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181)
霁月从皇座上站了起来,面无表情转身离开了宣政殿。
直到走了出去,他才彻彻底底松了口气。
刚才那样的情形实在是太过凶险,即便自己再有心理准备,在那样的氛围下,也忍不住紧张。
霁月不明白为何纲常礼教要将男男相爱说成是乱了伦理纲常,明明他也愿意做一任明君,他掌握着全天下最高的权力,到头来却如此身不由己,连自己喜欢谁都无法决定。
“夏全。”霁月开口叫道。
“奴才在。”
眼下等待霁月处理的事情有许多,他没太多时间停下来想这些。
“去传抚远大将军来上书房见朕吧,朝局稳定了,也要商议准备北征的事宜了。”
关于北征,大梁朝廷的风向变得比较一致。
相比于之前因为南方士族大力阻挠而不得成功的两次北征,如今舒明远倒台,最大的南方士族障碍已然扫除,其余南方士族不是惶惶撇清楚和虞川舒氏,就是偏安一隅,再也不想掺和朝政上的事情。
在此之前已经偏向保皇派的北党人,成为了这次北征最大的支持者,由此以来,北征之事的推动也变得无比顺利。
在经历了小半个月的休整与商讨之后,霁月终于和朝臣商定了北征的相关细则。
“那就这么办吧,自从呼兰图吉被狄戎内部人杀死以后,狄戎国内越发混乱,听闻他们的大汗察兰术正在肃清朝野,我大梁此时出兵,也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霁月接过夏全呈来的宝印,盖在了刚拟好的诏书上。
“诏令交由抚远大将军,朕再派一名内侍携宝剑一柄,见此剑如同见朕本人,抚远将军有便宜行事之权,若遇紧急情况,可先斩后奏。”
上书房中,众大臣看着霁月将盖有宝印的诏书递给夏全,皆躬身行礼。
“平身罢。”霁月随意说道。
“禀陛下,虞川舒氏一案基本已经查清,罪人舒明远对多项罪状供认不讳,臣等认为,已可以为其定刑。”
“哦?”霁月抬头看了眼三宰执之一的崔长平问道,“定了什么刑?”
“于西市门口处凌迟之刑。”
凌迟……还真是道残酷的刑罚,霁月想着。
不过舒明远害了那么多人,这也是他罪有应得。
“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是。”崔长平领旨道,“不过……关于虞川舒氏中的一些人,下官等暂时难以定夺。”
“说。”
“舒明远以及虞川舒氏全族上下犯下滔天累累的罪行,按律应当诛九族,可……舒氏族中还出了一位太后娘娘和一位皇后娘娘,臣等不知……不知该如何处置。”
“太后自从还政于朕,就显少出康宁宫的门,一心为大梁祈福,她虽然为舒明远所迫做过些错事,但念在她抚养朕成人的份上,就允太后出宫修行罢。至于皇后,一来她并无做错什么事情,二来你们在查案时,有许多事情还是皇后作为证人协助你们了解情况的,便功过相抵,至于皇后的去留,凭她自己意愿,朕就不过多干预了。”
“臣等明白了。”
霁月应了一声,低下头不知在纸上写写画画些什么。
他以为该说的已经说完了,一众大臣也该退下了,可对方却似乎还有话要说,一点儿也没告退的意思。
“诸位爱卿可还有事要奏?”
“禀陛下,是有那么一件小事要奏。”头发胡子花白的三朝元老杨维宁站出来颤颤巍巍道。
“杨老坐下说便是,用不着这样站着。”
“事关……事关国祚延绵之事,方才陛下告知臣等,皇后去留有娘娘自己决定,臣等也不是过河拆桥之人,非要将虞川舒氏的血脉清除的一干二净,可是娘娘究竟是不宜再有皇嗣了,若未来大梁的继任者仍留着虞川舒氏的血脉,保不准儿有心之人跳出来挑拨上几句,到那时,这天底下就又要乱了套……”
“朕明白杨老的意思。”霁月打断了杨维宁的话,他总嫌这老头太过啰嗦,“皇后当然不再适合生出大梁未来的储君……”
“所以……所以臣等恳请陛下择吉时选秀纳妃充盈后宫,好早日为皇室开枝散叶呐!”
原来扯了半天,竟是想让他选秀纳妃。
可纳进来了又如何,他又不喜欢女人,也不会跟她们有结果,反而还会害了她们的一生。
“朕明白,只是现如今北征,朝廷上下都要顾全这一件事情,眼下再提选秀怕也是不妥。”
“北征是大事,陛下选秀延绵国祚同样是大事,两者皆不可忽略,所以以臣等来看,陛下还是要尽快采选,毕竟这次有功之臣众多,适龄的官宦子女也多。况且陛下与兰御史之事,虽为舒明远恶意谣传,可到底也有损陛下声望,陛下还需堵住悠悠众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