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竟是个治疗师!+番外(225)
时间其实过得很快,一不留神,小孩子便一节节蹿高。
小阿棣从一个只知道玩闹的小屁孩,变成了一个……不用穿开裆裤的小屁孩。
养生大药房、绿柳街总店。
经营了这些年,药房的生意是愈发好了,自打胡太医在此坐馆,这药房便不只是个药房,已然成了个正经医馆,只不过匾额还是没换。
嗯,毕竟是皇帝赐名,哪里能随随便便更换?
胡太医年迈,哪里能日日做馆、天天诊脉?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胡太医子侄和弟子们代为接待病患,实在遇到解决不了疑难杂症,才会去请胡太医出山。
而岳望舒也偶尔会混进太医弟子们中,来总店“实习”,几年下来,医术总算小有成熟,起码达到了中等水准,总算不是三流大夫了。
“乖,张开嘴让我看看舌苔。”岳望舒给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把着脉,一边检查舌苔。
片刻后便微微松了一口气,对那孩子的老父亲道:“不打紧,只是脾胃虚寒,难以吸收药性,所以才好得格外慢些……”
她看着那旧日的药方子,“这药开得倒是对症,我稍微改得温和一些,再吃上两副,便能大好了。”
“多谢岳大夫!”那老父亲连忙拉着孩子一并拱手行礼。
岳望舒安然受了,写好药方子,便递给那父子,让他们去抓药了。
如此,每次诊脉,都要收获一波感谢——无他,因为她的案前赫然立着个“义诊”的小牌牌!
也就是说,她并不收取丝毫诊费。
当然了,药钱还是要给的。
虽然这样的操作搁在现代,已经是惯例。但在古代,却称得上是大大的善举!
古代医药大多分开,就算是这样本身就卖药的药房,也不会搞以药养医那一套!
说是“义诊”,便是实打实不掺水的“义诊”!
更何况养生大药房药材一流、价格也不高,本就颇有名声,这总店又隔三差五搞“义诊”——虽然“义诊”的是那位年轻的岳大夫,也叫养生大药房的名声更上了一个台阶。
虽然岳望舒的确不指望这点诊金,但搞“义诊”,其实一开始是无奈之举。
总店坐诊的大夫总共三位,不怎么露脸的胡太医,以及胡太医的侄子小胡、弟子周大夫——平素便是这两位坐馆,二人都是人到中年,胡子半百。
而岳望舒乌发如墨、面白无须!鬼都知道该怎么选!!中医这个行当,就是年龄和水平呈正比!
岳望舒也自认医术不及,所以就竖了个“义诊”小牌牌。
不得不说,免费就是吸引人!
这个时代,还是穷人更多些,哪怕只是免了诊费,也足以吸引很多贫寒之人。再加上,岳望舒的医术也并不糟糕,就算治不好,她也会让胡大夫、周大夫兜底,并免除药费。
如此一来,穷人省了钱、还免了后顾之忧,岳望舒的医术也总算得到了磨炼。
到现在,岳望舒已经不会把人治出毛病、再甩给胡周二了。
可谓是两全其美。
至于义诊小牌牌,都立习惯了,就保留着吧。
但是吧,没一个有钱人来她这里排队,也着实叫人郁闷。不过瞅瞅小胡、老周的大胡子,再摸摸自己的下巴,扪心自问,若换了是她自己,会选谁?那还不是明摆着的事儿么!
岳望舒甚至好几次都忍不住想,她要不要也粘个大胡子??
帝都终究是首善之地,虽有穷人,但毕竟不是很多。
见已经无人需要“义诊”,岳望舒便拎起药箱子,准备打道回宫。
却不料,岳兴快步冲进诊室,面色紧张地拱手道:“三位大夫,西城分店送了个身患肠痈的病人!那边实在治不了,怕是要请胡太医来!”
岳兴看似是请示三位大夫,眼睛却看向了最年轻的岳大夫,甚至胡大夫、周大夫这两位医术更高超的也不敢越俎代庖,做这个主儿。
别人不晓得,他们几个自是知道岳大夫是什么身份来历。
岳望舒见状,立刻道:“先把人送去后院厢房,再烦请胡大夫去请胡太医,这里的其他病人便交给周大夫了。”——小胡是背地里叫法,人家都年过半百了,称一声老胡大夫都不为过。
这样的安排是最合适的,岳望舒则第一时间吩咐药童:“先抓一剂大黄牡丹汤熬上。”
所谓肠痈,是指瘫毒热结於肠府,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
翻译成现代西医话术,就是急性肠炎或者——急性阑尾炎!
若是前者,西城药房大夫不至于治不了!
所以,十有八九是后者!
这特么就很要命了!
而大黄牡丹汤是治肠痈常用药,能泻热破结,散结消肿,周老大夫也无二话。岳兴连忙道:“西城大夫已经给吃了碗大黄牡丹汤了,可就是不见好,这才叫抬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