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养生系统(慢穿)+番外(1672)
回到部族之后,图鲁领着弟弟进去父汗的皇帐,达延汗看到小儿子平安归来,心底松了一口气。他的语气有些责备:“阿尔,你怎么出去那么久?要不是有阿莫带着,我差点要出兵把你捉回来了!”
“我们的马没了。”阿尔觉得有些委屈,“我猎来的皮毛换成了山那样高的麻布,金链换来了十口铁锅,马匹换了一袋子火柴。我想着家里那么多人,六个哥哥和大姐姐、还有父汗,我送你们一人一口锅。”
达延汗知道是自己错怪小儿子,表情有些尴尬,当即转移话题:“你不是买了十口锅吗?给了我们之后,剩下的两口铁锅打算怎么处理?”
“当然是我自己用一口!”阿尔拍着胸膛,“剩下的那一口,留给我以后的婆娘。”
旁边的图鲁忍俊不禁:“弟弟长大了,开始想婆娘了。”
阿尔眉飞色舞地讲起自己在城里的见闻:“大同的房子是青砖的,卖东西的人有很多,还有那个什么大同婆娘。有婆娘喊我们去玩,我们为了看守那几口铁锅,夜里从不离开驿馆。好像瓦剌人去玩了,然后他们换来的铁锅被兀良哈人偷走,哈哈哈哈,可热闹了……”
作者有话说:
关于明朝的“大同婆娘”,参考自:《五杂俎》云:“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雅好,皆边寨之所无者。市款既久,未经兵火故也。谚称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云。”
关于明朝的蒙古人缺锅,有参考《明经世文编》:“铁锅为虏中炊煮之日用。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摉掠。以得锅为奇货……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巳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此各边通丁所具知也。”打仗抢东西,第一反应是抢锅。
明朝和瓦剌打仗的起因竟然是因为广东的锅,《天顺日录》:“又说买锅一节,此铁锅出在广东,到京师万余里,一锅卖绢二疋。(瓦剌)使臣去买,止与一疋,以此争斗。”疋是匹的通假字,大概是一口广东锅运到北京价值两匹绢,而当时的绢价大概在每匹0.6到0.8两白银,折合一口广东锅在北京要价一两半银子左右。感谢在2021-10-26 21:45:17~2021-10-27 23:57:0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靖靖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43章 朱厚照做好人(34)
◎明武宗得两条风干牛腿◎
因为开放互市, 大同比往日更加繁华了。
蒙古人牵着大量牛马进城,满心欢喜地换回去铁锅、茶叶、食盐和瓷器。边军在城池以及附近的村寨四周巡逻, 等闲宵小不敢作恶。
总体而言, 城里的治安还算过得去,没有出大乱子,经济渐渐繁荣起来。明人和蒙古人暂时能和谐相处, 偶尔有几个想要偷鸡摸狗搞事情的,早被抓到牢里关着。
巡抚大人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商队,认为这些完全应该值得写进去他的政绩, 指不定以后仕途能步步高升。他还记得在御前当宫女的刘姑娘, 吩咐幕僚:“若是收到一些好的货物,不妨送两车进京,以同乡亲戚的名义。还有那个种的红薯, 等秋收之后专门差人送一车大的过去, 叫姑娘尝尝鲜。”
他想的是,刘姑娘养在皇帝面前,肯定不缺那一口吃的红薯。如果她愿意在万岁面前说一嘴,万岁见他种红薯认真,会不会嘉奖他呢?
甭管刘姑娘是祖籍哪里的人士,反正巡抚把她当成是山西大同人。大同女子生得漂亮动人,在国内是很有名气的, 谁知道以后能不能出一个大同的娘娘?
张嫣留了在京城的地址,让送礼的人先送到刘良手里。刘姑娘的面子大,寻常人见不到她,只能找她老子。
刘良领了镇国大将军府教授的九品官职, 觉得这样已经是顶好的日子。他跟着王先生读书, 如今别说书读得怎么样, 起码毛笔字写得方正,姑且算练出来的。他时常背诵经义,知道礼义廉耻的道理。
外头有人上门送礼,可把他吓坏了!
他把门打开,往外瞧着:“你们是什么人?是不是找错人了?我不认识你们!”
“请问是不是刘教授?”那人笑着说话,“是刘姑娘叫我们来这里的,都是乡里的老亲,我家老爷让人把家乡的特产带过来,说是刘姑娘知道的。”
刘良:“……”
他闺女知道个屁!
他闺女有什么亲戚,他这个当爹的能不知道?
刘良一脸懵,他压根不认识眼前这群人。可是那人见他不收礼物,干脆把东西卸在门口就走了,只留了一句“我家老爷是山西大同人,刘姑娘之前认识的”。刘良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先把东西搬进去院子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