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63)
后来刘邺再次去找了李啸倾,“我一直很疑惑,他们都说是朗才挟天子,危害朝廷,可这真正的朝廷,明明是在你的手中,百官归心与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你为什么,要容忍他这一只白眼狼在你眼皮子底下继续作乱?李大人,你能解释一下吗?”
“你就权当我还念着旧情把”,李啸倾亲自给他倒水,但是刘邺手盖住了茶杯。
他们这些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油滑,读了一辈子的史书别的本事没有,对这些阴谋诡计是个顶个的精通——他们都被李啸倾营造出的局面欺骗了。
“朗才确实有些姿色,又做得一手好画,能讨得女人的欢心并不奇怪。可现在想来,他的路未免走的太顺、太快了些。你说你念着旧情,不忍害他,可这天底下的害,并不是都要人性命的,你连王道都能搞走,何惧他这么一个年轻人。李大人的城府,难道还能不比他深?”
李啸倾笑道:“刘大人总是这么一脸颜色,好像连周身的空气都被你给吓住了。登高易跌重,我把他捧高,再让他掉下来,岂不是最好的报复?毕竟我这个人最好的就是忠诚,最厌的就是背叛。哈哈,我们同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我还能害你不成?刘大人过虑了。”
刘邺正要和他撕破脸皮,党争、手腕,他都可以接受,但他无法接受谋逆之罪。此时,门却响了,李啸倾不顾及刘邺的怒容,朗声道:“谁呀?”
敲门的是叶子堔,说是给他师傅送药来的。
叶子堔引着刘邺回府,一路上,刘邺引经据典大骂李啸倾大逆不道,后悔当初因为逞一时之气加入了他的麾下。而今金陵的皇上,是李啸倾,没过多久,这话便传进了他的耳朵里。
刘邺要被雪藏了。
战争,讲究速战速决,但大规模的战争往往拖沓至几年。只可惜自从陈可辛去世,新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登位,赵无垠再也没有军资拖沓的起了。现在才后悔起自己经验不足,没有就地养民——说到底,他是被那封污蔑的信给说怕了,怕给安上一个谋反的帽子。世人都以为他反,但他一直没反,这就很说不通。其实他只是不想跟赵无坤敌对,那个哥哥虽然傻气,但心不坏。而且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君王之才。这天下若是放在自己手里,怕是还不如现在呢。
此时陷在战事里彻夜无休的赵无垠,当然不知道金陵城里的乌烟瘴气。否则大概也不会有此想法。
那天,他们迅速占领了幽州,打退了蒙古兵,本以为此后能如滚烫泼雪一般攻下其他城池,但是蒙古大军拿出了全部的力量对付他们。攻下幽州以后借势西征,最终也只是攻下了九座城池。近几个月一直和蒙古军对峙于北疆中部。他们攻势太猛,城墙久攻不下,觉得有些急躁过头,不可这样下去,便开始打缓战。最主要的是,火/药没有了。近身肉搏战,蒙古军和胡刀铁骑不相上下,恐怕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赵无垠每天啃着作战图,头发都要掉没了。而账外那只鹰,还在叽叽喳喳的嘶哑鸣叫,这使他想起了那鹰的主人,他们已在战场上多次相见,狡猾如斯……赵无垠看了看自己手里的笔杆,很想发力,隔着帐篷给它戳在身上,溅一身红彤彤、混着黑色羽毛的血。
幸而这时袁址进来了,否则天天上战场杀人的他,对杀一只鸟绝无留恋。
“蒙古军主力已经全部集结到前线,看来他们是拼了。眼下最好的方式是双方都停一下,我们收回的那些城池也需要时间去治理。等到民生起复,也就不用担心军资的事了”,袁址灌了一杯茶强提精神,“……对了,我一直想问你来的,那个蒙古大王怎么能那么怨恨你?恨不能吃了你似的,你怎么招他了?怎么着,有私仇?我也没见你跟他打过呀。”
“我没招他”,赵无垠说,“我们唯一的一次对峙,大概能追述到当年夜闯太原的时候……呵,也算不上对峙,都没见过面、动过手”。
想到这里,他便想到了当年和他打了一架的思勤,袁址在说什么,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直到他说起思勤。
“那个使鞭子的,身手不错啊,只是我看他不像敌人也不像友人,不知道那个蒙古大王把他留在身边做什么,竟然还那么信得过他。”
“大概是从小的玩伴吧,他很聪明,虽然不帮着蒙古军杀人,但是每次阿木古郎有危难,都是他救出来的。每次蒙古军损失惨重,也都是他力挽狂澜的。”
袁址点头沉思,“唔,你这么说还真是。”
“这人立场太过古怪,我也一直搞不懂,当时夜闯太原我们还动过手,他也是不下杀手,还叫我快走,战场上我一见他那条银鞭子便认出来了”,赵无垠苦笑摇摇头,“世间还真是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