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388)
从那次投稿开始,只要《明天》一开放京大之外的投稿渠道李雪就会来投,已经上了好几次了,祝蹊对她的水平十分认可,决定办《今天》之后,立马就找了人定制了这么一个故事。
《包子婶儿》讲的是住在京市里巷的寡母王彩香在经济开放之后靠卖包子发家致富的故事,主要有两条线,一条是王彩香的包子事业,一条是发生在里巷的家长里短,但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前者服务的,通过里巷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来展现出王彩香事业高度的变化以及整个社会的全新面貌。
这是祝蹊给李雪的命题作文,因为知道她擅长写这样粗中有细,乍一看好像没什么营养,但看完后回味,处处都是亮点的故事。
李雪也一点儿没辜负祝蹊的期待,交出来的稿子十分优秀。
可以见得,《今天》一经发行,一定是第一个带头宣传民营经济的刊物,其他的刊物,无论是公家的还是的私家的,都没这个胆子呢。
换了祝蹊是其他刊物的负责人,祝蹊也很难说有没有这个胆子,但谁让她是祝蹊,谁让她比谁都更清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知道这个方向是正确的,那自己这个第一个出来歌功颂德的人,怎么都能抢到第一波红利。
重生文的主角们能够获得成功,靠的不就是这些抓住了时代脉搏后的次次抢先么?
祝蹊:我四舍五入一下不就是重生的么?抢先机这事儿不得做一下呀?
毫无心理负担,祝蹊就这样重磅安排了这篇小说,还让李雪写中长篇连载,大约有二十万字左右,是《今天》唯二的连载其一。
除了《包子婶儿》这篇写个体户的发展的故事,《今天》第一期特刊还推出了时代变化下,学生群体、工人群体、知青群体等等不同群体的故事,可谓是各有千秋,写出了时代的海纳百川,十分精彩,蔡颦颦看着看着就入迷了。
那种忘记了自己是个专业的编辑的入迷。
得是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这才回过神来了,找回了一些属于编辑的专业视角。
除了反应时代特色的作品,祝蹊创办《今天》还想要力推的作品就是带有华国特色的作品,武侠、仙侠还有一些古代背景的作品无疑就是首当其冲的选择了。
但只要是诞生在非作者生活的时代的故事,本身就需要作者本身的学识有一定的保证才能写好,不然只会写出不伦不类的“架空文学”,披着其他时代的皮子,写出来的还是自个儿时代的东西。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这样的作者不好找,有本事的大佬不会随意接受祝蹊定制稿子的需求,没有底子的作者写也写不好,届时不用这作者的稿子呢,伤害两人的感情,用这作者的稿子呢,那就是从一开始就自毁《今天》的长城。
祝蹊思来想去,只能把目标放到了蔡颦颦身上,给她定了个武侠的半命题,其他的就随她发挥了。
好在蔡颦颦的书籍涉略范围十分广阔,现在还有好些人没有接触过的武侠文她也看过不少,甚至还做过侠女梦呢,一听祝蹊的要求,脑海里就自动浮现了一个故事。
这种随机的灵感十分难得,当即她就动笔写了,所以交稿也很快,哪怕祝蹊这么晚找她约稿,也能及时赶上第一期《今天》,不得不说,这可能就是她跟《今天》之间注定的
缘分吧。
这次她写的是一对知己的故事。
这对知己都是剑客,两个人的水平都很高,属于王不见王的类型,但都说,你的敌人往往就是最懂你的人,两个剑客亦然。
但是王不见王么,两个人注定要决战紫禁城之颠,但正是因为这次决战,两个人都突然知道了,他们不算知己,他们只懂对方的剑,不懂对方的心。
所以什么的人才是知己呢?
文章最后传递出这么一个问题,没有答案,但看完整篇小说的人,心里自有答案——知己知己,往往只有自己才最懂自己,但也往往只有自己最不懂自己。
剑客可以是两个剑客,也可以是一个剑客,他们都只懂剑,不问心。
祝蹊觉得这个设定很绝妙,因为蔡颦颦文章始终没有明确地写明这是两个剑客,所以你也可以理解是一个剑客自我问心的过程,这又别有一番意趣了。
所以说,强中自有强中手,祝蹊可一点儿都不会小看没有金手指的人,蔡颦颦这灵气,假以时日成为华国著名作家,那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编辑么,看别人的稿子的时候那是起劲得很,但是看自己的稿子,多少还是有点羞涩的。
但是,这看到自己的作品的配图后,蔡颦颦又觉得自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