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庶女的庶子(298)
只是他们不知道,这股新的风不仅吹遍了大江的每个角度,还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如今,只是他起步的基点而已。
*
宋朗旭宣讲完毕,有人提出疑问,他一一解答后,大伙儿才安静下来。
身居上首的隆庆帝说道:“如果有什么不解之处,事后再去找宋卿讨教吧,有事起奏。”
事情也说的差不多了,众位大臣就此告退,回衙门去做事了。
钱侍郎故意落后了几步,等到人都走的差不多,才过来找宋朗旭问,“宋大人,你那个什么什么表格,能不能借我看看?”
“没问题,等我回去找资料给你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我。”宋朗旭说完之后,又似乎想起什么问道:“钱大人,我有一事不明,现如今,最常见的制盐办法,是什么?我虽然在书籍中看到,终究还是有些不解。”
钱大人虽然对具体工艺不了解,但基础常识还是知道的,他答道:“现如今,海盐和井盐最为常见,矿盐最难得。但不论是那种盐水,都是靠煮来去掉水分,获得盐结晶的。”
宋朗旭做若有所思状,“难怪,煮盐需要大量柴火,又要耐心,所以盐价才居高不下,对吧?”
“对。”
市面上的盐价格,高的时候一百七八一斤,低的时候一百四五一斤,但总体来说,价格都是很昂贵的。
宋朗旭低头不知道在想什么,谢雪斋跟在后头,等众人走掉之后才过去拍他,“想什么呢?”
“没,没什么,钱大人我先走了。”宋朗旭对慷慨解答的钱侍郎道谢后,拱拱手走了,一直到了四下无人处,谢雪斋才肃着脸提醒,“盐铁一贯都是官府专营,逮着不问缘故就要杀头的,你可别错了主意。”
可别好好的大路不走,非要挤小道。
宋朗旭哭笑不得的:“师兄你想什么呢!我脑子还没糊涂呢!我只是在想一件事,该怎么提高提高制盐的效率呢?”
“还能怎么提高?烧热一壶水就是要那么多柴火,还能怎么办?”谢雪斋也听到刚才钱侍郎的话,“不过话又说出来,你要是真能找到这样的办法,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人每天都要吃盐,不然浑身没力气,所以盐才珍贵,才能卖出高价,也会控制进出口。这关系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谢雪斋说是功德无量真不是瞎话。
宋朗旭只是笑笑,做不在意的样子,心中却长叹一口气,总算是做好铺垫了。
他前前后后准备了这么久,又搞出种种小动作,总算是把制盐这事摆上台面,等他再拿出制盐的办法,也算是突兀了。
他早就打过制盐的主意了,现代人两块钱能买到一包雪白的盐,换算到古代,却要花费上几十倍的价格,才能买到一份粗盐,这中间的差距不得不让人侧目。
而且,在冬天盛行一时的腌菜,也因为盐价的缘故很难推广,又是一项损失。
他曾经看过制盐的记录片,海边宽阔的地面里,那是一大片一大片雪白的晒盐场,通过太阳的直射,水分蒸发,才取得干净的盐。
虽然速度没有煮盐快,但是省掉了柴火费用,而且盐场够大的话,多晒多准备几个盐场,也是可以提高制盐速度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晒盐到底怎么晒,没有合适的场地,又该用什么工具才行?宋朗旭一时没想到办法。
直到那一日他喝的润嗓子的盐蒸橙子,衣襟被撒了汤汁,晾干的衣物上还残留盐粒的结晶,他才恍然想起,从前好像听说过一个“板晒制盐法。”把盐水倒进有框的板子上,通过不断的蒸发,来获得干净的盐分。而且这样做出来的盐分,还比煮盐干净。
办法是想出来了,还需要实践,更需要他用一个名正言顺的由头拿出来,毕竟发明别的可以说是自己苦思冥想,涉及到盐,肯定是需要铺垫的。
一个京官又没有去过海边湖边,突然搞出新办法,还真有点可疑。所以才有今日他对钱侍郎的发问。
好在这两位都没有起疑,还顺着他的思路回答了问题。有了他们作证,宋朗旭更有信心了。
他回家之后也不懈怠,特意从厨房找来一个木盆,内放盐水和布匹,看看蒸发的效果。
凡是进出书房的,都能看见。
宋朗月听说哥哥在研究制盐法,对旁人的议论只是一笑而过,转而讲述起她跟嫂子最近的功臣。
要么说敕命还是挺有效的,至少激励效果不错。她们得了这项殊荣,更觉得自己该做点事情,成为天下女子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