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552)

作者:祝珉 阅读记录

不过,她现在也就只是蠢蠢欲动而已,理智还是在的。

公司目前主要还是专注在扩张出版业务,等这块儿理顺了,再开启别的业务,这样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祝蹊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做先吃螃蟹的那个人就不必多说了,这优势也只是一时的而已。

真正让祝蹊自信自己能够在这个行业里立足的还得是她们公司拥有的ip矩阵。

她在一开始决定做一本走商业道路的娱乐化杂志,主要推介小说体裁的文学作品的时候,就在为今天的ip矩阵在铺路呢,为的就是不断积攒自己认为有潜力的ip作品,然后逐渐着手改编为漫画、影视剧等等形式的内容,获得二次传播,也有几率获得第二次经典的造就。

占了先机的人未必能够永远占据先机,但是手握独到资源,拥有独特长处的人,这优势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祝蹊的底气来源于自己已经收集到的作品版权,但也不是全然的自信。

她知道,后世ip改编会成为影视圈的热点,大把自带粉丝的作品能够成为剧组拉投资的底气,也能够成为剧组造势的由头,这样的影视作品推出,不说作品本身的质量,光是在热度上,人家就赚回本了,ip就是这样才走上一年比一年热的道路。

而且,很难说后世剧组改编小说能够成为一种风潮,其中有没有后世的编剧都不太行的原因在。

因为这么多难说,所以祝蹊很难保证自己在这个时代就开始运营ip能不能顺利。

首先,这个时代的优秀编剧很多,所以压根就没有ip的说法,每一位在役的编剧创作出来的一个故事本身就是很优秀的ip了,小说改编反而是冷门。

再来,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热度不热度的说法,连粉丝这称呼都有点太过超前,这个时候会不会有人为有粉丝基础的小说买单——别人听你这么说都不明白你到底在说什么鬼。

所以呢,祝蹊需要等一个合适的契机。

这不,《我朝》就是这么个契机了。

说起《我朝》,祝蹊也可以十分坦荡地承认,这本书能够进入被翻拍这阶段,自己在其中其实也是出过不少力的,至少在鼓动刘台长这件事儿上她没有少费工夫。

如果不是自己“从中作梗”,刘台长压根就想不到购买《我朝》版权进行翻拍。

这可是国内现在除了四大名著之外,第一本被翻拍的小说——当然,前两年已经有很多优秀的翻拍作品播出了,但它们立项的时间实际上是晚于《我朝》的。

而且那些作品,很多都是能够反应一个时代特色的优秀名著,压根不是不言这本《我朝》能比的。

可以说,华视台愿意翻拍这部作品,这顶着的压力也蛮大。

刘台长当初看中的呢,首先是这部作品在连载期间受欢迎的程度,那会儿正好是七套独立出来的时候,新事业迫切需要收视率,所以会优先考虑到《我朝》的热度,再来呢,《我朝》当中宣扬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的思想正好切中了社会层面要宣传的主流思想,也能算得上是一种主旋律,刘台长还真不觉得这部商业化的作品就哪里差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

华视台等着《我朝》播出后的成绩来证明华视台的眼光不会出错,你爸爸还是你爸爸。

而祝蹊这边也在等着《我朝》播出后的成绩。

但她等待《我朝》的成绩可不是为了证明不言就是很行——不言很行这件事不用证明,连老派作者都不得不承认她很行。

她是想要拿到《我朝》的数据,来安排接下来的影视方向工作。

如果《我朝》表现很好的话,这就是一份ip影视化的成绩单,有这成绩在手,祝蹊可以大胆地去售卖自己手里其他的作品了。

如果《我朝》表现一般的话,那祝蹊也就得考虑再蛰伏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里,要做好调研,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小说受欢迎电视剧就不,从而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来进行改进,之后再对下一步计划进行全新规划。

所以不着急,再着急也得等到《我朝》播出了一段时间之后再说。

也因此,祝蹊没有把这事儿跟陈彩荷细说。

只是,晚饭在隔壁吃过了后,知道了《我朝》的播出时间就在三天后,祝蹊在两人忙完一阵回酒店的时候,顺道借了酒店的电话,给顾彩玉打了个电话。

还是得有手机更方便啊。

祝蹊又想了想“青鸟一号”的开售时间,决定到时候无论如何都得让沈云云寄给自己一份。

电话很快就被接通了,反而让祝蹊有点惊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