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311)
不过,不管他们购买的由头是什么,对祝蹊来说结局就是好的。
干完活儿带着蔡颦颦和王亚男去附近一家国营饭店吃了一顿饭后,当晚三个人都睡得贼拉香。
与她们截然相反。
刘志强已经在宿舍里翻来覆去老半天睡不着了。
不仅他睡不着,宿舍里好几个哥们儿都睡不着呢。
他们脑子里都一个问题——李越到底是怎么躲过老知青们的算计的?
第116章 好几倍
[李越刚下乡没多久就赶上了秋收。
每每到这个时候都是村里人和知青最辛苦的时候,老知青们就等着这一批的两个新人好好吃点苦头,然后正式融入他们知青的“大家庭”中,俗称,变得听话。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村里给李越安排的却是记分员的工作。
谁不知道做记分员轻松呀?
老知青、新知青都眼红得很,甚至村里不少初中生也眼红呢。
李越隐约察觉到不对劲,一直提防着村里的人,生怕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带毒。但她没想到的是,还没等村里的人出手,知青大院的人就先坐不住了。
老知青认为得让李越吃个教训,最好是能让她把记分员的工作换给他们,于是提议让李越来做饭,借口也是现成的——其他人都在忙抢收,回来基本都筋疲力尽了,而李越的工作轻松,她现在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来。
知青大院本来就是互助得多,并且若不是一开始老知青们让她跟另外一个新来的知青一起吃饭,没有带什么口粮过来的李越就要饿肚子了。
她应下了这件事。
可后面,就逐渐发生了老知青们阴阳怪气指责她私吞了大家的粮食的事儿。]
这就是刘志强他们宿舍的人看到的桥段部分了。
祝蹊把剧情卡在的地方呢,就是李越忍受了几天老知青们明里暗里说她私吞的日子,在一天大家都在的晚饭时间,直接挑破了这件事。
卡在这里,足以见得祝蹊这人的人心险恶了。
刘志强本人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他舍友当中也有三个人是汉语言文学的,而这三个舍友,也都纷纷买了一份《明天》。
毕竟有百姓报和百姓文艺报背书的杂志,他们作为这个专业的人,也很想看看这份杂志到底是个什么水平的......也想看看自己的水平跟这些考上来的师弟师妹们相差多少。
刘志强是文学社的社长,舍友们当然也是搭上了顺风车,一起加入了文学社。
就跟杂志社的人有心想要跟文学社对比一样,文学社的人也免不了拿自己跟对方对比。
可现在对比出来的结果,一败涂地罢了。
但输得更厉害的是——明明都已经一败涂地了,但是这种输了的难过情绪并没能在他们头脑中抢走对《明天》当中作品的关注。
《明月青春》当然在其中占大头。
没有办法,这些年来,人们谈及文学都要色变的程度,已经很少能这么正经地看到小说了,这一接触小说,接触的还是从后世浩如烟海的网文中一路厮杀出来的祝蹊的作品,那可不就欲罢不能了?
毕竟快餐文学就是容易让人上瘾。
当夜可不仅仅只有他们宿舍的人为了《明月青春》而辗转反侧。
就是祝蹊本人的宿舍,就是蔡颦颦这个早就看过小说的人,当天夜里重新看一遍,那也还是不由自主地跟着李越时而悲愤,时而激昂,仍是靠阅读文本文字给阅读出了沉浸式看小说的感觉。
王亚男倒是第一回看《青春》,她不仅比蔡颦颦更入迷,甚至更加有切身体会。
“在好多地方的确就是这样的,人们文化程度不高,认知还停留在过去的时候,甚至因为之前的混乱情况,趁机浑水摸鱼糟蹋女同志的事件屡见不鲜。”王亚男叹了一口气,“我们能有机会考到大学从而回到城市,那些人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她从前是做妇女工作的,看《青春》就仿佛看到了从前看到过的姐姐妹妹、嬢嬢嫂嫂的缩影,可以说,女性的悲剧有的时候并不在于你是什么身份,而是当一个人出生为女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一生艰难的旅途。
王亚男看得透彻,所以更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想要改变自己的女儿的命运,现在才会这么拼命,拼命到宿舍里好多人看她都觉得她很是功利了。
就比如说刘舒晴。
她就很不喜欢王亚男,认为她是小地方来的人,又是做班长的,又是做舍长的,现在还跑去祝蹊的杂志社帮忙——一开始说自己没有兴趣去杂志社的人不是她么?现在又跑过去献殷勤了!
“亚男姐,你现在可是大学生了,咋还老想着从前在妇联的事儿呢?要真的这么放不下,干啥还高考?”刘舒晴说的,看到了宿舍里的人都拿着的《明天》,也觉得看不顺眼,“希希,你们杂志什么作品都往上刊登啊?是不是没有人投稿?”