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1245)
难道选择了最好的那个选择,就一定能一帆风顺,或者说是少吃苦么?
人生就像是盲道,谁都不知道几百米外会是什么,能做的只是走好每一步。
这一步不一定要是最好的选择,但尽量是对的,这样即便不是最好,最起码能保证这一步不是错的,最起码不会留下需要回头补的坑。
辛弃疾闻言走了几步,江逸紧跟在他后面。
来到庄园内的池塘边,“呱呱”的声音越来越近和频繁。
江逸看到,有好几只青蛙正落在荷叶上,白肚皮一鼓一鼓的。
他在城市里已经很少见到活青蛙了,科技总是在不断进步,但人与自然的距离却好像越来越远,这种天然的宁静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
干净的雨,清新的空气,古色古香的庭院,江逸浩立其中,感受一切。
辛弃疾微躬着背,雨点落在他白花花的头发上,更添了不少晶莹。
等待了约莫一分钟,辛弃疾侧身,正对江逸道:“做好能做之事。”
“怀才不遇,无非二种情况,一乃才能尚且不足,因而未能成事。”
“二乃才能足够,却因种种缘由难以成事。”
“若为一,则继续苦练,终有一日,走过之路皆可派上用场。”
他顿了顿,继续道:“如先祖二度燕山,纵然在之后的南宋北伐中,未能派上极好的用场,可对当年的义军作战起了极多作用。”
“若无燕山之行,我早已因触犯军令,未能抓回义端而死。”
“若无燕山之行,我亦无法协助义军打败更多的敌人。”
“在此期间,我依然杀了不少金人,为百姓做了贡献,减少了朝廷北伐之压力。”
“因此,后世当记得,才不足时,亦要朝前而行。”
江逸仔细听着辛弃疾的话,说道:“人生走的每一步路,都作数。”
“是也。”辛弃疾点头。
“再者,年轻人当有足够之魄力、血性、谋略,万不可在才不足时莽撞行事。”
他补充道:“莫看我敢抓了张安国,就觉得我乃有勇无谋之辈,在去之前,我就已料定张安国必会见我。”
“只带五十骑,是为弱他和金军的戒心,让我能够靠近张安国,且我深知张安国的武艺,在我手下过不了三招!”
“后世要对自己之目标有充足之认识,再制定合理之策略,但万不可学孝宗,因急功近利,未有充足之准备盲目出击。”
“要追求战略上之大成,而非一时的战术得失,如此,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此乃我剿匪时常用之术,因此每逢战事,皆能战必胜,攻必取。”
辛弃疾极目远望,雨顺着他的眼眸流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现如今,吾也,廉颇老矣了。”
他收回愁思,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无奈,喊道:“后生啊……”
“在。”
江逸赶忙应道。
第917章 鲜衣怒马少年郎
“你说,我到底有无为大宋百姓,做出过实事?”
辛弃疾始终丧丧的,多年积压在胸口的那口闷气早已遍布全身,以至于他的一言一行,都很容易像是一个病颓的人。
但,也只是看起来如此……
江逸全神贯注地从侧方,注视着辛弃疾的侧面。
虽然步履蹒跚,但走的每一步依然坚定,从来就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
虽然弓着背,但眼神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透露出坚韧和锐气。
他始终相信,先祖只是病了,容易多想了,也不相信这样一个人,会褪去骨子里的傲气和风骨。
面对他的问题,江逸郑重答道:“先祖,您当然有做!”
“谁说只有当了大臣,得到朝廷的肯定和重用才算是成功?!”
“为皇为臣者,最重要的是能为百姓谋福祉,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得到百姓的认可和拥戴,这才是最大的成功!”
江逸一语中的,声音仿佛尖锤重砸在辛弃疾胸口,一块一块地砸开他多年来沉积的所有阴郁!
辛弃疾眉毛微皱,颓丧的眼神似有一瞬透亮无比,像是在兴奋地思考着什么。
这一刻,无论内外,无论男女,都激起了深深的共鸣!
还没等他们发出自己的见解,江逸一字一句说道:
“不知从古代什么时候起,无论是封建社会的一方父母官,还是地方大臣,都以获得朝廷的认可为主要目的,但事实上,他们是为百姓服务的!”
“百姓,才是江山社稷的基石!”
“只要真真切切的治理好地方,就算朝廷一时半会没看见,或是没有选择重用又怎么样!”
“我治理的土地上,民生和谐,积极向上,大家的生活都越来越好,有更多的欢声笑语,这怎么就不算是一种成功,又怎么没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