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338)
但好在他也不是完全无话可说。
“听说是个小县城里来的厂长,人倒是挺年轻的,也有魄力,胆子大得不得了,说要跟台里谈广告业务。”
这下祝蹊是惊了。
“他一食品厂的找电视台做广告?”
这有先见之明是有先见之明,但着实是太超前了哇,现在有几个家庭有电视啊?电视广告纯粹就是投入和回报不对等,甚至还可能没有回报。
刘建国也惊奇:“你认识?”
祝蹊连连摇头:“我不认识,但是听说过他的事儿,我们杂志社不是之前谈了咱们食品厂的赞助吗?人家食品厂愿意跟我们合作,就是受到了他们县城食品厂的冲击。”
不过嘛,祝蹊就是站在极其客观的角度,那也得说,在她们杂志上做广告可比在电视上做广告管用,至少针对食品行业是这么个道理。
电视广告的受众有没有他们一个小小的校刊多那都难讲呢......
听到了祝蹊说广告的事儿,刘建国就难免好奇:“所以你们到底是怎么谈下食品厂的赞助的?给我们台里也支支招呗?”
祝蹊:“食品厂有需求,我们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赞助就谈下来了呀。”
画大饼这种关键技术祝蹊能透露出去吗?那不能啊!下回不知道还得要找哪个冤大头画大饼呢!
“那你说说食品厂怎么个需求,你们又是怎么满足的。”
祝蹊却是很有专业素养的,当即就拒绝了刘建国的要求,说:“这是人家食品厂内部的事儿,我可不能往外边说。”
“再说了,现在台里要红旗食品厂合作,我这边要是透露点京市食品厂的信息,转身就被红旗食品厂知道了怎么办?我以后还要不要跟食品厂合作了?”
她坚定地拒绝了。
刘建国这也拿她没办法,只好压下了自己的好奇心,还是带着祝蹊先去对接剧本工作先。
而祝蹊是真的很专业的乙方了。
她虽然没有特地去打听红旗食品厂投放的广告,但是既然已经知道了对方有这个打算,祝蹊觉得出于友好合作的关系,她也得告知唐厂长去。
所以从台里回家后,祝蹊就把祝志高单独喊了出来。
祝志高现在对祝蹊那叫一个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不为别的,就为了当初谈合作的事儿。
其实他作为食品厂的员工,给祝蹊搭桥牵线去谈合作,那也是承担了风险的——这个合作能让食品厂更上一层楼,那他就赚大发了,但如果这个合作没能让食品厂得到任何好处,那他就玩完,到时哪怕厂子不会辞退他,多少也会给他穿点小鞋什么的。
但出于对祝蹊的信任,祝志高还是答应帮忙了。
然后,他就看到了《明天》里的王牌作品《青春》里出现了他们厂子的身影。
那个剧情大概就是,知青大院有个知青是京市来的,她爸爸是食品厂的工人,当年食品厂的收益好,厂子也给发了不少福利,当爹的记挂着女儿,就把厂子发的福利都寄过来给女儿吃了。
这个情节,自然是祝蹊植入的广告情节了,颇有些宣传“伟大的父爱就是xx食品的味道”的意思,同时也是跟家里无人问津的李越形成对比,让她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前方的道路上更所向披靡。
嗯,也能很好地把食品厂的广告一以贯之。
祝蹊还准备在李越考上了大学的情节里再来个广告植入呢——就大概写,李越现在已经可以很轻易地吃到当初靠别人施舍下来的“父爱”,但是她现在已经不需要“父爱”了,所以品尝到的是食品的本味,也是她人生的味道。
到时候还可以潜移默化打一下“xx食品伴你一生”的口号。
祝蹊的文笔好,这些广告植入得都特别自然,不会很生硬,加上这些食品的确是可以称为很好的媒介,让她可以借物抒情,所以这个货带的,那是妥妥的!
而且,现在的人们没怎么接触过广告,也直接导致了,祝蹊这么写,也没人会觉得这是广告,从而真情实感地觉得这文里的食品很好,有条件的人呢,自然就会好奇,然后去百货大楼的柜台或者供销社问嘛,这不就直接带着食品厂的销量往上走了?
食品厂跟杂志社合作的产品全都是跟赵家馆联合推出的零嘴,其中有一样是祝蹊建议的新鲜玩意儿——火腿肠。
这也是用肉做的,但众所周知,没有淀粉的火腿肠不是好肠,赵老爹带着几个儿孙研究了很久,最终确定下来的配比,不仅在味道口感上达到了极致,也在同时把成本压缩到了极致,食品厂一下就看中了这个方子,一投入生产就通知祝蹊那边大广告,于是就有了《青春》里的这段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