。
于玥是跟乙方的策划、摄像一起走的,出发前统计人数订票,导演说带老婆和助理,另外俩演员各自带了一个助理。
三位主创订的商务舱,剩下的人都坐经济舱。为了赶时间, 她们需要三天走遍三个城市。
她们在首都机场集合出发, 上飞机前,于玥还在确认当地嘉宾的出席信息。
活动稿件都需要根据写好的台本提前准备, 埋好话题, 结束后再根据现场细节进行调整, 确认无误,当晚就要同步给各大媒体平台。所以乙方的策划一直在机场写稿, 检票完登机,飞机刚刚起飞平稳,就又拿出了电脑。
---
上海落地后,当地活动公司派了车来接。主创们在附近的酒店入住休息,工作人员马不停蹄赶去影院确认流程,然后再由影院的人带着去熟悉场地。
活动公司设置了签到台,所有到场媒体来这儿签到、领伴手礼。伴手礼是出发前两天,从北京加急发过来的一些电影周边,鼠标垫、杯子之类的小东西。
接着演员们到化妆间,开始做妆发,先化妆、再做头发,然后换上借来的服装,在走廊拍一些照片,方便之后给品牌返图。
于玥因为主要负责艺人,就一直在化妆间里盯着没离开,时不时看下群里动向。
六点钟,媒体开始陆续进场。
媒体们看得热情洋溢,片方的宣传群里,大家也都干得如火如荼。但老实讲,于玥到现在都没看懂,这片子到底在讲什么。
导演是参加国内的“青年导演大赛”被发掘的,之前的一部12分钟的短片,在比赛中斩获了多项殊荣,最后被片方请来操刀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电影。
片子的画面效果确实不错,因为都是实景拍摄,在大银幕上看来美轮美奂,置景、打光也都非常符合题材的气质。再加男女主颜值够高,架得住高清摄像机的近距离拍摄,即便是宽银幕上看,仍是十分赏心悦目。
故事的背景是一座现代小城镇,主线一共两条,父母一辈和儿女一辈,其中穿插了一些时间穿越的奇幻因素。
但不知道是剧本原因、还是导演能力有限,两条故事线都是开头引人入胜、结尾匆忙仓促,没有讲清楚前后逻辑。再加剪辑节奏跟不上,把奇幻剪成了悬疑效果,看得人一头雾水。
走之前去片方看片,90分钟下来,于玥都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了。
没想到,点映会结束后的采访环节,受邀的自媒体和影评人,却都对这部片子大加赞赏,说电影“视角新奇、手法独到、节奏铿锵顿挫”、“着眼于小人物、小世界”、“没有强行升华高度”,甚至有人大肆夸口,说这部片子是十年之内“最好的故事片”。
摄像师接连采了几个人,都是交口称赞。
因为电视剧宣传、电影宣传、艺人宣传,是行业内的三个业务版块。一般来讲,能够跨版块都做好、做到位的宣传公司比较少。
月白之前一直没有涉足过电影项目,所以她没有实操过电影宣传,只是看过一些策划方案和执行计划、参与过几场首映会、以及复盘过一些大爆款电影的宣传节奏。
电视剧虽然也有提前观影团,但更面向的是普通观众和粉丝,像这样专门给媒体做场次的情况比较少。
于玥有点疑惑:“是我太久没看电影了?……”
当晚活动结束后,所有人又坐着高铁去杭州。到高铁站已经是凌晨了,片方联系了接送车,去酒店入住,约好明天中午一点在楼下集合,坐车去影院。
虽然连轴转了三天、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所有人都累得半死,但好在一切都顺顺利利,没出什么岔子。尤其杭州场之后,网上出现了大量电影相关的推荐和好评。
得益于前期积累,《来自北岭的她》在购票平台的想看人数一路飙升。
因为是小众题材,之前多是一些粉丝数据,一共有7800多想看。短短四天,就涨到12000多,并朝着破1万5的目标,一路狂奔而去。
---
4月30日晚上,电影的首映礼在北京的一家电影院举行。
包括尤新新和导演、男主在内,一共到场了8位主演和主创。
尤新新一个人带了7个工作人员,包括造型师、摄影师。片方在楼上的五星级酒店给她开了套房休息,也当化妆间。
她这个咖位,都会有单独的餐费、妆发费,再加酒店,一天就得好几万块钱。
其他主创都是共用化妆间的和休息室,也是在酒店开好房间,但都是普通标间。因为有的工作人员需要提前一天来安排工作,前一晚,有些房间里还会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