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1940)
年龄最大,约莫七十高龄的长者佝偻着背,拄着拐杖说道:“百姓们并不明白,不是墨家需要百姓,而是百姓需要墨家。”
“儒家虽然提倡仁爱,但在吾看来,归根结底是先君后民、先己后外,这在如此时代,说来倒是无可厚非。”
“但,若事事都先己后外,而失去公允兼爱之心,这个世界会是何等模样?”
长者说道:“墨家认为儒家有存在之必要,但亦有其不足之处,其最大不足便在此处,墨家的存在,就是要让百姓们知道,应当兼爱于天下。”
“若是富商对自己人倍加恩宠倒也无可厚非,但若各国之臣亦是如此,事事都让自己人优先,那天下那些没有人的百姓又当如何?”
“墨家的存在,就是要让此类事情少一些,如此,百姓们才能有公平公正的好日子过。”
“至于百姓的好坏,谁又能分得准?”
长者似乎是猜出了江逸心中的疑虑,十分耐心地说道:
“一百个人中,或许会是多数的好人,和少数的坏人,墨家不会因为少数的坏人就会去否定所有。”
“同样,一百人中,或许会有多数的坏人,和少数的好人,墨家,亦不会因为坏人占多数,就认为该将他们斩尽杀绝,不会因为好人少就不去帮助他们。”
江逸闻言,忽地恍然大悟,在这之前他似乎就陷入了一个误区。
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好像都会有一批人会蹦跶出来不断地否决自己,甚至恶意带着伤害自己的节奏,这些都是恶。
甚至,这些恶远大于他所接触到的善。
可现在,仔细想想,自己不就是犯了因为觉得善小,而不想为的错误吗?
但这,对江逸来说,又何尝是可以厚非的地方呢?
这位华夏台的主持人,一个拥有系统明明早就可以逍遥的人,选择了承担了自己的使命,义无反顾地身陷刀山火海做了许许多多的事。
如今他不过是累了,想要休息一下,又怎么了呢?
江逸虽然明悟了这些道理,但他依旧不想回到现代。
在那里他可以在网络上听到世界上最好听的话,但等真正出事的时候,能够真正出哪怕微薄之力的人少之又少,他或许不需要这样的帮助,但当看到自己帮助着的那一群人,在自己危险时却无动于衷,又怎能不心寒?
他看向长者,说道:“先祖之言,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所提到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长者反复咀嚼着这句话,笑道:“说的好啊。”
“后世,你们在读典籍和名句时,定要分清典籍之中蕴藏之奥秘,吾看你们在未来,似乎对许多名句,都不求甚解,以至于曲解原意。”
“嗯……”江逸想了想,点头道:“确实如此。”
“如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在许多后世看来,都是贬低女子的言论。”
“但事实上,这句话说的意思是:女子拥有自己的“才学”,但能明辨是非,是一种难得的美德。”
“晚辈之所以如此认为,是因为这句话的上一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
“男子要先有好的德行再培养自己的才学,女子若无才学就要更多注重自己的德行。”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江逸曾经查过资料,发现各种释意不下六种,六种观点充斥古今,但如今最多的还是是指女人没有才华就是一种美德。
这在现代显然是不适用的,但在古代,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第1440章 生与死
江逸曾试着去问问说这句话的先祖,但现在看来,已然不重要。
哪怕他把史料和历史上的画面全都清楚地展现世界,甚至是本国观众面前,人们也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不是么?
他说始皇帝并未暴君,和始皇对话古今以彰其心。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认为始皇帝是不折不扣的暴君。
他说,李世民杀兄弑弟是大势所趋,到了他那个位置不更进一步就一定是死。
可时至今日,也依然有人认为,李世民当年应该任由兄长去坐那皇位,认为李建成不会对他这个功勋卓著,麾下猛将谋士如云的天策上将下手。
可能么?
李建成当了皇帝,光就李世民那些功绩和幕僚,哪个皇帝敢容?
到那时,后世想必又会高歌李建成害死李世民的事迹,认为李世民虽然不反,但他具备反的能力,那就该死。
真要是这样,谁又会愿意去为李世民鸣不平呢?
在被杀和拼命之间,选择拼命,何错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