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定风波(45)

作者:北川风 阅读记录

三日内,蒙梁边境线的蒙古军全线收兵。

蒙古收兵以后,赵无垠担心这些考生错过开科考试,命左丘护送这批赶考的考生赶往金陵。

他们走后,赵无垠掏出折叠好的作战图,打算和袁址商议一下北伐的事情。袁址似乎对那几个考生十分在意,竟亲自驾马护送到关口。等归来时,赵无垠就看着他拿起一面小白旗插在了一丛不起眼的土丘之中。

“这地方可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赵无垠问。

“这是蒙古兵关押俘虏的地方”,袁址的表情有些悲苦。本以为征战沙场之人见过的死人不比活人少,对这一行行径应当是司空见惯了,赵无垠竟一时不解,不知道他是怎么分出那点怜悯之心给那些俘虏的。

“是那些书生告诉你的?”

袁址也不回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白纸黑字的信纸递给他。赵无垠接过扫了一眼,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怜悯是哪里来的了。

“好文笔,看来我们可能一不小心救了今年的金科状元了。”

此信写的洋洋洒洒壮志激昂,有种厚重而悲愤的华丽感。让人看了恨不能立马提刀去和蒙古人干一架。都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岂不知书生一张嘴,胜过百万兵。

“他叫什么名字?”赵无垠看着信品了又品才开口问。

“姓叶,名子堔。他是京都人,就住在以前京城根儿底下。昨夜和他聊了一番,我都有些感慨。”

“所以你是决定要北伐了?”

“不打不行,再过个几十年,先不说后辈们都以为北疆十七城就是蒙古国的地界,最主要的是,那个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了,太行山与长城相连,天然的防线。我们不打,后代几百年也安稳不了,总有人要打。”

“需要经过皇帝的同意吗?”

袁址转头目光深沉的看着他,说:“多那一重麻烦做什么,你做了主不就得了。再说,陛下就算不同意,能拦得住我们吗?”

赵无垠是有顾虑的,毕竟袁静还在宫里当“人质”。而且,北伐是大事,总要跟皇帝说一声,可万一皇帝不同意,他们也不可能丝毫不管皇帝的意思自主起兵。哎,想想都麻烦。

袁址说:“无需想那么多,先皇说军权在你手就是在你手,装傻充愣大家分工合作互不干扰是眼下最好的状态,等事成,大不了找个机会辞官退朝即可。现在不是顾虑皇帝面子的时候,定元年间朝政为何腐败,不就是因为权利互相牵制人心顾虑太多了吗?大梁如今的局势,是需要一个能说话做主的人。那些人要的规矩和面子,等以后再给也不迟。”

从理智上来说,袁址说的对。他们现在需要绝对的效率。如今蒙梁既然已经开战,大举北伐是最好的时机。

营帐外雄鹰又在嘶鸣,仔细听,外面刮起了一阵大风,赵无垠掀开门帘一看,原来是它一直立着的那根木头架子给刮倒了。

第22章

行伍行至青州,突遇黄河决堤,左丘将携带的大半兵力留下施救,只带了几个亲兵继续南下金陵。左丘不是个能言善辞之人,也听不懂那些书生们嘴里深奥的学问,因此一路上话很少,唯有叶子堔会和他搭几句话,只因袁址说过,此人必是大才。

叶子堔有一身书生的寒酸气,一身素布衣服松松垮垮挂在身上,比寻常男人要矮一些,眼神锐利,姿态却低下。和他相处只有一种感觉:就算你是个乞丐,他也照样会对你恭敬施礼。因此人缘还不错。

“子堔”,同行一考生正与他在河边洗漱,“听说今年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韦青云韦大人”,他压低声音凑近他说,“韦大人不是‘那边’的人吧?”

叶子堔警惕的四处看了看,“面子上不是,谁知道背地里怎么样。如今大梁已经是李大人的天下了。”

“你这话说的,不是还有魏王爷嘛”,那考生颇为遗憾的洗了洗脸巾,“可惜王大人辞官退朝了,否则我还真想加入那边。谁不知道王宰相是为国为民的好官。哎,你说,王宰相退了朝,谁来任宰相一职?”

叶子堔道:“除了李大人还能有谁?”

“陈大人不是坚决反对吗?听说朝堂上都闹得翻了天了,金陵城里的人天天在看热闹。边疆战乱,朝政混乱,哎,这天下……”

“李大人身后的羽翼多,他当宰相是迟早的事。”

不出所料,他们刚到金陵城,就听到了李啸倾任宰相的消息。那位同行考生掀开马车帘子沉默的与叶子堔对视了一眼,两个人心照不宣的唉声叹气。本有一颗报国心,欲流芳千古,谁能知道,最后会不会沦为奸人之手,遗臭万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